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神探狄仁杰》里武則天和狄仁杰可謂樹立了一代君臣的典型。武則天對狄仁杰是極其信任與尊重的。經(jīng)常給狄仁杰“便宜行事”的特權便可說明一切。而狄仁杰也是投桃報李,屢破大案,保大周江山。那么真實歷史上狄仁杰對武則天有多重要呢?
司馬遷的《資治通鑒》里一句話便可說明一切。狄仁杰死后,武則天哭之哀甚,說道“朝堂無人矣!”這句話可謂出自肺腑,并非虛情假意。在千年之后的紙頁上讀到這句話,依然能感受到她內心的那份哀傷和無奈。朝堂之上文武大臣林立,放眼望去,卻再無一人可以依賴。
然而,讓她想不到的是,就是這個讓她哭之最哀,依之最重,信之最深的人,卻在生前早早地布下了一個局,最后讓她的皇帝夢徹底醒來。
有一天,武則天向狄仁杰征求宰相人選,狄仁杰毫不猶豫地說:“荊州長史張柬之是個難得的人選,這個人雖然老了些,但卻是真正的宰相之才。這個人一輩子沒被人發(fā)現(xiàn),如果您用他做宰相,他一定會為 國家鞠躬盡瘁。”狄仁杰為什么力薦張柬之呢?張柬之可謂有才,但絕不是這么簡單。
于是,武則天將張柬之的官職由長史升為司馬,并最終在狄仁杰的極力推薦下上位宰相。
再年輕的臉龐也抵擋不住時間的銷蝕,再精明的女人也經(jīng)不起疾病的摧殘。神龍元年(705年)正月,一場大病讓這個曾經(jīng)呼風喚雨,自比為盧舍那菩薩的女人倒下了。在其權力稍微松動的一刻,狄仁杰大力推薦的宰相張柬之毅然起事,發(fā)動了政變。僅僅用了半個時辰, 政變就宣告勝利。效率之高,令人咋舌。取得勝利后的張柬之,手里提著武則天所寵愛的兩個面首——張昌宗、張易之的人頭來見武則天,讓她下詔退位。此時,武則天已經(jīng)無力回天了,不得不下詔讓位,也交出控制了幾十年的李唐社稷。不知當時的武則天心里有沒有想起,這張柬之是當年狄仁杰一手提拔上來的。
狄仁杰可謂大智大慧之人,苦其心志,早早地布下了局。即使在其入土之后,依然掀翻了武則天的寶座。聯(lián)想到武則天在朝堂上對他的哀思,狄仁杰似乎對武則天很無情。但其實不是這樣。狄仁杰在武則天奪取李唐江山的這一段時間內,他扮演了一個更深沉,更智慧的角色。他沒有加入各種策劃推翻武則天的謀判活動,相反,處處維護武則天的統(tǒng)治。這有效地保障了國內穩(wěn)定的局面,百姓因而能安居樂業(yè)。因為他知道武則天還不是一個昏君,還算是一個英明之主。她只不過是一個對權力有著極度渴望的女人。只要四海無事,天下太平,這江山姓李姓武有區(qū)別嗎?
在大唐改為大周的這幾十年,武則天就像是一個小女孩一樣玩了一場游戲。手握權力之杖,恣意揮灑自己的任性和才華。而狄仁杰更像一位長者,順其自然,耐心地陪著她玩,幫她解決困難。當游戲應該結束的那一刻,狄仁杰輕輕地從這個改名叫武瞾的小女孩手上拿回了權力之杖,告訴她游戲結束了。
狄仁杰對武則天有義,對李唐有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