武則天重用狄仁杰,他卻為恢復李唐做準備,武則天知道為何不反對
想當年,狄仁杰可謂是武則天手底下才能最高的大臣了,而且武則天對于狄仁杰是很信任的,狄仁杰也得到了重用,甚至是后來武則天選宰相也問了狄仁杰的意見。
但是就是這樣一位臣子,卻一直想要恢復李唐的政權,因此一直在諫言,武則天立李顯為太子,以便為了恢復李唐政權做足準備。
對于立誰為太子的問題,武則天自己也是非常糾結(jié)的,立誰為太子,關系到以后皇家政權會落到誰手中,。為什么要糾結(jié)呢?因為太子的人選有兩個,一個是自己的兒子李顯,另一個是自己的侄子,但是侄子姓武。
我們都知道,武則天是繼承夫家李姓的皇位,按照倫理道德來講,就應該把政權還給李家,大臣中狄仁杰就是這種想法,而武則天自己也是知道狄仁杰的意思,但是她也沒有反對,到底為什么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其實武則天自己是向著自己的兒子的,但是朝中也有大臣是想要武則天立武姓太子,就比如說是“二張”,所以才一直糾結(jié),小編認為,天下哪有不向著自己兒子的母親啊,
雖然自古都是,作為臣子左右皇帝的想法,是大忌。但是狄仁杰就敢一直對武則天諫言,或許就是狄仁杰知道武則天有立李顯為太子的想法,所以才敢這么做的。
后來武則天讓狄仁杰推薦一位宰相人選,狄仁杰就推薦的張柬之,狄仁杰推薦這個人,自然是有深意的,話說張柬之這個人吧,一直都是維護李唐政權的典型代表。
所以狄仁杰舉薦張柬之當宰相,就是因為在為恢復李唐政權做準備,其實武則天也是知道這一點,所以,武則天并沒有讓張柬之當宰相,只是稍微升了一下他的官職,也就此作罷了。
但是武則天還是讓狄仁杰繼續(xù)推薦宰相人選,狄仁杰就說:“我推薦張柬之了呀,但是你沒有任用?!?strong>武則天就回答說:“我怎么沒用,我升他的官了。”狄仁杰還說:“我是推薦他當宰相的,并不是做個小官?!?/strong>
狄仁杰對于恢復李唐政權可謂是做足的準備,后來發(fā)生神龍政變,李顯帶人殺了二張,武則天就對參與這件事的一位大臣說:“他人皆因人以進,惟卿朕所自擢,亦在此邪!”意思就是,其他的人都是,別人舉薦來的,而你是我自己提拔的,為什么這件事你也參與了。
武則天就是從這件事才知道,朝中的大臣們大多是支持李顯的,本來武則天還是搖擺不定的,對于狄仁杰等人想要恢復李唐政權的想法,不反對也不支持。
但是經(jīng)過神龍政變后,武則天就決定還是,立李顯為太子了,她自己也提出,要退位當太后,這其中或許就是狄仁杰在其中設計的原因吧。
好了,今天就說到這里,大家的想法,可以在評論中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