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梁文道:進退不得,是我們每一個現(xiàn)代人要面對的困境

想象一下,經(jīng)過漫長的跋涉,你終于來到了你的人生目標面前,你費了那么多力氣,就是為了要走到里面,現(xiàn)在它就在面前,你卻怎么樣都找不到走進去的方法,好像以后這輩子就要一直被困在它的眼前,進退不得。

錢柜官方網(wǎng)站手機版

在20世紀初葉一位偉大小說家的筆下,這仿佛變成了我們每一個現(xiàn)代人都要面對的處境。

我們都曾經(jīng)有過非常宏大的目標,以為自己人生的終點能夠告訴我們這輩子的意義,以為我們人生有一些非常隱秘的啟示,能夠讓我們了解,我們活了這一輩子到底是為了什么,然而到了最后發(fā)現(xiàn),我們就只能夠停在終點之前,哪里都去不了。

第216夜

城堡:沒有活人能走得出去

1.

20世紀全球最著名的作家肖像

終于在我們這四集介紹20世紀初現(xiàn)代主義四大名著的系列里面,要講到最有名的一部書了。

《城堡》這本書寫成于1922年,恰好就是之前介紹的《尤利西斯》、《荒原》出版的那一年,只不過卡夫卡的這本小說,已經(jīng)是他這一生之中最后一部稍微比較接近完成品的作品,而且在他生前沒有出版。

卡夫卡是比較短壽的人,40歲就因為肺結核去世了,這在當年是絕癥,但是他留下來的影響,遠遠不只在他那40年之間。我該怎么樣形容卡夫卡呢?

這么講吧,之前介紹《尤利西斯》與《荒原》時,沒有花太多功夫去談作者的生平故事,是因為我刻意地想讓大家更多去關注那些作品本身,但是卡夫卡不一樣。事實上卡夫卡在整個現(xiàn)代文學史的地位與形象,幾乎可以和畫家梵高相提并論,因為梵高這個人的故事仿佛比他的畫作更有名,我們一想到他的畫就很難不同時想象起這個人,卡夫卡也是這樣。

卡夫卡也許是20世紀全球所有作家之中最有名的肖像——

眼睛非常大,炯炯有神,但是帶著一種神經(jīng)質的感覺,有點浮動,有點怪異,讓你覺得他好像心里面有某種焦慮的火焰在燃燒著;他的兩只耳朵更使得他看起來幾乎像是《星際迷航》里的那些外星船長,而不是一個普通的人類;你再看他的鼻梁,相當挺直,可以說是相當好看的,但這個臉型有點太瘦了。

加總起來給你的感覺就是——這不像是一個正常的人類,是有點怪異的。

而他視覺上給我們的這個形象,就跟我們對他的作品印象一樣,就算沒讀過他的作品的人,說不定談起來都有一點點了解。有一個形容詞叫做“卡夫卡式”,用這個詞去形容、去修飾的,通常就是很荒誕、很詭異的世界或者某個局面。

卡夫卡其實是一個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出生的猶太人,他的形象在布拉格可以說掛得滿街都是,他在捷克人心目中的地位就有點像喬伊斯在愛爾蘭人心目中的地位,但是有趣的是,卡夫卡并不是用捷克文來書寫,而是用德文來書寫,也就是說他雖然是捷克的國民作家,但是捷克人并不能夠用捷克文去親近他的作品。

因為他出生的那個年代,所生活的整個捷克地區(qū)還在奧匈帝國的控制底下,而奧匈帝國起源于奧地利,所以他們推行的是德語。他們認為這么龐大的帝國土地上,如果有這么多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講不同的語言,那就很容易離心離德,所以為了統(tǒng)一整個帝國,強迫所有人都要學德文。

2.

一個保險公司職員

與他的文學巨星命運

我們一般覺得卡夫卡這個人物是高度敏感的、神經(jīng)質的,甚至你覺得他的樣子暗示著某種瘋狂的意味,但根據(jù)他生前所認識的朋友對他的描述,卡夫卡本人并非完全如此。

他高高瘦瘦,人緣還相當好,絕對不是那種自閉型的人物,很喜歡跟人開玩笑,盡管不一定所有人都能夠欣賞他的幽默。

他非常博學多才,常常閱讀各種各樣嶄新的思潮文學刊物,為了滿足父親對他的職業(yè)要求,跑去念法律,還拿了一個法學博士,后來則是在一個保險公司里做工傷意外的調查員,確定保險公司該賠付的金額。

