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穩(wěn)定發(fā)展,人們再也不需要對溫飽問題擔心了,因為就算你不會做飯,也有人會把飯送到你面前,他們,就是送外賣的外賣小哥,風里來雨里去,為的就是讓你吃上一頓熱乎的飯。
前段時間,位于江蘇的劉女士,通過外賣平臺點了一份北京烤鴨,因為宣傳上的優(yōu)惠力度非常大,原價116元的烤鴨,打完折只需要46元,對于愛吃肉的劉女士來說,簡直是天大的誘惑啊。沒多久,餐送到了劉女士的手上,可看到分量后,卻讓她十分的生氣,因為這分量跟描述上的差太多了,于是她就給了店家一個差評,還附上了圖片。
收到差評后,商家也是十分的惱火,畢竟一個差評對店內(nèi)生意的影響是十分的大。于是商家用十分不友好的態(tài)度回復了劉女士“你就點了半只的量,而且商品介紹內(nèi)也有描述贈送的配料”后面,雙方就吵了起來,而商家還直接用上了侮辱的詞來回復劉女士,這讓她十分的生氣。
仔細一想,好評差評雖然有影響,但雙方不至于演變到這種地步吧?究竟是因為什么事,讓商家的做法如此極端呢?隨后我們翻看了劉女士的差評,發(fā)現(xiàn)劉女士的評論內(nèi),帶有敏感字眼,可能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商家才如此打動干戈吧。后面,商家因為自身不當?shù)男袨榻o劉女士道歉了,如今雙方已經(jīng)和解。
最后小編想說,出門在外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先協(xié)商在說,協(xié)商無果,該舉報就舉報,該投訴在投訴,不要一開始就采取極端的方式來解決問題,這樣的方式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讓問題更惡化。對于劉女士的遭遇,各位小伙伴們認為是誰對誰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