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氣暖得也忒快,這剛打了個花蚊子...就和小伙伴說,春天到了,小編也咧咧嘴、輕松下,寫個青團吧...?小編原來還以為青團和春卷一樣,是風靡大江南北的那位「春天的使者」,每年時令買都得排隊...好像北方的朋友那邊并不流行...好的!今天就向沒吃過青團的小可愛介紹一把,這種自帶青草香氣還口感綿軟糯韌的美味!畢竟作為一種時令食物,再不寫就得到明年寫了。青草為汁
青團也叫清明團、清明餅或者清明粿,美食大V 袁枚曾經(jīng)在《隨園食單》里寫「搗青草為汁,和粉作粉團,色如碧玉。」這個「青草」就是現(xiàn)在用的綠色可食用植物,比如漿麥草、艾草、麥苗、鼠麴草(qū)。艾草的青草味更厚重,顏色也深,麥苗和漿麥草的顏色就更加清新...傳統(tǒng)是將植物榨汁再用,現(xiàn)在一些店圖省事會用的艾草粉、麥苗粉。我們今天就以傳統(tǒng)的手工青團開始~將采來的漿麥草加水洗凈。清明之前的漿麥草最是鮮嫩多汁,翠綠欲滴,要是過季了,就色澤和香味就都少了許多。接著在草汁加入少量的石灰水(氫氧化鈣的水溶液),讓綠色保持得更久。制作粉圓
接著按比例在糯米粉中加入草汁。這個比例是很有講究的,多則發(fā)苦,少則色淡。尤其是如果是艾草和麥苗一起加,如何讓顏色翠綠,又清香,這就是獨特配方了。
接著糯米粉和草汁攪拌揉和均勻。各地的粉圓口感稍微有一些不一樣,或是軟糯,或是略韌,各家都有自家的糯米粉配方。皮包餡
把攪拌好的面團分成小團,一手捏面團,一手取餡,十指翻飛之間,一只飽滿的青團就做好了~用的圖是最傳統(tǒng)經(jīng)典的「紅豆沙餡兒」,近年流行的是封面的那個「蛋黃肉松餡兒」青團,更愛了...表皮 Q 糯又有韌性,蛋黃油潤,肉松香中帶一點回甘,而青草的清香又中和了這種可能會發(fā)膩的咸甜...「咸蛋黃」真的是個好東西,不管在粽子、月餅還是青團里... (ˉ﹃ˉ) 總之,咋都好吃!高溫蒸熟后,用剪子把青團剪開來...真實演繹「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然后再給刷上熟的植物油,讓表面更加有光澤,妥了~現(xiàn)做、現(xiàn)賣、現(xiàn)吃的老字號,還會在廚房放個大風扇,把剛出爐的青團吹到適合吃的溫度,而且一定是對著街面朝外,那香氣...等顧客進店一拿到手,就是正好可以吃最佳口感的青團子了,可以說十分貼心了。機器制青團
上面發(fā)的是手工青團,肯定有小可愛問,那有沒有機器做的?當然有,這是在新聞里找到的一款便利店即食青團的截圖。細心的小可愛肯定注意到了紅框下面那一行「此生產(chǎn)線亦加工含有花生、芝麻、乳制品的產(chǎn)品」,這是一條身兼數(shù)職的生產(chǎn)線...冷加工
機器做青團和手工做青團真有些不一樣,機器青團一般都是「冷加工」。得先把粉團做熟,再包上餡兒,這樣可以將保質(zhì)期延長到二十幾天。當然皮的成分也不一樣...如果你買了冷加工的即食青團,再一加熱,可能就像是拿出了一只青綠色、軟塌塌的史萊姆,此處就不放圖了...可生產(chǎn)效率是真的高,那就算作是種妥協(xié)吧...
青團機
在1688上找了做青團的機子,就是普通的包餡兒機器,和月餅、湯圓那種皮包餡兒的機器基本上是一樣的。因為截圖要壓縮動圖的大小,導致顏色有點失真,其實這團子從機器里出來時就已經(jīng)是淡蘋果綠色的了。
出料時刀口再一收,一個團子就下來了,然后通過滾輪把它團一團...哦了!
春天做青團,秋天做月餅,冬天做湯圓,一條生產(chǎn)線安排得明明白白...各大老字號主打的還是手工青團,冷加工的青團皮的成分不一樣,味道有點像麻薯,我覺得口感不如手工熱加工的好...校對:Cast + 江小喪
截圖:陽哥
文中 Gif 截取自CCTV紀錄 的《餐桌上的節(jié)日》青團 、看看新聞Knews 的《舌尖上的中國上海版A Bite of Shanghai:咸蛋黃豆沙青團+烤鴨小籠包+南京大排檔》以及1688的青團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