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
主要是一種生活方式病
生活中一些“不健康”的小細節(jié)
可能就會使血糖躥高
并發(fā)癥死亡風險大大增加
韓國首爾國立大學醫(yī)學院在《Diab Metab》雜志上發(fā)表了一項研究。研究發(fā)現(xiàn),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位平均睡眠時長為每天7小時,睡得太少或太多死亡風險都會上升。
與每天睡7個小時的患者比,每天睡眠時長≤5小時和≥9小時的糖友更可能患有高血壓、慢性腎病和心血管疾病。每天睡眠時長≥9小時,死亡風險增加65%。
以往的研究也表明,良好規(guī)律的睡眠對糖尿病人的健康非常重要,睡眠時間長短與糖尿病患者對胰島素的敏感性、血糖狀況、并發(fā)癥風險密切相關。
長期熬夜,睡眠時間太短,睡眠質(zhì)量差,可能會引起胰島素抵抗,還會促使升糖激素分泌增加。
而睡眠時間太長則可能與睡眠質(zhì)量受損、缺乏身體活動、慢性炎癥和晝夜節(jié)律紊亂有關,也有可能是糖尿病患者代謝狀態(tài)受損的結(jié)果,這些都可能會導致胰島素抵抗。
建議糖尿病患者每天的睡眠時間以7小時左右為宜,不超過8小時。每天晚上10點左右上床休息(一般最晚不超過11點),早上6點左右起床,切莫熬夜和貪睡。
經(jīng)常熬夜、加班的人,一般還伴隨著一個習慣——喜歡吃夜宵。
糖尿病患者吃夜宵,一方面會使睡前血糖偏高,可能導致第二天空腹血糖超標。另一方面,吃得太晚,夜里腸胃可能還被迫'加班',會直接影響睡眠質(zhì)量,導致失眠、多夢、淺眠、噩夢等,時間久了會讓人無精打采,昏昏沉沉,甚至導致記憶力衰退、神經(jīng)衰弱等,這些又會影響內(nèi)分泌,加大血糖波動。
即使對于整晚值夜班的人,也不建議晚上進食。
來自哈佛大學醫(yī)院布萊根和婦女醫(yī)院的臨床研究表明,“夜班工作”本來就已經(jīng)擾亂了晝夜節(jié)律,而如果夜里再進食加餐吃,會進一步“雪上加霜”,促使神經(jīng)內(nèi)分泌紊亂,平均血糖上升。與基線水平相比,半夜進食的參與者平均血糖水平會上升6.4%。
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睡眠實驗室對12997名2型糖尿病患者的分析表明:
與從不午睡或很少午睡的糖友相比,每天通常會午睡的糖友,血糖更有可能控制不佳,糖化血紅蛋白HbA1c≥7%,也更有可能需要接受胰島素治療。
另一項涉及2500名糖尿病患者的研究認為,午睡讓血糖控制不佳的風險增加了37%。
我國的研究也表明,白天午睡是血糖高的風險因素之一。習慣午睡的糖友運動量較小,從而影響血糖控制。而血糖控制不佳是神經(jīng)退行性疾病的危險因素之一,又可能會影響患者的睡眠習慣。兩者容易形成惡性循環(huán)。
總結(jié)
規(guī)律作息
科學睡眠
多注意生活細節(jié)
血糖才能平穩(wěn)
來源:2型糖尿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