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我們內(nèi)心是否承認,我們在人際交往中受到傷害的大部分原因都可以歸結(jié)為需求或期望問題。
孩子會怪罪媽媽小氣,因為一顆沒有到手的棒棒糖;
女孩子會說男朋友不浪漫,因為沒有等到內(nèi)心預想的儀式感;
配偶會嫌棄你沒有掙錢的能力,因為不能滿足她購買心儀包包的愿望;
領導說你業(yè)務能力太差,因為你沒有為他搞定那一個大單;
我們總會對身邊人不停的提需求,提期望,同樣也不停的被身邊人提需求,提期望。
而根據(jù)這些需求和期望是否被滿足,或者滿足程度的高低,直接形成了我們滿意或者惡意的人際關系。
當我們能滿足對方的需求和期望時,對方會認可我們,從而更依賴我們,因而我們會彼此走的更近,如果在情感上滿足我們的依賴,同理心的需求,我們就覺得一段友誼產(chǎn)生了,如果在現(xiàn)實生活的其他方面滿足了我們的需求或期望,我們就會覺得這個人值得依賴和信任,有安全感,從而更愿意繼續(xù)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當我們不能滿足對方的需求和期望時,對方會因失望,或不被滿足的挫敗感而形成對我們的負面的,消極的評價,如果持續(xù)性的不能滿足對方的需求和期望,那對方就會持續(xù)性的處在挫敗感,失望,悲傷,不被認可等負面情緒中,日積月累就會致使一段關系走向惡化。
親子,夫妻,上下級都是如此。
健康和諧的人際關系是我們能夠獲得平和和幸福感的基礎,而合理管理自己以及對方的需求和期望又對能否擁有健康的人際關系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所以,首先,如何管理自己的需求和期望呢。我們應該意識到能夠敏銳察覺并及時滿足我們所有需求的人是不存在的。所以偶爾失望,偶爾有挫敗感都是正常的,不能因此而給對方貼上負面標簽,而應該首先審視自我的需求是否是合理的。然后在下次適當調(diào)整自我的需求和期望。
那如何管理別人的無需求和期望呢。如果你珍視一段關系,就不應該持續(xù)的使對方產(chǎn)生挫敗感和失落感,那等同于慢性毒藥的破壞力。當然,也不能給堆放形成你有能力或者可以無條件滿足所有期待的幻覺。因為幻覺破滅的一刻也意味著關系惡化的開始。
所以正常的煙火氣的樣子是什么呢?雙方都有機會看到真實的對方,偶爾滿足,偶爾不能滿足,偶爾超預期,偶爾不達標。偶爾能滿足現(xiàn)實需求,偶爾能滿足情感需求。
我們就是這樣在來來回回的碰撞中去相互包容,相互靠近,然后形成情感上的羈絆的。
這種經(jīng)得起美好,也容得下悲傷的關系才是有韌性有活力的。
如果我們不能有幸擁有一段一直和和美美的關系,那至少要保證不能因需求和期望不被滿足而帶來的負面情感去破壞一段關系。
如果每個人都會為自己的需求和期望負責,而不是要求對方為此買單,那會有更多的人擺脫指責抱怨,獲得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