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羅(1796~1875),法國19 世紀中期最著名的風景畫家。出生于巴黎一個富裕的時裝店主家庭。26歲才開始學畫,曾師米夏隆和貝爾坦兩位畫家學習繪畫,不過他真正的老師一直是大自然。他重視寫生,主張向大自然學習,發(fā)展出一種包含濃厚人情味的淡雅、詩意的畫風。代表作風景畫有《林中仙女》、《納爾尼橋》、《疾風》、《達芙萊鎮(zhèn)》等,人物畫有《戴珍珠的少女》、《藍衣婦女》等。
入選畫作:
《孟特楓丹的回憶》
尺寸:64 × 88cm
類別:布面油畫
收藏:法國,巴黎,盧浮宮
柯羅代表作《孟特楓丹的回憶》,融合了自然風景的關鍵元素,營造出完美和諧的圖景。優(yōu)雅的大樹、波瀾不驚的廣闊的水面,安靜的人物形象沐浴在柔和、彌漫的微光中。以高度的寧靜感,濃縮了抒情與詩意的世界,具有夢幻的浪漫主義內(nèi)涵。
整個畫面上,湖光山色被描繪得朦朧清幽而又細膩,采用的色調(diào)和諧恬淡,一切都處在銀灰色的調(diào)子中。右邊的樹木枝繁葉茂,占據(jù)了超過四分之三的畫面;左邊主要是正在采摘樹上鮮菌以及地上野花的婦女和孩子們,這使整個畫面都充滿了生氣和情趣。作品暗部的處理突破了傳統(tǒng)的濃重的黑暗色調(diào),別具匠心地運用了有夢幻色彩的紫灰色。這一切都使畫面顯得更加優(yōu)雅而富有韻律,如一首夢幻曲,使人產(chǎn)生無限遐想。
《孟特楓丹的回憶》是柯羅晚年創(chuàng)作的最具代表性的風景畫杰作,畫面美麗的像一首抒情詩,具有優(yōu)美典雅的浪漫主義色彩。畫中描繪的孟特楓丹位于巴黎北部的桑利斯鎮(zhèn)附近,景色十分美麗,是畫家早年經(jīng)常去散步和寫生的地方。這幅畫就是畫家對孟特楓丹優(yōu)美風景的回憶之作。畫面在一個清晨的湖邊展開。薄霧正在漸漸隱去,天地萬物好像剛剛從睡夢中醒來,遠處的湖面在薄霧中顯得朦朦朧朧的。湖中的小山和小山在水中的倒影隱隱約約地掩映在湖水深處,縹緲、美麗,就如同我們常說的蓬萊仙境一樣。畫面近處,右邊有一棵分出了許多樹枝的高大樹木,它的枝丫微微向左傾斜,遮天蔽日地占去了大半個畫面。樹上正開著毛茸茸的美麗花朵,仿佛一碰就會四散飛去。清晨的陽光透過大樹茂密的枝葉照射過來,在樹上露水的映射下閃閃發(fā)光。湖邊的野草地上,開滿了各種各樣的野花,美麗無比。與大樹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畫面左邊一棵上端干枯了的小樹。在大樹的擠壓下,它也自然地向左邊傾斜,下面的樹身上開出了許多花。一個身穿紅色裙子的年輕媽媽正站在小樹下伸手采摘樹上的花朵,她的兩個孩子站在樹下,一個伸手指著小樹上的花,好像急于想得到花朵一樣,又仿佛在告訴媽媽要采摘那朵更好;她另外一個戴著紅帽子的孩子正蹲在地上采摘樹根的野花,十分專注的樣子。整個畫面清新、自然、典雅,洋溢著一種濃濃的抒情意味,讓人禁不住浮想聯(lián)翩,如癡如醉。畫面上的景物安排錯落有致,極為巧妙。遠處的山水都在背景的深處,起到了烘托和點綴的作用。大樹的樹根在畫面的右端,而整個枝丫卻鋪天蓋地占據(jù)了大部分畫面,把遠處的山水更是遮擋在朦朧的意境中,而顯然比例失調(diào)的小樹在三個人物的搭配下,微妙地達成了一種視覺上的平衡。采花人的出現(xiàn),更是為美麗的風景增添了詩意的浪漫主義氣息??铝_是一個師從自然、從不盲從而又兼容并蓄的畫家,他的時代經(jīng)歷了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xiàn)實主義繪畫潮流的興起衰落以及印象主義的興起,但他自始至終都保持者自己獨特的繪畫風格,他向一切有益的繪畫理念、技法學習,但更尊重自然,并用各種手法、技巧去表達自己心目中的自然,走自己的路。正如他自己說的那樣:'不要仿效別人,仿效的人總是要落在后面??你必須樸實無華地、按照自己的情趣去描繪大自然,絲毫不要受到古代大師或者當代畫家的影響。只有這樣,你才能畫出具有真實感情的作品??遵循自己的信念??千萬別做其他畫家的應聲蟲。'其實,這段話對所有從事藝術工作的人來說,都具有指導和借鑒意義。