可以說他過的是現(xiàn)代社會里很標準的“普通打工仔”的生活,或者說是一個中產職員專業(yè)人士的生活。這一點使得他跟我們之前介紹的喬伊斯和艾略特不一樣,他們過的是一種百分百的文學人生,而在卡夫卡這里,寫作跟文學,只不過是他的業(yè)余生活,他的主業(yè)是保險事務公司里面的法律顧問與律師角色。

盡管如此,他卻認為他的整個生命是由寫作構成的,他甚至為了寫作的緣故,幾次搞砸了他的婚姻。

他這個人其實有比較旺盛的性欲生活,但是他好像總是沒有辦法跟任何女孩子談成一段很穩(wěn)固的關系,這并不是因為他太花心,而是因為他總覺得他的人生被寫作盤踞,心里面很難容得下別的事情。

第二,這就有趣了,他的朋友都覺得他很健談、很有人緣,人還不錯,但私底下他卻是一個特別自卑的人。

他對自己的身體沒有自信心,盡管他是運動健將;他對父親就更加沒有信心,很多人會用很弗洛伊德的理論來分析他跟父親之間的關系;他一方面對性欲有很深的欲望,另一方面卻總是覺得性是很污穢骯臟的,又不愿去貼近它,這是很詭異的一個狀態(tài)。

這么一個非常矛盾、非常敏感的人,外表跟內在有相當大落差的人,他的一生之所以被人記住、被人認為是20世紀文學界最有吸引力的形象,那是因為他的某種特殊的作家命運,這個命運使得他跟梵高更加相似了。

他在生前幾乎沒有太多人知道,因為他最重要的作品幾乎都沒有在生前出版過,他的名望、地位,全部來自身后,跟我們之前講的兩位現(xiàn)代主義的大英雄不同。

盡管那么熱愛寫作、熱愛文學,他對自己寫出來的作品總是不滿意,就跟他對自己的身體各方面都很自卑一樣,覺得自己還是不行,所以他生前曾經(jīng)把自己九成的作品,全部一把火燒了,剩下來那些作品沒有燒成,但是去世之前他交代好朋友馬克斯·布洛德說:我死了之后,麻煩你把我這些作品全部銷毀,一部都不要流出去。

有人會認為,好在他的朋友違背了諾言,卡夫卡死了之后,布洛德不只保留了他的所有手稿作品,而且還四處向別人介紹,然后促成了各種語言的翻譯。于是世界至此知道,曾經(jīng)有這么一個表面上是保險公司小職員,看起來有點古怪的猶太裔捷克人,原來是這么一位了不起的劃時代文學巨星。

3.

世界如夢魘,荒謬而詭異

他那幾部沒有被焚燒留下來的作品里面,有三部影響力最大,第一部就是《變形記》,講述主角格里高爾一早醒來發(fā)現(xiàn)自己變成甲蟲的荒誕故事。第二部《審判》,則是主角約瑟夫·K在早上正睡覺的時候,被人叫醒,說他犯了罪要被抓去審判,最后判了死刑,但他至死都不知道自己的罪名到底是什么。

第三部就是《城堡》,這本小說的主角名字就更簡單,只剩下K了。很多人因此就會覺得這本小說很有自傳色彩,因為卡夫卡名字的開頭就是K,但事實上我不建議大家用這種過度自傳化的角度來理解這本書。

卡夫卡的文筆非常清晰、非常有邏輯,甚至可以說幾乎是干枯、中性的文筆,所以他寫的東西,人人都看得懂,可問題是,所有人都仍然覺得這本書很難懂。明明每個字、每句話我都懂,那為什么整本書加起來我會看不懂?

理由是,卡夫卡所營造出來的世界,那里面的人說話的方法、思考的方式,好像跟你我一樣,可是不知道為什么,出于什么理由,他們要那么認真地去計較一些在我們看來很莫名其妙的事,這個世界好像跟我們眼前看到的現(xiàn)實世界一樣,只不過整個角度偏離了一點,于是你就好像墜入到了一個夢魘里面一樣。

小說一開頭就說,K過了一座小木橋,來到了一個大雪覆蓋的村莊,那時夜色已深,接著出現(xiàn)了這本書里最核心的地標——城堡,只不過因為是在盛雪隆冬的日子,所以城堡的形象是模糊不清的。從這時候開始,整個小說的調子就定下來了。

這是一種非常荒謬而詭異的調子。K來到這個村莊,據(jù)說是因為受到了城堡的召喚,聘請他來這個地方做土地測量員。誰派他來的?我們不知道;他為什么最后決定要來?我們也不知道;他來了之后到底想達成些什么?我們還是不知道,我們只知道他不斷地想要這個村莊、這個城堡接納他的任命。

