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數(shù)的事實和現(xiàn)代心理學的研究都表明:在影響一個人成才、成功的諸多因素中,打擊最大的莫過于“失敗”二字了。失敗,意味著暗淡了人生,沒有了歡樂;意味著惶恐失措,人生夫落。
然而,最近南京市小學生心理信息采集與分析中心對1200余名實驗學校的小學生調(diào)查顯示,有失敗感受的學生達到28.6%。
是什么因素導致了這么多的孩子有了如此沉重的失敗感?我以為答案只是兩個字:壓力。即來自學校的壓力和家長的壓力。在當今的學校教育中,一些學校還沒有全面地實施素質(zhì)教育。
應試教育的色彩仍然很濃。學校的使命好像不是著眼于全體學生的共同發(fā)展與成長,而是要將所有的學生一定要比出一個高低,排出一個名次來。教學也似乎異化為專門甄別學生優(yōu)劣的一個手段。在這樣的學習觀的指導下,部分學生有失敗感也就不足為奇和不難理解了。而在一些家庭里,父母們給予孩子的壓力,同樣讓他們絲毫輕松不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tài),出人頭地、光耀門楣的心態(tài),在孩子身上實現(xiàn)自身價值、欲望的心態(tài),無時無刻不在家長的心理裝著,嘴上說著,行動上體現(xiàn)著。總之,今天孩子們的身上承載著學校和家長們太多的希望,太多的企盼。
孩子整天在失敗的陰影中生活與學習,又怎么能樹立對生活的信心呢,而無生活的信心,就必定找不到前進的目標,找不到人生的指向,一旦失去對生活的信念與求知的欲望,當然就不會有學習的滿腔熱情和持續(xù)不斷的動力??纯次覀兩磉吥且皇聼o成者,少年犯罪者,無一不是學習上的失敗者。不僅如此,在失敗感伴隨下成長,還會對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形成,良好品行的培養(yǎng),產(chǎn)生極大的負面影響。孤獨不安、考試焦慮、過分自責、行為退縮已成為當今青少年學生的常見心理障礙。我們甚至可以這樣說:要毀掉一個人,就讓他有“失敗感”吧。
四分之一多的小學生有失敗感,應該說是一個非常令人驚心的數(shù)學,必須引起我們學校和家長的高度重視。我們的終極目標是要孩子們健康成長,成為一個個心智健全、全面發(fā)展、適應社會、勇于創(chuàng)新的有用人才,為此,為孩子們營造一個自由成長的環(huán)境,徹底減掉那些壓在孩子們心靈上的重負,還他們以童年的歡樂,應成為學校和家長的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