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看古裝劇的朋友,應(yīng)該對尚方寶劍這種特殊的武器不陌生吧?
只是一把簡單的武器,卻能“上打昏君,下斬奸臣”,無視皇權(quán)擁有“先斬后奏”的權(quán)利,可以說是古代挑戰(zhàn)封建皇權(quán)的巔峰“神器”了。除了尚方寶劍外,歷史上其實還有一些別的武器,同樣具備這種“先斬后奏”的功效,今天我們就來一一介紹一番。apple售后
歷史上最早出現(xiàn)的“神器”并非尚方寶劍,而是在《神探狄仁杰》系列電影中,由狄仁杰手持的亢龍锏。不過在真正的歷史,上它被稱呼為打王鞭。鞭子這種武器,在先秦時期非常盛行,有皇帝將自己所使用的鞭子賦予王權(quán)象征,贈送給心腹,讓其能夠上打昏君下打奸臣,成為了最早的“特權(quán)武器”,打王鞭。
為什么說打王鞭是最早的呢?因為早在殷商時期打王鞭就出現(xiàn)了,聞太師聞仲手持的寶物就是打王金鞭。唐朝著名將領(lǐng),李世民的心腹尉遲恭,也被賜予了一條打王鞭;在《水滸傳》中,宋朝大將呼延灼一樣擁有一條打王鞭。不過唐宋之后鞭子沒那么流行,打王鞭也就開始被其他寶物所取代了。
取代打王鞭地位的就包括了尚方寶劍。我們在影視劇中所見的尚方寶劍一般多出現(xiàn)在明清時期,其實早在漢朝時就出現(xiàn)了,不過尚方寶劍在漢朝時也另有名稱,官方稱其為“尚方斬馬劍”?!肚皾h書》曾記載了這么一句話:“臣原賜尚方斬馬劍,斷佞臣一人以厲其余?!?/p>
尚方寶劍的特殊地位,跟“尚方”這兩個字很有關(guān)系。在古代,尚方乃是制作御用武器的地方,尚方寶劍就成為了皇帝的御用佩劍。因此當(dāng)皇帝將其賜給臣子之時,同時就被賦予了皇帝獨有的生殺大權(quán),代表著“見寶劍如見天子”的含義。
不過上面也說了,尚方寶劍雖然早在漢朝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但真正流行被當(dāng)作“神器”,主要還是明清時期。唐宋時期流行的是另外兩樣,其中有一件還在影視劇中時常出現(xiàn),頻率比尚方寶劍還高,那就是龍頭拐杖。
尚方寶劍畢竟是皇帝的寶劍,不可時時亮出;打王鞭象征意義也很大,不敢當(dāng)作普通武器;唯獨這龍頭拐杖,雖說是御賜之物,具有“上打昏君,下打奸佞”的寓意,但卻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象征至高無上的榮耀。
在《穆桂英掛帥》、《楊門女將》等影視作品中,佘太君一直拄著的那根拐杖,就是皇帝御賜的龍頭拐杖,所以佘太君才擁有那般超然的地位。并且龍頭拐杖也是真實存在的,峨眉山的那根龍頭拐杖就在2013年的時候,被列入到了樂山市市級第四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hù)名錄中。
最后的這件寶物乃是宋仁宗賜給包青天包拯的青天三鍘刀,代表“如朕親臨”,分別為可鍘皇親國戚、鳳子龍孫的龍頭鍘,可鍘貪官污吏、禍國奸臣的虎頭鍘,以及專門懲治土豪劣紳、惡霸無賴的狗頭鍘。三把鍘刀全都可以先斬后奏,讓包拯辦案無憂。
參考資料:《三俠五義》、《前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