因為這個村子的人都告訴他,我們沒人請過你任這份職,城堡不需要這個工作,我們這也不需要。人人都奇怪這個人是哪來的?是不是有點古怪?K努力不懈地想要證明自己真的是被請來的土地測量員。

于是你就想了,那很簡單,他跑去城堡辦一下手續(xù)不就搞定了嗎?問題就在這,整本書寫那么長,他一步都沒有踏入過城堡,他想方設法要跟城堡里面負責這類事的一個主要官員克拉姆(或譯克雷姆)見面,卻怎么樣都沒辦法見上,他跟克拉姆底下?lián)f是他的使者、代辦、秘書的人都盡量拉關系,但仍然無法接觸到官員本人,無法得到城堡對他職位的正式認定,所以從頭到尾,K就困在這樣一個村莊里面進退不得。

你還會問,既然如此,為什么不回去呢?有趣的地方就在于,他好像從來沒有想過要回去,仿佛來到這個地方,過了那道小木橋之后,他就已經(jīng)別無退路。

4.

城堡下的當代官僚體制

整個城堡仿佛是一個非常龐大而復雜的機構,有很多人在辦事,K一來到這個村莊的時候,他就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

首先由于受到城堡的統(tǒng)治,這個村莊里所有的人,對于來自城堡的一切都是非常誠惶誠恐,仿佛城堡來的所有人物都具有無上的權威。

但這畢竟只是個小村子,有那么多事情需要一個城堡這么龐大的官僚機構來管轄嗎?

比如說村長的辦公室,有大量的檔案柜,柜里的檔案裝到全部滿灑出來的程度。一個小小的村莊,需要有那么多的公文和檔案嗎?

再比如,每天城堡上都有一些辦事的人要下來村莊,絡繹不絕,每天也都有無數(shù)的工作人員要從這個山腳下的村莊回到城堡上去,他們到底在忙什么,你不知道。

而城堡里面一些很主要的官員,比如城堡辦事處的主任或者處長克拉姆,也是一個很神秘的人物。K就來了村莊這么久,從來沒有機會見到他,每次打交道的都是他底下的人,而他底下有信差,有秘書,有代理,甚至也有一些人是他秘書的秘書……

在村莊里面要干成任何事情,都要經(jīng)過無數(shù)的手續(xù),需要無數(shù)的文件,走無數(shù)的程序。有人就想考取到城堡里面當辦事人員,很年輕就開始考試,中間要走流程,走到他已經(jīng)成了一個白發(fā)蒼蒼的老頭了,才發(fā)現(xiàn)自己最后沒有考成這個城堡要聘用的公務員。

所以這是一個永遠在忙碌卻不知道到底在忙什么的荒誕世界。

很多人認為,從這里就能看到卡夫卡小說的一個核心特色:一個對于當代世界、對于社會結構的總體描述。

當代世界是個什么樣的世界?那就是一層又一層的科層體制。放在官場上,是一個典型的官僚機構,放在企業(yè)里,則是有無窮的人在忙活,但又不知道在忙什么的一個巨型企業(yè)。今天不同國家、不同地區(qū)、不同年份的人去讀這本小說,肯定會有自己不同的解讀。

你一定聽說過,我們中國人人均一生要有70張證件,才能夠辦成各種各樣的事,我們真的需要那么多的證件嗎?我們還聽說過,有的人要辦護照出國,需要證明他的母親跟他的關系,即使把母親帶去了都還不行,因為他必須有一個書面文件來證明,他的母親真的是他的母親。

但是我想建議,我們不要以為卡夫卡的小說,特別是《城堡》,只不過是講官僚社會,如果這么解讀,其實是把這整本書過分窄化了。

書里面大部分很荒謬的情節(jié),的確好像都跟這種無休無止的官僚程序相關,但是里面還會出現(xiàn)一些意想不到的、又不好意思笑出聲來的東西,這就是卡夫卡式的幽默。

5.

古怪的卡夫卡式幽默

據(jù)說卡夫卡在朗讀自己作品的時候常常會自己大笑出來,可是我們總覺得這個世界好像很嚴肅、很荒誕,對著這個小說要誠惶誠恐,于是不好意思笑。

比如K來到這個村莊沒多久,居然就來了兩個城堡指派給他的助手。他沒說過要有助手,他的職位都還沒獲得確認,他的工作都還沒展開,怎么會有助手呢?而且兩個助手很奇怪,幾乎長得一模一樣,連動作都一樣,總是在干一些很古怪的事情。

其實不只這兩個助手長得很像,甚至其他人樣貌也都很相似,乃至于K常常容易搞混了。

小說里面一個隱而不顯的核心人物,就是他一直想要見到的克拉姆,這個人其實常常來村莊的一個小酒館喝酒,也會找找情婦,這個村莊的女子也都以能夠“服務”城堡的工作人員為驕傲。

