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孝昌縣老年大學(xué)詩詞班的發(fā)言:詩詞格律,拗救;什么樣的詩最好
主辦:夷陵區(qū)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
總第436期 編發(fā):元辰
林深數(shù)樹,原名邱忠漢。1955年生。孝感孝昌鄉(xiāng)村退休教師。武漢作協(xié)會員。省詩詞學(xué)會會員。網(wǎng)絡(luò)文學(xué)愛好者。
詩詞格律,拗救;什么樣的詩最好
【中心詞】格律,沾對錯,拗救,兩個尺度(我愛的最好,我會的最好)。
我今天講的題目是《詩詞格律和拗救;什么樣的詩最好》。是說說格律和拗救,這是二位主持人的意思。我也想說什么樣的詩最好,我自己的意思。我要說'我愛的最好,我會的最好’,這更是我自己想要講的。
常識和規(guī)范重要,立足現(xiàn)實立足我們自己也重要。
一
我先打個野。我們家孫子4歲了,總是欺負我,要抱。跟他媽媽,自己走,跟他爸爸,自己走,跟他奶奶,也自己走,比奶奶快。但只要跟了我,一定要抱。大家說是不是欺負我,肯定不是我慣是(慣寵)他。
那我為什么提這件事?是說毛主席慣是我們:難學(xué),難學(xué)啦,就不要學(xué)舊體詩。
開講。
我今天提頭的話,是近體詩達到漢文學(xué)高峰,近體詩是今天這個樣子,要感謝三個人:天寶開元的頭,康熙和乾隆,和毛主席。
天地君親師位,他們是老師的老師。
唐朝的科舉是分明經(jīng)科和進士科的,進士第一。也就是詩學(xué)才華比書卷經(jīng)義更重要,有才會詩比皓首窮經(jīng)更被看好。這才帶來近體詩的空前大繁榮。盛唐詩是漢文學(xué)真正的高峰,真正的繁榮,是詩經(jīng)楚辭無法相比的。近體詩盛唐詩,還影響了歌賦詞曲,影響了宋代的駢體文,影響了漢語文化和漢民族風(fēng)俗。唐玄宗審美品位不錯:實在是知文學(xué)知詩詞,有功詩詞有功漢文明發(fā)展的。試帖詩也就一直是科舉考試的內(nèi)容。
唐玄宗對科舉制度發(fā)展的貢獻是詩賦成為進士科主要內(nèi)容,并提高了科舉考試的地位。
詩賦成為進士科主要內(nèi)容??婆e制產(chǎn)生于隋文帝隋煬帝,但真正成型是在唐朝。成熟于唐,盛于唐。尤其唐玄宗是完善科舉制的關(guān)鍵人物之一。比如詩賦成為進士科主要內(nèi)容??婆e進士科,從文章創(chuàng)作考核,轉(zhuǎn)為詩歌創(chuàng)作考核,近體詩創(chuàng)作考核,他是關(guān)鍵人物。對中國文化傳承,詩歌變新變成熟變絢麗繁華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提升了漢詩品質(zhì),促進了唐詩繁榮。
唐玄宗提高了科舉考試的地位。唐玄宗在位期間,曾在長安、洛陽宮殿八次親自面試科舉應(yīng)試者,錄取了很多很有才學(xué)的人。開元年間,唐玄宗考試任用高官主持考試,提高了科舉考試的地位,以后成為定制,為歷朝歷代沿用。以往的科舉出仕者,以功勛貴舊的世家子弟為主,科舉選拔出的真正人才并不多,而任用中央高級官吏主持科舉考試,打壓了世家子弟和功勛貴舊壟斷國家官職的現(xiàn)象,使一批有真才實學(xué)而出身低微的人脫穎而出,使得朝政充滿朝氣。正是由于開元初期君臣一體,上下同心,全國經(jīng)濟迅速繁榮,迎來了開元盛世。
第二個人是乾隆。我也是說康乾都吸納接受漢文化,也促進了包括近體詩在內(nèi)的漢文化傳統(tǒng)薪火傳承。我是說比如段玉裁的《唐詩別裁集》,是段的選本,也有乾隆的意思。那實在是一個好選本。我也不是說乾隆的御書御詩好,而是說他做了空間做了鼓勵。比如他強化了試帖詩的分量。
毛主席自己舊體詩做得很好,是不爭的事實。毛主席叫我們不學(xué)舊體詩,也是事實。毛主席是愛護我們,愛護工農(nóng)兵,說舊體詩不好學(xué),就不要學(xué);于是我們就沒有學(xué),我們才今天補蒙學(xué)的課,補對對子的課,補近體詩的課。
二
詩詞是有格律的。
