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如此差距的根本原因,在于有無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英國著名哲學家普德曼曾說:
“播種一個行動,你會收獲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你會收獲一個個性;播種一個個性,你會收獲一個命運。”
01
課前做好預習工作
對于接下來要學習的課文內(nèi)容:
普通學生要么坐等老師講解,要么隨便翻翻就當預習;
而尖子生不僅把內(nèi)容看完,還會標注疑點、難點,嘗試做課后習題等等。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不論做什么事,事先有準備就能取得成功,不然就會失敗,學習同樣如此。
孩子要想學得更高效、取得好成績,第一步便是在課前做好預習工作!
具體做法:
孩子不僅要標注拼音生詞,更要對內(nèi)容大意有整體理解,以便跟上老師的授課節(jié)奏;
要做到一邊預習一邊標注疑惑、難理解的部分,便于上課時著重聽講和記錄;
預習語文、英語學科時,孩子要找出文章中心思想,并試著復述、概括課文內(nèi)容;
預習數(shù)學學科時,孩子應先熟悉文字概念,而后蓋住答案,嘗試解出課本中的例題。
02
筆記配合課堂聽講
課堂中,老師在臺上講著課,臺下:
普通學生要么攤著課本聽,要么頭也不抬只顧抄記;
而尖子生大部分時間看著老師或黑板,只在重難點記錄關鍵詞句。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一般地,課本主要以知識概念為主,而老師則負責具體的分析解讀。
因此,孩子在聽講時就要做好相應的筆記,包括文章的寫作框架、語句的表達方法、題目的解答技巧等等。
具體做法:
對自己沒聽懂的內(nèi)容,可以使用△、※等符號標記,并在課后請教老師同學;
筆記要“求簡不求繁”“求精不求多”,只記課本上沒有的、老師反復強調(diào)的內(nèi)容;
如果需要形成完整的聽課筆記,不要上課埋頭苦抄,建議課后再整理補充;
多參考優(yōu)秀同學的筆記,學習經(jīng)驗并形成適合自己的記筆記習慣。
03
總結歸納所學內(nèi)容
上完一天課回到家:
普通學生把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寫完,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而尖子生不僅把作業(yè)寫完檢查好,還會回顧、總結當天所學的內(nèi)容。
孔子曾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于孩子而言,知識不能學過即過,要經(jīng)常復習、運用才能真正吸收和內(nèi)化。
因此,孩子在課后要及時做好總結歸納,對知識做到溫故而知新!
具體做法:
孩子不妨把作業(yè)視為二次復習,先總結回顧當天所學內(nèi)容,然后再寫作業(yè)(完成效率和準確率都會更高);
復習語文、英語學科時,不僅要記憶生詞、背誦課文,還要梳理新學的語法、表達形式等;
復習數(shù)學學科時,不僅要理清解題思路,還應形成知識框架,對同一模塊的內(nèi)容有宏觀理解;
形成各科錯題集,記下錯題詳解及對應的知識點,過后也要反復翻看鞏固。
04
及時解決疑難問題
學習過程中,難免會遇到疑難問題:
普通學生選擇先放一下,要么等著老師上課講解,要么過一會兒就忘了;
而尖子生更傾向于盡早解決,要么詢問老師家長,要么自行查找直到弄懂為止。
一位老教師說過:問題不會隨著時間而消失,而只會越積越多、越來越嚴重。
知識的學習是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今天的知識將成為明天的基礎。
如果孩子不及時消除疑惑、解決問題,不但會影響當下的學習,還將影響后續(xù)知識的銜接。
具體做法:
如果是預習中的疑惑,建議孩子做好標記,第二天上課時著重聽講;
如果是課堂中的疑惑,建議孩子下課后及時詢問老師,不把疑惑帶回家;
如果是作業(yè)中的疑惑,建議孩子先自行回顧課本、參看答案詳解,若無法解決則要記得向老師請教;
由于老師是專業(yè)且有經(jīng)驗的,因此老師一定是孩子請教的首選,其后才是家長、同學。
課前做好預習工作、筆記配合課堂聽講、總結歸納所學內(nèi)容、及時解決疑難問題,班級前十名的學生都有這4個學習好習慣!
家長們,請幫孩子養(yǎng)成這4種好習慣,助力孩子變得更優(yōu)秀!
*來源:教師E家(ID:jiaoshiEjia)。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這里是老師、學生、家長和社會人士的教育交流平臺!教師E家 為用戶提供教育資訊,教學心得,教育時事分析,愿您在教育路上不再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