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寬嚴(yán)得宜,勿偏一方
【原文】
學(xué)者有段兢業(yè)的心思,
又要有段瀟灑的趣味,
若一味斂束清苦,
是有秋殺無春生,
何以發(fā)育萬物。
【詮釋】
一個作學(xué)問的人,思考要細(xì)密,行為要謹(jǐn)慎,
同時又要有瀟灑脫俗的超凡胸懷,
凡事都不拘泥細(xì)節(jié),如此才能保持生活中的情趣
。反之,假若一味克制自己,過極端清苦的生活,
就如同大自然中只有落葉的秋天,而沒有和煦的春天,
這又怎能培育萬物的成長而至開花結(jié)果呢?
062.大智若愚,大巧似拙
【原文】
真廉無廉名,立名者正所以為貪;
大巧無巧術(shù),用術(shù)者乃所以為拙。
【詮釋】
一個真正廉潔的人不與人爭名,反而建立不起廉潔之名,
那些到處樹立名望的人,正是為了貪圖虛名才這樣做。
一個真正聰明的人不炫耀自己的才華,
所以看上去反而很笨拙,那些賣弄自己聰明智慧的人,
正是為了掩飾自己的愚蠢才這樣做。
063.謙虛受益,滿盈招損
【原文】
攲器以滿覆,撲滿以空全;
故君子寧居無不居有,寧處缺不處完。
【詮釋】
攲器因為裝滿了水才傾覆,撲滿因空無一物才得以保全。
所以一個品德高尚的君子,寧愿處于無爭無為的地位,
也不要站在有爭有奪的場所,
日常生活寧可感到缺欠一些,也不要過分美滿。
064.名利總墮庸俗,意氣終歸剩技
【原文】
名根未拔者,縱輕千乘甘一瓢,總墮塵情;
客氣未融者,雖澤四海利萬世,終為剩技。
【詮釋】
一個人如不徹底拔除功利思想,即使他能輕視榮華富貴而甘愿過清苦的生活,
最后仍然無法逃避名利的誘惑;
一個受外力影響而不能在內(nèi)心加以化解的人,即使他能恩澤天下甚至造福千秋,
其結(jié)果仍然算是一種多余的伎倆。
065.心地須要光明,念頭不可暗昧
【原文】
心體光明,暗室中有青天;
念頭暗昧,白日下有厲鬼。
【詮釋】
一個人的心地如光明磊落,即使立身在黑暗世界,
也如站在萬里晴空下一般。
一個人如果有邪惡不端之念,即使在光天化日之下,
也像被魔鬼纏身一般。
066.勿羨貴顯,勿慮饑餓
【原文】
人知名位為樂,不知無名無位之樂為最真;
人知饑寒為慮,不知不饑不寒之慮更為甚。
【詮釋】
一般人都只知道名譽與官職是人生的一大樂事,
卻不知沒有名聲沒有官職才是人生真正的樂趣。
一般人都只知道饑餓跟寒冷是最痛苦的事,
卻不知那些不愁衣食的達(dá)官貴人,
他們的患得患失的精神折磨才是最痛苦的。
067.陰惡之惡大,顯善之善小
【原文】
為惡而畏人知,惡中尤有善路;
為善而急人知,善處即是惡根。
【詮釋】
一個人做了壞事而怕人知道,可見這種人還有羞恥之心,
也就是在惡性中還保留一些向善之心;
一個人做了善事而急于讓人知道,就證明他做善事只是為了貪圖虛名和贊譽,
那么在他做善事時,已種下了可怕的禍根。
068.君子居安思危,天亦無用其技
【原文】
天之機緘不測,抑而伸,伸而抑,
皆是播弄英雄,顛倒豪杰處。
君子是逆來順受,居安思危,
天亦無聽用其伎倆矣。
【詮釋】
上天的奧秘變幻莫測,有時使人先陷于窘境而后再春風(fēng)得意,
有時先讓人一番得意而后再受挫折,
這都是上天有意捉弄自命為英雄豪杰的人。
因此有才德的君子,當(dāng)不如意時要適應(yīng)環(huán)境,
遇到逆橫事件也一笑置之,在平安時要想到危難,
這樣,就連上天也無法施展他捉弄人的巧計了。
069.中和為福,偏激為災(zāi)
【原文】
躁性者火熾,遇物則焚,
寡恩者冰清,逢物必殺。
凝滯固執(zhí)者,如死水腐木,
生機已絕,俱難建功業(yè)而延福祉。
【詮釋】
性情急躁的人,他的一言一行都如烈火一般熾熱,
所有與他接觸的人都會被焚熱;
一個刻薄寡恩的人,他的一言一行如冰雪一般冷酷,
無論何人碰到他都要遇到殘害。
一個頭腦頑固而刻板的人,既像一潭死水,也像一株朽木,
死沉沉的完全沒有生機,這都不是能成大功業(yè)而造福于人類的人。
070.多喜養(yǎng)福,去殺遠(yuǎn)禍
【原文】
福不可徼,養(yǎng)喜神以為召福之本而已;
禍不可避,去殺機以為遠(yuǎn)禍之方而已。
【詮釋】
人間幸福不可勉強去追求,能經(jīng)常保持愉快的心情,是追求人生幸福的基礎(chǔ);
人間的災(zāi)禍實在難以避免,能消除怨恨他人的念頭,是遠(yuǎn)離災(zāi)禍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