近體詩就是格律詩,是講究平仄對仗和許多規(guī)矩的。近體今體卻是唐人的自稱,是沿襲下來的,是愛她是好叫才沿襲下來的。大家都說新詩好,新詩是什么規(guī)范,新詩是什么樣子,新詩如何好叫我愛……我笨還不知道。我讀作家作品,常常就是看你的近體詩如何,看你喜不喜歡紅樓夢。這個標準一試就靈,沒有錯的。于是我喜歡梁羽生,不喜歡金庸。大家不認同,說我頑固。我不憚獨行,我自是,我冥頑,我依然故我堅持。堅持說近體詩是漢文化傳統(tǒng),漢民族文化復(fù)興包括近體詩復(fù)興。
近體詩以律詩為代表,有以下四個特點:
(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2)雙句尾要押韻(首句可不押韻),并且只能是平聲韻。
(3)每句的平仄都有規(guī)定:
一句之內(nèi),平仄相錯(以兩字為節(jié)拍,下同)。曰錯。
兩句之間,相應(yīng)位置的字平仄相反。曰對。
兩聯(lián)之間,上下句開始的平仄相同,叫相粘。曰粘。
(4)第二聯(lián),三聯(lián)(34句、56句)必須對仗。(如果是長律,除首尾須全部對仗。比如試帖詩20韻就是20聯(lián),也就是18聯(lián)要對仗。)
絕句就是截取律詩的四句。“錯對粘”規(guī)律不變。對仗卻是靈活了,完全對仗,完全不對仗都可以。相當于截取首尾聯(lián),就沒有對仗了。
知道這些規(guī)律,就不必背詩詞、記格式、用軟件。
三字要訣:粘對錯 上下聯(lián)粘,上下句對,前后字錯。
三
學(xué)詩體會一:文學(xué)是語言藝術(shù),是語音藝術(shù)(是音樂);極致是詩。
文化、文明有歷時態(tài),有現(xiàn)時態(tài)。
標準,評論標準,甚至審美趣味,卻是現(xiàn)時態(tài)的。常常是。后來居上,有珠玉錦繡,也有蒙塵蒙破爛。
對于文學(xué),對于詩,對于近體詩,我們的現(xiàn)時態(tài)標準,現(xiàn)時態(tài)審美,真的不到位。黃鐘毀棄瓦釜雷鳴,竟然做到奧運開幕式了,它不是一兩句話說得清的。那里用鼓好,威風(fēng)凜凜。沒有鍾磬,是遺憾。新詩做婆婆媽媽搭塊片嘮叨普遍不說,新詩做狂人囈語張二棍,新詩做小散文敲鍵盤分行車延高,新詩做意識流不要水上冰山張執(zhí)浩,還有用身體寫作,用下三濫寫作,用褻瀆神圣寫作……熱鬧是有,鬧眼球是有。有詩味嗎?我說沒有。
詩是把常人常情表達得淋漓盡致。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這樣的詩,詩情詩心是普通人,只是寫得更好。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大家都喜歡,畫面美,形象美,空間,氛圍,意象,境界,都美。
除了情感美,畫面美,我更看重樂感,即音樂美。我們看比他倆稍早的王維《渭城曲》,樂感,音樂美,也是寫絕了。真是一詠三嘆,蕩氣回腸。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全詩
我特別強調(diào)古詩,近體詩是慢節(jié)奏的文學(xué)藝術(shù),是淺吟低唱詠嘆的,也是慷慨豪放寄托的。我們的新詩,現(xiàn)代詩搞反了,聲嘶力竭,絮叨連綿,發(fā)神經(jīng)不知所云,更叫你撲朔迷離猜謎語。谷未黃叫他自己組織的詩歌朗誦會是嚎詩,用詞好。嚎字對,有詩不?許有,只怕還未必。我甚至想王羲之們蘭亭晏結(jié)集的是什么詩?是我們今天這樣的詩嗎?肯定不。一定不是這樣絮絮叨叨的??追蜃拥呐d觀群怨關(guān)詩經(jīng),也一定適合近體詩,大家結(jié)社、集中、交好,興觀群怨,絕對不是花許多時間聽你數(shù)字嘮叨詩。還不如彈琴,還不如喝酒,還不如和美人跳舞去。
我還補充說,漢語的語音講究,除了平仄,具體還有清濁,長短,調(diào)值變化,韻部講究?;蛘哒f,我們說的平仄:主要是調(diào)值變化;兼有清濁和長短。平上去入和今天的陰平陽平上聲去聲不同?,F(xiàn)在講新韻,就是用的今天的四聲,用的漢語普通話讀法,也行啊。但我們真讀故人作品,卻非用古音不可——是要說讀好非用古音不可。至少你得了解有古作古音這么回事。
那什么是古讀?什么是入聲字?