那么應該很多人見過克拉姆,但是不知道為什么,每一個人對他的描述都不一樣。有人說他是個胖子,有人說他是個瘦子,有人說他長得很粗俗,有人說他很斯文高雅,沒有一個人對他的描述是一致的,甚至一個見過他的人,第二回再碰見他會認不出來,仿佛這個克拉姆的樣子不斷在變化。

然后我們再看,小說描述的這個村莊所在的背景,仿佛是在北極圈里——天總是昏昏暗暗的;往城堡上面看,能夠看到這個城堡,但是覺得它毫無生氣,總是被大霧籠罩著一樣;K早上出門,沒兩三個小時,居然夜晚就已經(jīng)降臨了——這是一種很古怪的氣候條件。

K在村莊的雪地上走,因為雪太厚,所以每次拔出腳來走路都特別艱難,仿佛就暗示著,他在這個村莊里面遭受的一切都是寸步難行。但是K不棄不舍,就是想要證明他是這里正經(jīng)請過來的土地測量員。

為此他想辦法認識了克拉姆的一個情婦,為了跟她發(fā)展關系甚至跟她結婚了,可是后來這個女子拋棄了他。他又跑去接觸巴納巴斯一家人,因為據(jù)說這家三姐弟里面,其中一個妹妹當年也做過克拉姆的情人,或者跟克拉姆身邊的人有過性關系,他覺得這是一個渠道,沒想到,他搞錯了。

正是因為這家人有一個小妹妹很粗俗無禮地拒絕過一個城堡來的人提出的性要求,從此之后這家人在這個村莊里就惹上了厄運,成了特別不受待見、被整個社會排斥的邊緣人。

這家人為了要擺脫這種厄運,什么事都做得出來。巴納巴斯跑去幫城堡當狗腿子、當信差,當了那么久,居然也沒見過克拉姆,而且跑到最后,他到底在給誰傳信也沒搞清楚。三姐弟里面另外一個人,則想辦法要跑去滿足城堡各種來人的性要求,好彌補當年自己家人犯下的過錯。可是再讀下去你就會覺得奇怪了——城堡從來沒有說要懲罰他們。

其實整件事都只不過是他們自己覺得很糟糕了,覺得自己有一個家人拒絕了城堡來人的性要求,就要完蛋了,身邊的鄰居、同村的人也都覺得他們完蛋了,他們不行了,要排斥他們,于是他們就跌入到一個很悲慘的境地之中。

他們想要求城堡原諒他們,但是恐怕就連城堡都沒搞清楚他們到底做錯了什么事。

由此可見,整個城堡對這個村莊所造成的心理影響已經(jīng)大到了怎樣一種地步,村里的人每次提到城堡里面一些重要人物,哪怕自己私下聊天,都不敢提官員名字。

在這樣的境況底下,K不斷想辦法要跟上面打交道,遇到了各種各樣瘋瘋癲癲的怪事,而每一次有怪事發(fā)生,卡夫卡描寫的語言都是透過一種正常的邏輯去推演出來的,我們感覺得到那些人物是很認真地、盡量試圖用理性去思考,只不過這個理性似乎總是走偏了。

卡夫卡的文筆,是很中性的、帶著冷酷的,偶爾有點怪怪的、背離常規(guī)的幽默感——這就是一種很典型的卡夫卡式語言。

6.

我們就像K

永遠在尋找答案

如果我們懂德文的話,說不定更能夠感覺到那種“一個猶太人住在捷克用德文”的特色。有人說這是一種“少數(shù)文學”

卡夫卡生活在捷克,身邊全部人講的、寫的也都是捷克文,所以他們猶太人用的書面語德語,純粹就是書面語,跟日常的口頭語言、跟他所在的社會文化之間斷了一層活水源頭之間的關系。又由于他們不是真的在德文世界里面,所以跟真正的德語文學好像又斷了奶一樣,孤零零地被丟在外面。

有人就會說,其實像今天馬來西亞的華文作家一樣,也是一種少數(shù)文學,因為他們雖然用華文寫作,是我們中文文學世界的一部分,但是在大陸的讀者幾乎沒有什么人會去讀馬來西亞華文作家的小說,而在馬來西亞本地,大部分的馬來人又都看不懂——我們大概可以從這個角度來理解,當年卡夫卡用德文的處境。

卡夫卡的德文既脫離了捷克日常生活的語言,又脫離了德國及奧地利那種日耳曼文學世界的語言,那么他的文學特色是什么呢?