惠斯勒(1834~1903),美國著名畫家。出生于馬薩諸塞州洛厄爾。父親是美軍少校、鐵路工程師。曾在俄國帝國美術學院學習,1849 年父親病逝后,同母親回到美國,并考入西點軍校,但后來被除名。1855 年到巴黎學習繪畫,深受德加和庫爾貝影響,他的作品沉穩(wěn)而優(yōu)雅。代表作有《在鋼琴旁》、《白衣女郎》、《藍色與金色的夜曲:落下的火箭》以及《灰與黑的協(xié)奏曲:畫家母親肖像》等。
入選畫作:
《灰與黑的排列:藝術家母親》
尺寸:144 × 163cm
類別:布面油畫
收藏:法國,巴黎,奧賽博物館
惠斯勒認為:「藝術的任務,是揭示觀察事物表象之下的東西?!埂痘遗c黑的排列:藝術家母親》,在離散和重疊的軸線系列里,組織呈現(xiàn)了簡化、分析性的研究。畫面提供了視覺對位法的某種形式,線條的棱角支配了畫面,惠斯勒的側影與支配性的圖像風格形成共鳴,提供了視覺形式的對照。畫作預言了50年后才開始的幾何抽象風格。
該畫雖然著重探索的是色彩的絕妙變化,形式的裝飾性,以及由此形成的意境美,但畫家在探索藝術形式的同時,并未放棄對現(xiàn)實生活的真實表現(xiàn),畫面上人物性格的刻畫堪稱入木三分。作者以滿腔熱忱與崇敬之情塑造了一個嚴肅虔敬、質(zhì)樸無華的典型的美國母親的形象,具有感人至深的魅力。該畫稱得上是19世紀最偉大的肖像畫之一。
惠斯勒雖然受到了印象派畫風的深刻影響,但他一直保持著自我的審美情趣以及對繪畫藝術的獨特理解。因而他的繪畫風格與當時歐洲興起的印象派風格并不一致。他早期的'交響曲'系列作品始終貫穿著通過畫面色彩的和諧來表達音樂旋律美的創(chuàng)作意圖。正如當時有人描述他的客廳所寫的那樣:'一進屋就被他客廳的黃色墻壁迷住了,這黃色從墻壁根慢慢升到天花板,令人覺得像坐在六月的溫暖美麗的夕陽里。沿著窗子,放了純藍色和純白色的陶器,里面插著搖曳多姿的綠色植物。'他對和諧色彩的偏愛也由此可見一斑,這也構成了他繪畫上最突出的藝術特色?!痘遗c黑的協(xié)奏曲:畫家母親肖像》是畫家的一幅重要作品,也是一幅極能代表畫家繪畫風格的作品。畫面被大面積的黑色和灰色所占據(jù)。母親坐在房間的椅子上,神態(tài)安詳、面容慈愛,脖子上圍著白色的紗巾,手上拿著白色的手絹,身上黑色的衣裙把整個椅子都遮蓋了。大面積的墻壁和地板都是純粹的灰色,與母親的黑色衣裙和黑色的窗簾、椅子形成了和諧的對照。窗簾上的白色小花朵,星星點點的,仿佛是跳動的音符?;疑膲Ρ谏蠏熘环嬁?,畫上白色的背景與畫面上另外幾處的白色形成了呼應,如同黑色和灰色的交響曲中突然升起的白色音符,對比鮮明、強烈,使畫面增添了生機和情趣,也淡化了畫面上黑、灰兩種顏色的過分單調(diào)。整個畫中,窗簾和上面的小花、地板、衣裙、墻壁、畫框??等事物本身的意義已經(jīng)退居到次要的位置,好像都被畫家安排成了不同的音節(jié),隨著顏色的增強和層次的變化,發(fā)出從低音到中音再到高音緩緩升起的優(yōu)美音樂。在黑、灰兩種主要顏色的對撞中,又泛起層層和諧的白色音符,而到了最明亮的畫框,仿佛達到了最高音。這幅畫從造型、構圖、形式統(tǒng)統(tǒng)服從于對色彩和諧的追求以及音樂旋律美的襯托。