專家,比如王力是溯古用古法??垂湃擞米?,推溯讀音。就是看看詩經(jīng)用韻字,看看古代典籍中的歌謠的用字用韻,推溯古音。這當然是科學(xué)的方法,占有事實的方法。但到底故人沒有留存語音,不可想當然爾。
入聲字,可以查工具書??梢员?/span>168字訣。也有一些途徑:大抵是這些單元音韻母 -i i u ü,還有üe。這些字我們輕讀短讀,古人要是不輕讀短讀呢,那就是入聲讀法了。
古代的仄聲字,現(xiàn)在不是的,也有些規(guī)律,呃,耶,月,嗚,於,這些讀音古人會更重些,更郁挫些,也就是仄聲字發(fā)音。
近體詩的平仄還有“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說法??墒钦孢@樣做,就會有孤平的毛病,孤平就是平聲字少了,音韻效果不好。律詩是格律詩犯律不行,律詩是平聲字藝術(shù),犯孤平也不好。這就是我們說的拗救了。
拗救。律詩是講平仄藝術(shù),律詩是平聲字藝術(shù)。犯律,犯孤平用拗救。句內(nèi)救,聯(lián)內(nèi)救,上下聯(lián)救。
渭城朝雨浥輕塵,句內(nèi)救。(渭城細雨浥輕塵,即孤平。
犯律和拗救 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一”破讀平聲字。)
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還有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碧和天,拗救。即使不是近體詩,也是很講究“音樂美”的。
例:歌行《春江花月夜》音樂和朗誦版。
詩詞流淌的音樂,詩詞的音樂美,韻段和旋律主體的全局到細節(jié)美,總是必須的。
王維《鹿柴》 人和林押韻,響和上押韻 還有中間的內(nèi)韻人聞深景青,都是押韻的??丈讲灰娙耍勅苏Z響。返景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
還有韻部也傳達情緒。用東冬和入聲韻自是語調(diào)不同表達的情緒不同。
四
學(xué)詩體會二,仰望高山,走好腳下。
古人說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追蜃诱f。
望高山當然不錯,一定走大路坐輕軌,你卻未必。我說,邱忠漢說。
這就是我今天的主題:你愛的你仰望的最好;你會的你能行的最好。
比如我在花園,你說北京有天壇,有金山,有金山上有顆紅太陽,我仰望啊??墒俏疑⒉竭€是到廣場走官塘。因為我在花園,我散步就是得到廣場走官塘,要不澴水河邊去。錯了嗎?
朋友,同志哥,你會的,你能行的,你做得到的,是現(xiàn)實。如何不好?!
不是我遷就大家,放低要求大家?;蛘呷蘸宕蠹?。
我是自珍自愛的意思。我是敝帚自珍的意思。我是不妄自菲薄的意思。關(guān)鍵是務(wù)實求生、立足現(xiàn)實的意思。
我如果不懂平仄,我如果不懂漢字古音,我如果不知道入聲字……我就錯了嗎?
我如果不懂平仄甚至格律要求,我如果不懂漢字古音不知道入聲字不曉得怎么拗救……我就錯了嗎?我就不能做詩了嗎?
這個話說了,我不想多說什么。
通俗比如,楊貴妃還是壽王妃還是楊玉環(huán)的時候,她要霓裳舞曲她要大明宮主她要堂皇金碧輝煌嗎?西施還是浣紗女子,不是不要濃妝,淡抹都不必。我是說素顏好,原本好,自己真本事自己能做的就好。那天我寫官塘優(yōu)化了點金了花園的人文和自然環(huán)境,就是現(xiàn)場真真切切的感受。一線一點是花園的水,一線一點是花園的靈氣。
沒有孤芳自賞,青蓮自許,天女散花:是自貴重自珍惜自慰藉自打快樂的事。這是一個左手握右手人的忠告。
所以龔文峰兄和別的哥哥說我的詩出律,亂平仄,我一般一笑了之。我喜歡批評,和珍愛自己不矛盾。
烈士王耀峰走了。也是父親、母親失去兒子,兄弟姊妹失去同胞的悲痛。我不能自已。擬了幾句——
賦烈士二章
升平無戰(zhàn)事,英烈有犧牲。一俟英雄返,澴河放悲聲。
平安民福樂,職守士犧牲。故里青山喚,澴河泣咽聲。
我的烈士解讀就是我自己的,跟勇敢豪邁沖上去,跟粉身碎骨渾不怕,跟英雄勇往直前豪言壯語……無關(guān)。粉飾,涂抹,過猶不及,都是褻瀆英雄。
我堅持自己的解讀。
我感謝964電臺,烈士回家那天播了我的詩。
安葬儀式回來,就在余仁俊會長的車里,我聽了幾乎眼淚奪眶而出。
——好人和英雄近,平凡和烈士通。為什么不?