第一,比起我們之前介紹的像艾略特、喬伊斯那種語言大師,卡夫卡會讓人覺得他的語言詞匯很貧乏。第二,他的文字書寫好像特別干燥,沒有很強的生命力。第三,則是他的這種語言所呈現(xiàn)出的一種詭異的狀態(tài),這個狀態(tài),卡夫卡自己曾經(jīng)在書信里面說過——他不能不寫。

身為一個捷克的少數(shù)族裔,他感到格格不入,只有透過文學才能抒發(fā),但是他又要用德文而非捷克文來寫,因為他從小到大沒有學過別的正式書面語。可他本來又不該用德文去寫,因為德文對他來講也是一種非天然的語言。所以最后這是什么樣的狀態(tài)?就是一種他不能不寫,但是又不能寫的狀態(tài)。

由此可以大概看出卡夫卡對于自己作品的態(tài)度。他總是覺得它們有問題,總是覺得有哪里不對勁;他筆下的這個世界,一樣也是一個有哪里不對勁的世界。

剛才我們說的《城堡》這個世界,是一個讓人覺得似乎管理很恰當,其實非常無聊瑣碎、科層社會化的世界,卡夫卡是要批判現(xiàn)代生活的科層化嗎?不是。

當年曾經(jīng)有人認為他要表達的是:現(xiàn)代世界里,當上帝不再存在了,一個人想要尋找救贖的那種困境。像K在這個世界里要尋求一個最終的目的、最終的答案,但是他終其一生不能夠獲得滿足。

有人會從宗教的角度來考慮:啊,這就是歐洲人世俗化之后,不再信神的一個狀態(tài),你不再信仰上帝了,上帝已經(jīng)死了,但是并不表示你沒有這種精神需要。這也是一種流行的解讀方法,但是我也建議,最好不要只是這么看。

再寬泛一點,這其實跟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很相似:我們都活在這個地球上,我們每天都有自己的工作,但我們?yōu)槭裁匆鲞@些工作?我們?yōu)槭裁匆钪??人活著有什么意思嗎?strong>我們就好像那個K,想要去尋找答案,要知道自己到底該做什么,到底是誰。

請注意,K好像是一個沒有過去的人,他偶爾在脆弱的時候回憶起一些過去的事,讓你感覺這是一個拋棄了過去所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來源、自己的家鄉(xiāng),然后來到這個荒誕小村莊的人。

他好幾次覺得,他在這里感覺太荒謬了,他沒有辦法接受這一切,他要跟這個城堡以及城堡所統(tǒng)治的這個村莊里所有荒謬的體制對抗,但是到最后,這個對抗使得他變成了這個城堡統(tǒng)治范圍的一份子。

他被同化了。從另一個角度而言,他接納了這個世界的荒謬,然后呢?沒有然后了。

卡夫卡這本小說并沒有寫完,根據(jù)他的好朋友馬克斯·布洛德的表述,他原來想過這么一個結局:K到最后精疲力盡,躺在病床上,臨終的時候終于收到了城堡的來信,告訴他說,你沒有合法居留在這個村莊的權利,但是我們仍然容許你在這里生活跟工作。然后他就死了。

這是一個很荒誕的狀態(tài),但是卡夫卡沒有把它寫完,很多有助于我們去了解K這個人的一些材料,也都被卡夫卡刪節(jié)掉了,所以我們在讀這本小說的時候要注意,有很多不同的中英文翻譯本,有的譯本就會把被刪節(jié)的東西都補進去,我不太贊成。

比如說有一些他刪除的部分,會讓我們看到K有一些想法:“我在這個地方,我要反抗,但是我到底在反抗什么?”

他很明確地意識到自己在反抗一些東西,但是后來卡夫卡把這段刪掉,因為卡夫卡甚至不想讓我們發(fā)現(xiàn),K有任何的自覺意識,K只是很荒誕地想要追求他的目的,對于自己是什么處境,他好像自己也都不知道,只有我們讀者陪著他一起走過這一段要通向城堡但永遠走不到的漫漫長路。

差一點,我們就要錯過在世的時候沒有人認識也沒有人了解的卡夫卡;差一點,我們就要錯過這座巨大的城堡。

——梁文道

本文為節(jié)目文稿節(jié)選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我想成為像卡夫卡一樣的失敗者
云里霧里看城堡 --《城堡》│ 書海遨游 No.17119
【一脈書香】梁長峨 | 從這扇窗戶往里瞧——讀卡夫卡手記之十
奧地利的迷宮《城堡》
卡夫卡要如何解救被鞭撻的少女
人生轉折點,你需要這本大師之作的陪伴!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