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穆認為,小學學霸主要分為兩大類型:一類是悶聲充電型,一類是逐步消耗型。
接下來,我們就來簡單聊一聊這兩種類型的學霸,家長朋友們也可以看看自家的孩子屬于哪一種?
【1】悶聲充電型
這種類型的學霸,大都不滿足于課堂所學,往往會選擇暗中努力,不斷給自己充電。
這類學霸為何會如此自覺呢?我想,主要有如下兩個原因:
①父母引導(dǎo)得好
比如安徽合肥一中的學子侯健坤,為何能在高一就被清華大學錄取呢?我想,除了自身天賦外,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來自父母的引導(dǎo)。
侯健坤的父親是大學老師,從小就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并給予一定的指導(dǎo)和幫助。
試想一下,倘若侯健坤的父親對其不聞不問,孩子還能取得如今的成績嗎?恐怕很難吧!
②孩子的性格特點起較大作用
老穆認為,在小學階段,孩子的性格在學習中起到較大的作用。
內(nèi)向安靜的學霸,往往更容易靜下心來學習;而外向活潑的學霸,更容易被其它因素所干擾。
【2】逐步消耗型
這種類型的學霸,往往喜歡表現(xiàn)自己,覺得自己已經(jīng)很棒了,無需額外付出。
這類學霸,往往具有如下幾個特點:
【1】頭腦靈活,學習能力強;
【2】熱愛表現(xiàn),自信心很強;
【3】喜歡競爭,但不夠勤奮;
老穆認為,小學學霸步入初中后成績下滑,主要是由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1】小學試題簡單,難以真正檢測出學霸的真實水平。
比如A學霸喜歡閱讀大量書籍,知識面較廣,理解能力也強,語文考滿分是常有之事。
C學霸不喜歡閱讀,但卻能掌握書本知識,因而考試也能得滿分。
同是滿分,他倆的真實水平可大不同,這也是為什么C學霸步入初中后成績下滑的原因。
【2】知識儲備不足,缺乏刻苦鉆研精神
我們都知道,小學的教育主要倡導(dǎo)“快樂教育”,在這樣的情況下,就容易讓一些天資聰穎的小學霸滿足于當前的成績,不思進取。
再加上試題難度不大,故而也就不利于學霸養(yǎng)成刻苦鉆研的好習慣。
如果以這樣的狀態(tài)步入初中,與真正的學霸相比,成績下滑也就不足為奇了。
【3】學習缺乏自主性和規(guī)劃性
有些小學學霸,完全是父母“喂”出來的,他們?nèi)狈W習的主動性。如果以這樣的狀態(tài)步入初中,是很難學好的。
還有些小學學霸,學習毫無規(guī)劃性可言,要么父母安排,要么不做規(guī)劃,再加上小學所學科目較少,故而也就不考慮或忽略了“規(guī)劃”一事了。
到了初中,所學科目突然增多,試題難度也增大,倘若你的學習還缺乏規(guī)劃性,必然會覺得雜亂無章,毫無頭緒,成績自然也就容易下滑。
【4】青春期轉(zhuǎn)型時,缺乏正確的引導(dǎo)
說句實話,老穆見過太多這樣的案例了,真為家長們著急。
老穆聽過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家孩子小學時很愛學習,為什么到初中就變了呢?”
孩子步入初中,也就步入了青春期,在青春期這個關(guān)鍵時刻,父母一定要正確引導(dǎo)孩子。
根據(jù)經(jīng)驗,最好提前一兩年引導(dǎo),即在孩子還是四五年級時就要做好這方面的準備工作。如果等孩子青春期癥狀表現(xiàn)出來后再去引導(dǎo),恐怕為時已晚。
作為家長,要學會正確與青春期的孩子進行溝通,如果不懂,最好買本書看看,或網(wǎng)上學習。
如果你不懂這些,矛盾自然也就來了。
老穆小學時,由于老師管得嚴,所以從小就養(yǎng)成了刻苦學習的好習慣。
如今的孩子,由于父母寵溺,再加上老師不敢嚴管孩子,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的天性就被完全釋放出來了。
老穆認為,孩子的童年快樂一點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但是,你在快樂的同時,有些孩子卻在暗自奮斗。等你步入初中開始奮斗時,人家已遙遙領(lǐng)先。
老穆不提倡小學就給孩子很大壓力,希望孩子們都有個快樂而輕松的童年,但真實的情況是這樣的嗎?值得深思。
朋友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區(qū)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