那個火球嘭然來了……一瞬,就一瞬,英雄和他的戰(zhàn)友們走了。人命如螻蟻:天堂很遠,天堂很近。臨火場前他還跟姐姐視頻過。
五
學(xué)詩體會三,近體詩是詞曲的基礎(chǔ);其流變廣遠,影響深遠。
(一)
我們可以看李白的非近體詩;看元白的新樂府運動。
李白《上李邕》
大鵬一日同風(fēng)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fēng)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世人見我恒殊調(diào),聞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1、大鵬一日同風(fēng)起,世人見我恒殊調(diào),都是合近體平仄的句子。
2、他為什么用仄聲韻?郁悶,郁挫,壓抑頓挫不開懷呀!
近體詩做死了,對仗呆板了,也是缺少生氣。這就是元白樂府運動了。
白居易的詩主張:婦孺皆曉。錯了嗎?淺顯,明白,曉暢肯定是必須的。
白居易的詩主張是:言之有物通市井接地氣。錯了嗎?他的《賣炭翁》和杜甫的“三吏三別”一脈相通。
劉禹錫的《酬樂天初逢席上見贈》,“沉舟側(cè)畔千帆過 病樹前頭萬木春。”好話是送給誰的?自貶抑送好話予人給誰呀?白樂天白居易啊。
我毫不夸張地說,做唐宋人,唐宋讀書人,你要是不會近體詩,莫說功名、衣冠、仕途跟你無緣,你找個臉,找個夠格的朋友都難。
(二)
既為律,就有格局有套子,做多了死了,就沒有生氣。元白的內(nèi)容出新,宋詞元曲的格式出新。
但,詞別稱詩余,曲別稱詞余,追宗本源,還是出于近體詩。
晏殊浣溪沙是最顯明的例子——
晏殊 浣溪沙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分明是兩首絕句減了句子,或者一首律詩減了句子。
所以詩是減法藝術(shù),凝練和簡約的藝術(shù)。也是流變?nèi)招碌乃囆g(shù)。
(三)
不但詩詞曲一脈相承,歌行,辭賦,駢體文,古文,直到明清筆記,昆曲南戲,都有近體詩的影子。
不信大家看《岳陽樓記》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優(yōu)其君”,駢對都很漂亮。
不信,大家看《醉翁亭記》中的四字句,駢體句。“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高霜潔,水落石出……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不但有駢對,還有變化。
元曲到昆曲,尤其辭采派,如《西廂記》:“曉來誰染霜林醉,都是離人淚。”分明肝腸寸斷;分明詩詞曲的影子。
清朝蒲松齡《聊齋自序》“集腋為裘,妄續(xù)幽冥之錄;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嗟乎!驚霜寒雀, 抱樹無溫;吊月秋蟲,偎欄自熱。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間乎!” 我讀來字字悲愴腸斷,我讀來聲聲哀婉心傷。感慨呀:捧卷的,捉筆的,古今相通,寄寓是個問題,知遇是個問題,而彼此——是說作者他和讀者我——時間不是問題。
近體詩流變出新: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優(yōu)其君。3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高霜潔,水落石出。4、曉來誰染霜林醉,都是離人淚。5、驚霜寒雀, 抱樹無溫;吊月秋蟲,偎欄自熱。
六
下功夫和下功夫的方向
笨蛋是一樣的;聰明人有各自的聰明;須下功夫卻是一致的。
也是承前說,屬于自己的好:說師承和功夫;說方言和方音、本色和升華、書卷和市井——總是要自己融匯貫通,何必拒絕其一。