從而營造出了一個充滿詩意和神秘色彩的氛圍,流暢的色彩和音樂的旋律美在這里被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這幅出色的作品深受當時年輕藝術家的贊賞,也獲得了巴黎沙龍評委的認可,1876 年,惠斯勒憑借它贏得了生平第一枚繪畫獎章。他的聲名也由此大播,受到了很多人的熱烈贊許和誠摯邀請?;菟估粘鲇趯枢l(xiāng)的熱愛和思念,決定將這幅獲獎作品獻給祖國??墒牵~約的大都會博物館館長收到這幅畫后,竟勃然大怒,謾罵惠斯勒算不上是畫家,并吩咐將它退寄回巴黎,畫家的尷尬和無奈可想而知。最后,法國詩人馬拉美等人聯(lián)名上書,才有法國政府出面買下了這幅名作,這也算是這幅名作的傳奇經(jīng)歷了?;菟估盏乃囆g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是遠遠超過了人們的欣賞習慣的,這從他后期與著名藝術評論家羅斯金打的維權官司就可以清楚的看出來??墒堑搅撕髞?,他終于普遍得到了人們的認可。1892 年,他的作品回顧展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他長期生活的英國和法國也都給予了他極大的榮譽,美國更是把他視為地道的美國畫家,是美利堅民族的驕傲。
該畫雖然著重探索的是色彩的絕妙變化,形式的裝飾性,以及由此形成的意境美,但畫家在探索藝術形式的同時,并未放棄對現(xiàn)實生活的真實表現(xiàn),畫面上人物性格的刻畫堪稱入木三分。作者以滿腔熱忱與崇敬之情塑造了一個嚴肅虔敬、質(zhì)樸無華的典型的美國母親的形象,具有感人至深的魅力。該畫稱得上是19世紀最偉大的肖像畫之一。
莫奈(1840~1926),法國近代繪畫史上最杰出的印象派代表畫家,出生于巴黎。早年曾分別跟隨畫家布丹和格萊爾學習繪畫,后來與雷諾阿、西斯萊、巴齊耶等交往密切,并經(jīng)常一起到巴比松的楓丹白露森林寫生。1872 年創(chuàng)作《日出·印象》,采用原色主義、色調(diào)分割等方法,表現(xiàn)出強烈的光色變化,標志著印象主義的產(chǎn)生。晚年創(chuàng)作了大量和睡蓮有關的作品。他的代表作還有《莫奈在船上作畫》、《河畔》、《垂柳》、《睡蓮》等。
入選畫作:
《日出·印象》
尺寸:48 × 63cm
類別:布面油畫
收藏:法國,巴黎,馬爾莫丹藝術陳列室
這幅名畫是莫奈于1873年在阿弗爾港口畫的一幅寫生畫。他在同一地點還畫了一張《日落》, 在送往首屆印象派畫展時, 兩幅畫都沒有標題。一名新聞記者諷刺莫奈的畫是'對美與真實的否定, 只能給人一種印象'。莫奈于是就給這幅畫起了個題目——《日出·印象》。它作為一幅海景寫生畫, 整個畫面籠罩在稀薄的灰色調(diào)中, 筆觸畫得非常隨意、零亂, 展示了一種霧氣交融的景象。日出時, 海上霧氣迷朦, 水中反射著天空和太陽的顏色.岸上景色隱隱約約, 模模糊糊看不清, 給人一種瞬間的感受。
莫奈1862年入巴黎格萊爾畫室學習,與雷諾阿、西斯萊成為同學。由于不滿學院派枯燥死板的教學法,莫奈一年后離開了畫室。1865 年至1870 年是莫奈藝術創(chuàng)作的早期。這時,他已經(jīng)開始使用印象主義畫派特有的碎筆技巧作畫,并努力探索著真實地表現(xiàn)大自然的方法,特別是描繪瞬間的感覺印象和那些充滿生命力和運動的東西。為了描繪大自然的真實光影效果,莫奈用輕快跳躍的畫筆,捕捉晨霧中起伏的流水在光線折射下所產(chǎn)生的豐富色彩。它傳達出海天一色的混融氣氛,創(chuàng)造了一種視覺上的微妙的震動感。
