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12日,茅臺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李保芳表示,“國酒茅臺”商標將于6月30日前停用,目前已聘請國際頂級咨詢公司策劃新的產品宣傳方案。
換句話說,就是一度有爭議卻被茅臺集團拿來當商標的“國酒”稱號如今被撤了下來,但是關于誰是真正的國酒,這個問題在每一個酒民的心中都不一樣,其中爭議最大的就是茅臺、五糧液以及汾酒,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這三個品牌,看看誰才是真正的國酒!
1.深厚的品牌文化積淀--不可復制性
茅臺歷史悠久,是中國白酒的符號象征,多次獲得國際和國內大獎,品牌價值位列2018年全球50大最具價值烈酒品牌榜首。
2.釀酒工藝復雜--供給端稀缺
茅臺生產周期達 5年以上,生產地域受限且工藝復雜,決定了其供給端稀缺屬性。茅臺當年的基酒產量影響4年后的成品酒供給,因而根據茅臺2014-15年基酒產量推算2018-20年成品酒供應緊張。
3.具備提價空間和能力--賣方市場
回顧茅臺提價歷程,我們發(fā)現(xiàn)經濟增長、供需失衡、渠道管控、大眾消費升級是提價主動因。提價空間體現(xiàn)為:a.茅臺渠道利潤空間不斷提升,估算2020年春節(jié)后達到85.8%,對比其他高端白酒品牌出廠價仍存較大提價空間。
b.對標城鎮(zhèn)居民可支配收入復合增速(2013-18年CAGR為7.8%),茅臺出廠價增速放緩(2013-18年CAGR為3.4%),未來提價預期大。
提價能力體現(xiàn)為:茅臺酒越陳越香,具有投資和收藏價值;生肖酒、精品酒等非標產品打開茅臺價格空間。
4.品牌戰(zhàn)略顯成效,系列酒發(fā)力
茅臺系列酒覆蓋100-1000元價格帶,銷售收入占比自2014年3%快速提升至2017年的9.9%,預計噸酒價2020年達到40萬元。預計系列酒未來加速放量將助力業(yè)績增長。
五糧液作為中國最早走出國門的白酒企業(yè),目前已經建設歐洲、亞太、美洲三大國際營銷中心,營銷網絡遍布五大洲,初步體現(xiàn)了中國的五糧液、世界的五糧液基本格局。
五糧液地處“萬里長江第一城”宜賓,這里水源、土壤優(yōu)良,生態(tài)環(huán)境適合釀制美酒,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與世界糧農組織定義為“地球同緯度最適合釀造優(yōu)質純正蒸餾白酒的地區(qū)”。從釀造工藝看,高端濃香型白酒講究“千年窖池萬年糟,酒好全憑窖池老”。
五糧液擁有300-600年以上老窖池就達156口,50-100年以上的210口,以及擁有明代洪武年間延續(xù)使用650多年之久的國寶級窖池,五糧液融合了高粱、大米、糯米、小麥和玉米五種糧食,酒體具有“香氣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凈爽、各味協(xié)調、恰到好處、尤以酒味全面”的特點。
從汾酒的歷史文化上看,汾酒享有名酒之始祖、國之瑰寶等極高稱譽,酒府易購經營汾酒十余年,汾酒“最早國酒”、國之瑰寶的盛名經久不衰。
三次輝煌:
1.有著6000多年的歷史傳承,在南北朝時期,汾酒作為宮廷御酒備受北齊武成帝的極力推崇,載入廿四史,一舉成名;
2.晚唐著名詩人杜牧吟出千古絕唱:“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汾酒第二次成名;
3.1915年,汾酒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甲等金質大獎章,享譽北美洲,震驚中外。
發(fā)展歷程:
a.1949年汾酒作為開國第一國宴用酒,見證了新中國的誕生,成為酒中至尊;
b.解放后汾酒曾五次蟬聯(lián)“國家名酒”稱號;
c.1980年獲得國務院頒發(fā)的金質獎章;
d.1987年6月29日《新華通訊社稿》報道“杏花村汾酒”在全國有四最:一是每年的出口量大,等于全國其他名酒出口的總和;二是名酒率最高,達99.97%;三是成本最低,物美價廉;四是得獎項最多。
因為這三種酒都是不同的香型,所以喜歡喝不同香型白酒的酒友對國酒的歸屬都是不一樣的,不過近年來的趨勢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喝醬酒,市場上已經掀起了一股醬酒熱潮。不管這三者誰是國酒,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它們都是好酒,都擁有著很多追捧者。
我一直從事茅臺鎮(zhèn)醬香酒行業(yè),我為這份事業(yè)感到驕傲,酒雖然是個美妙的東西,可是喝到一些劣質酒虛有其表的酒可不會有什么好感受,在這個魚龍混雜的白酒市場我慶幸我從事茅臺酒醬香酒行業(yè),不僅每天都有自己喜歡的美酒相伴,也能為眾多的酒友尋找到自己滿意的醬香酒。
本文作者:老梁(deyu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