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過考古多年的大量發(fā)掘與研究表明,龍山文化的來源大的可區(qū)分為:
山東龍山文化、河南龍山文化、陜西龍山文化、河北龍山文化。
安徽、江蘇也有遺址!龍山文化的年限具體定在距今:3300-4500年。
就時間上來看早期與大汶口文化相重疊,中期與夏相重疊;晚期與商周時期相重疊。
上述的觀點通過考古學中的類比學得到了證實:
通過高古玉器上的紋飾與商周青銅器表面的紋飾比較,有著相同或者相似的紋飾。
以山東龍山文化發(fā)現(xiàn)的玉器較多,最早發(fā)現(xiàn)于山東省章丘縣龍山鎮(zhèn)城子崖。
玉器種類有斧、鏟、錛、刀、戈、鉞、鑿、璋、圭、琮、壁、玦、環(huán)、笄、璇璣、人首形佩、虎首形佩、鳥形佩等。
玉料多為透閃石,硬度6到6.5,以青綠、淺綠、青灰、墨綠、白色、黃褐色、還有綠松石。
玉料來源一般認為就地取材,晚期有部分使用新疆和田玉。
龍山文化玉器造型規(guī)整,制作精細,雕琢工藝以平雕為主、鏤雕為輔。
具有代表性的是山東龍山文化玉錛上的饕餮紋,應是最早期商代饕餮紋的祖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