'印象主義'與'巴洛克'一樣,最初帶有貶義色彩,是評論家對莫奈等人的創(chuàng)新傾向的譏諷和嘲弄。1874 年,莫奈在'無名畫家展覽會'上展出《日出·印象》這幅作品,引起了軒然大波。一些人嘲笑畫家是把顏料裝在管子里吹上去,隨便涂抹一下,簽上名了事。評論家勒魯瓦對這幅畫評價道:'印象?這幅畫應該會有什么印象???技法如此隨意、輕率,連糊墻花紙也比這幅海景來的精美。'這樣的評論,引起了支持者和反對者長期的論戰(zhàn),也把這幅畫炒得越來越響。后來,也就約定俗成地把這種繪畫風格稱為是'印象主義'?!度粘觥び∠蟆访枥L的是當時法國的第二港口勒爾弗爾港日出時剎那間的景象。一輪紅日從布滿濃霧的水面上冉冉升起,晨光照射著海面,動蕩的海水泛起粼粼波光。早起的小船在逆光的水波中蕩漾,遠處的海港在水霧交織中模糊不清,一切都處在朦朧和縹緲的變化中。在畫面上,天空、水面、船只、遠處的港灣在太陽的照射下呈現(xiàn)出不同的色彩變化,在這里光線成了真正的主角,所有的一切都在它的主導下瞬息萬變。這幅畫與以前的繪畫相比是截然不同的。畫面上沒有明確的形體和結構,只有跳躍的色彩和光線,真實物體只是畫面上模糊的印象。全部畫面是畫家對日出時,一切景物在光線的照射下瞬息的把握。這確實是與傳統(tǒng)徹底決裂的,因為傳統(tǒng)的觀念認為物體是有固定顏色的,它們在光線的照射下只有明暗的區(qū)別,不會出現(xiàn)色彩的游離和變化,可是在這幅畫中,莫奈表現(xiàn)出的正是在光線照射下,各種物體在光線的照射中所呈現(xiàn)出的色彩斑斕和變化的特征以及明暗的效果。從中我們也能看出印象主義繪畫所重視的不再是物體的本身,而是以物體為媒介,反映色彩的強烈變化,奉光線為老師,以色彩的搖曳多姿為繪畫宗旨。這也難怪最初人們無法接受這些沒有章法,仿佛是胡亂涂抹的東西,因為它給人們的視覺沖擊是空前的,沒有參照的。印象派與傳統(tǒng)徹底決裂的'離經(jīng)叛道'注定了他們最初的尷尬和無奈。以莫奈為首的印象派畫家,長期處于窮困潦倒的生活境遇中,得不到人們的認可。并且長期在外面對著日光繪畫,也是一件很艱苦的事情,正如莫奈本人說的那樣:'這是很糟糕的事,光一變,色彩也隨之變化。一種顏色往往只能持續(xù)一秒鐘,至少不會超過三四分鐘。這樣,我只能在三四分鐘內(nèi)畫完它,一旦錯過,我只好停止工作。這是多么令人受罪的活??!'可是在藝術的探索中,他從來沒有停止過腳步,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印象主義作品。晚年創(chuàng)作了大型組畫《睡蓮》,是藝術家最后的巨作,也是他最著名的油畫。以莫奈為首的印象派所開創(chuàng)的印象主義畫風,深刻地影響和改變了近代的繪畫藝術,在世界繪畫史上寫下了重要的一頁。
這幅油畫描繪的是透過薄霧觀望阿佛爾港口日出的景象。直接戳點的繪畫筆觸描繪出晨霧中不清晰的背景,多種色彩賦予了水面無限的光輝,并非準確地描畫使那些小船依稀可見。真實地描繪了法國海港城市日出時的光與色給予畫家的視覺印象。 由于它突破了傳統(tǒng)畫法的束縛,有位批評家就借用此畫的標題,嘲諷以莫奈為代表的一批要求革新創(chuàng)造的青年畫家為'印象主義',這一畫派以此得名。
《睡蓮組圖》
作者用20多年的時間養(yǎng)睡蓮、畫睡蓮,讓全世界都跟著他為這種植物著迷。他的《睡蓮》系列畫作一直是收藏家追捧的精品。
《睡蓮》
莫奈晚年的系列油畫《睡蓮》共250幅,主要描繪吉維尼花園中,變化莫測的水面之上,反映著天空和池塘的岸邊,以及倒影之上盛開的繽紛睡蓮?!赋乩锏木`浮現(xiàn)在我眼前,我舉起了調(diào)色板?!巩嬛薪弑M全力描繪水中睡蓮映照下的自然華彩,成為世上色彩繪出的最奇妙和富麗堂皇的織錦緞。畫中內(nèi)在的美兼?zhèn)湓煨秃屠硐?,如同色彩交織而成的音樂和詩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