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串”這個詞最近在流行電影中被廣泛使用,尤其是談及漫威電影時,客串似乎成為了必不可少的元素,在傳統(tǒng)解釋中,客串指的是:“電影中的某個配角由知名演員扮演,而且這種情況只是偶爾發(fā)生,因此具有驚喜感?!?/span>
然而,在過去的兩年里,漫威幾乎所有的電影、劇集總會出現(xiàn)大量的客串,其頻繁程度甚至傷害了作品本身。
自從流媒體興起后,迪士尼開始制作大量漫威衍生劇投放到迪士尼+上,由此令漫威電影宇宙前所未有地擴張,而這也導致了大量客串角色出現(xiàn)在作品中,最初這些場景出現(xiàn)時,粉絲感到有趣和興奮,因為這些角色和片段或多或少都能推動整個主線故事的更新。
但隨著粉絲發(fā)現(xiàn)這些客串彩蛋越來越可有可無,甚至會破壞整個故事的節(jié)奏時,一些不滿的聲音漸漸在粉絲群中爆發(fā),而最明顯的例子當屬《瘋狂多元宇宙》中光照會的客串。
這次客串與此前都有不同,過去這些驚喜角色的出現(xiàn)是為了擴充世界觀,以及帶來驚喜,光照會的出現(xiàn)雖然確實驚喜,但是最終帶來的情感卻完全相反,短暫地登場后就是突然的退場,就好比端上來一杯佳釀,在客人還沒細品時,就被漫威夾雜面包一股腦地灌入口中,不免讓人感覺索然無味。
這種高期待和低劣的體驗反差,讓觀眾十分惱火,類似的還包括《鷹眼》中文森特·多諾弗里奧的金并。
并且由于“客串”這件事本身在漫威最近幾部電影中的占比越來越高,導致了電影本該有的劇情被無限壓縮,最終制作出來的成片反而成為了眾多角色互動的嘉年華,喪失了電影本該有的深度。
但同期的作品中,同樣也有成功運用客串的作品,看一下DC的《和平使者》,故事本身幽默、爽快,深度挖掘角色的同時,在結局還讓正義聯(lián)盟作為客串嘉賓登場,直接讓本就精彩的作品觀感又上升了幾個臺階。
此外《月光騎士》也是一個完美不依靠客串就殺出重圍的佳作,作為MCU最新的劇集,你幾乎很難在《月光》中發(fā)現(xiàn)其他MCU的客串元素,劇集至始至終都圍繞著 史蒂文/馬克 的故事展開,而當故事結束時,第三人格杰克的出現(xiàn)則給觀眾再打了一記強心針,將情緒推到了高潮。
這再次證明了,漫威不是沒有客串就拍不好戲,只是現(xiàn)在他們陷入到了一個錯誤的方向,泛濫的客串和不經(jīng)打磨的劇本是無法滿足觀眾挑剔的觀影欲的。
從漫威影業(yè)的角度來看,有罪的不是影片的“客串”這種行為,而是影片背后編劇和導演以及制片人的想法,到底要拍攝一部怎樣的電影?是搞花里胡哨恰爛錢,還是精雕細作拍好作品,這是所有漫威影視工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另外最后說明一下,我和大家一樣,只是一名普通的漫威粉絲,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為了批評誰,我只是在看了漫威這幾年的表現(xiàn)后,產(chǎn)生的一點感慨,始終也喜歡了14年,真的是愛之深責之切,也希望漫威趕快調(diào)整,重回當年的感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