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是我國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代表詩人,他一生為我們留下許多意境優(yōu)美的詩歌,比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等等。
王維詩作里寥寥幾字便為我們呈現(xiàn)出了一幅美麗的畫面,讓人不由自主地聯(lián)想到詩歌里的美妙意境。
“詩中有畫”我們可以能理解出來,可是,“畫中有詩”又該如何解釋呢?要知道,王維并沒有留下畫作傳世啊!
先來說一個小故事吧,讀完這個故事,我們就明白“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來歷了。
北宋嘉佑年間(1056年—1063年),一位還不曾名動天下的年輕人,偕同兩三位好友,一同漫步出游。那一年,他剛進(jìn)入仕途,正是春風(fēng)得意之際,他奉命上任,成了鳳翔府(今陜西省鳳翔縣)的判官。
那一天,這位年輕人與好友經(jīng)過一座古老的開元寺,在這座古寺里斑駁的墻壁上,還留有唐人留下的壁畫,他舉燈細(xì)看,只見寶相或莊嚴(yán),或慈祥,或巧笑嫣然,皆栩栩如生。
身邊的好友向這位年輕人解釋著,說畫此畫的人里,有古時的“畫圣”吳道子,還有唐代的“詩佛”王維。
一聽說還有王維,當(dāng)即震懾了這位年輕人的心魂,都說王維詩畫雙絕,卻未曾親眼目睹,誰知道那是不是道聽途說呢?
王維的詩誠然寫得極好,他一向是十分佩服的,可不曾想,王維的畫也是這樣的精妙,縱使和同一側(cè)的吳道子的畫相比,也不見得有絲毫遜色。
年輕人在此處再三流連,感慨不已。后來在他的作品中寫出了:“味摩詰(王維字)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保ā稏|坡題跋·書摩詰<藍(lán)田煙雨圖>》)
看到此處,知道這位年輕人是誰了吧?沒錯,他便是后來名動天下的大文豪蘇軾蘇東坡。
蘇軾也是一位詩畫雙絕的大文人,因此,蘇軾對王維畫作的鑒別能力是不容置疑的。既然蘇軾都這樣評價王維的畫作,說明王維的畫作在當(dāng)時是足以震撼世人的。
其實在唐代的文人墨客中,能詩會畫的人不在少數(shù),許多人都可以給自己的畫作題詩,也有很多人可以為自己的詩畫畫。但是能像王維這樣詩畫熔為一爐,達(dá)到爐火純青的文人,還是少之又少的。
能在一個領(lǐng)域成為最頂尖的人之一,或許容易,但要在兩個領(lǐng)域同樣成為最優(yōu)秀的人,似乎就不那么容易了。
然而,王維卻做到了,他也成為我國幾千年歷史里唯一一位被譽(yù)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文人。
在盛唐之時,王維的詩在其生前以及后世,都享有盛名。史稱其“名盛于開元、天寶間,豪英貴人虛左以迎,寧、薛諸王待若師友”(《新唐書》本傳)。唐代宗曾譽(yù)之為“天下文宗”(《答王縉進(jìn)王維集表詔》)
王維在當(dāng)時作為畫家的名聲,并不在他的詩人名聲之下。然而他在文壇上的地位,到了南宋時期,名頭卻被“詩仙”李白、“詩圣”杜甫兩人超越而取代。
但相反的是,王維在畫壇上的名聲,卻日益興起,被后入尊為“南宗畫”的始祖,“文人畫”的開山祖師。
能成為某一派的開山祖師,那都是后人高山仰止的泰斗。當(dāng)然,“南宗畫”也許是后人杜撰出來的,可“文人畫”卻是確有其事的,而且還是古代畫作流派別具一格的一支,傳人多不勝數(shù)。
王維自己,也曾在詩作里描繪過自己對畫畫的喜愛:
《偶然作六首·其六》
老來懶賦詩,唯有老相隨。
宿世謬詞客,前身應(yīng)畫師。
不能舍余習(xí),偶被世人知。
名字本皆是,此心還不知。
王維在此詩里十分得意地自夸“宿世謬詞客,前身應(yīng)畫師”,可見王維對自己的畫畫水平有多自負(fù)。
可惜的是,王維的畫作并未有一幅流傳于世。據(jù)記載,北宋時期,王維的畫作還保留不少,北宋御府還珍藏有王維的一百二十六幅畫作,有《山居圖》、《捕魚圖》、《雪渡圖》等。這些畫作大概都?xì)в趹?zhàn)火。
據(jù)說日本收藏的《伏生授經(jīng)圖》和《江山雪齊圖》兩幅王維畫作也只是后人仿作,而不是他的真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