我推薦大家學(xué)習(xí)余建軍,他每天做很多對聯(lián),成對聯(lián)高手了。詩詞也是。還有鄧柏池,他數(shù)年一日,每天一首詩,至少每天一詩。大家看到他倆的成就,還要看到他倆的功夫。無論你多聰明,下功夫卻是一致的,必須的。功夫到了,功夫純情了,才有殺傷力。中醫(yī)、太極、舊體詩,都被人笑話。我不笑,我笑那些被打倒的太極大師……他大師了嗎?舊體詩如果花拳繡腿,自然和太極、中醫(yī)一樣。我是自信傳統(tǒng),即中醫(yī)、太極舊體詩都能自新都能振興的。
至于下功夫的方向,百人百色,千夫千秋,各不相同。
算我“好為人師”,說一下方向路徑——
a.對對子練習(xí):注意要平仄對仗,仄起平收。到婚聯(lián)藏頭聯(lián),到新郎新娘名字都放進去的聯(lián)。有個好句子加點做成詩。多做小絕句練習(xí)。也可半近體半古體……慢慢漸入佳境。
b.讀詩背詩浸染詩。沒有錦心何來繡口。腹有詩書,才有說話寫詩噴珠濺玉。
c.沾對錯的格律是一定要掌握的。還有中間的對仗。但寬嚴可慢慢來。為了平仄練習(xí)換詞,練習(xí)倒裝,練習(xí)詞語活用,練習(xí)實虛表達等等。
d.至于詞曲,你須記幾首喜歡的名篇,好為格式,合轍規(guī)律。參考就有依憑了。不會盲人騎瞎馬。
e.掌握字的平仄,主要是粘對錯規(guī)律。了解古音,入聲字,連綿字,古字通假。如匪夷所思,互文見義,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匪是非,見讀現(xiàn),使動用法。
f.掌握一般詞法和句法、章法。古漢語是單音節(jié)詞,破讀常常是詞法有變,騎讀寄,食讀飼,王讀網(wǎng),見讀現(xiàn),都是破讀表示非常用法。還有古人有避諱。還有連綿詞不可用斷;菩提,菩薩,不能叫菩。詩歌到古文都有起承轉(zhuǎn)合。
g.了解韻部劃分,了解韻書,了解押韻就是找韻母相同的字落音,好有音韻的回環(huán)美,實現(xiàn)一詠三嘆,
h.可以用新韻;可以用口語詞、市井詞、網(wǎng)絡(luò)詞;可以用方言、方音;可以打醬油玩幽默嗮才華;也可以認真地用新聞通俗,書卷典雅;做一點秀一點演戲一點行,本我自我更不錯。淺薄不是錯,誰不孤陋寡聞,但人情練達,語匯豐富知識豐富,接通社會和人心,更對。我的意思,永遠是清新流暢好,書典和實事是一樣的。
k.了解作業(yè)和作品的區(qū)別。作業(yè)就是下基本功。粘對錯、格式?jīng)]有問題是好作業(yè)了;有問題呢,我也是作業(yè);一個運動,一個新事,一個指物,我能成篇,作業(yè)就上乘了。切記,100分的作業(yè),也是作業(yè)。到自出、新出、獨出。大俗、大雅,而雅俗共賞,就是作品了。跟發(fā)表許相關(guān),跟人云亦云無關(guān)絕對無關(guān)。好的作品是你自己,真正的自己。好的作品未必天馬行空;卻黯詩律,曉社會,知人情世故是一定的。好的作品通天地人心。
l.朝聞道夕死可也。即使圣人如孔夫子,他了不起,也不是門徒三千廣收束脩的時候,不是招搖天下游說諸侯的時候。而是退而修春秋,省而編詩書的時候。秉燭夜讀,晚年學(xué)詩,也很可貴。我是勸學(xué),勸讀,勸寫詩。
m.師承和批評好,切磋琢磨好。有老師有批評是好事。尤其那些愛你的人和沒有惡意的批評,那是千金難買。緣分也是要珍惜。
P、今天送大家一首詩,是曾經(jīng)送給過十歲生的孩子的——
東山真的年輕
東山也許古老
真的
也許
東山不再長高
卻因那輪太陽
升的新的太陽
吸引
抓住
萬千黎庶目光
這是說祝福大家年輕,心態(tài)年輕!
2019年4月19日星期五上午 湖北孝昌
微主元辰,本名袁國新,宜昌人。夷陵區(qū)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主席,著有《邁向智慧的金色通道》《悠悠人生》《網(wǎng)上漫語》《現(xiàn)場批評》,發(fā)表小說、散文、詩歌二百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