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蜜最經常向我吐槽,她家孩子小柯做事總是慢吞吞的。讓孩子做作業(yè),他就要玩,當吃飯的時候,他又要做作業(yè)了,當說做作業(yè)他要吃東西了,好不容易作業(yè)做完。
他說要收拾書包,一會兒拿這個一會拿那個,在收拾書包的過程中,還要玩玩具,等書包收拾好,就一個小時過去了,讓他去洗臉刷牙準備睡覺,他又開始玩玩具了,還說有作業(yè)沒做完。
閨蜜天天都會為此發(fā)火,可是小柯依然還是慢吞吞的。即使好不容易上床了,但還要玩。早上要早起上學,起床就要花半個小時。閨蜜一遍遍說要遲到了,孩子卻說遲到就遲到。
這沒把閨蜜給氣死,很多時候,孩子就是做事拖拖拉拉的,讓人生氣,按家長的話說,就是故意惹人生氣。
遇到孩子這樣沒有時間觀念的拖延癥,家長應該怎么辦呢?智慧媽媽三招輕松改正孩子拖沓的毛病。
1、教孩子看時間,讓孩子給自己規(guī)定時間
孩子缺乏時間觀念,是一件頭疼的事情,因為沒有時間觀念,就會按自己的心情一直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對其他的事情就在乎。
就好比有的孩子喜歡數學,他就會花更多的時間在數學上。對語文不是很感興趣,就不怎么花時間去學習,這樣的話,孩子自然容易偏科。
又或者孩子喜歡玩,怎么玩都行,愿意花很多時間玩,相對來說,讀書寫字的時間就少了。當前,孩子主要是以學習為主,自然要花更多的時間在學習上才是最好的安排。
教孩子認識當前什么事情最重要,要先把最重要的事情做了,才能做其他的事情,重要和次要的事情,就需要家長為孩子分辨,再引導孩子認識事物的輕重。
孩子無法判斷做事情用了多久的時間,那么看鬧鐘就是一種選擇,認識了鐘表指針的意義,又能知道現在的時刻,和過了一定時間之后又是幾點。
孩子小的時候,對學習這樣的事情不是很感興趣,那么規(guī)定孩子需要花多少時間學習就是一種重要的管教孩子學習的方式。當孩子養(yǎng)成習慣了之后,他會主動的學習,甚至對讀書產生興趣之后,他會愿意花更多的時間學習。家長需要做的就是鼓勵孩子。
2、給孩子設定做事的時間期限
貪玩是很多孩子的特點,而且也不可能不讓孩子玩,所以一部分要照顧孩子的心情,一方面也要給孩子一定的壓力。布置的事情,必須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
那么在這個時間范圍內,孩子可以合理安排,只要孩子完成了該完成的事情。這樣充分尊重了孩子,可能開始的時候孩子會忘記時間的限制,那么家長就要設置一些附加條件。
比如完成了就夸獎孩子,給孩子適當的獎勵,切忌物質獎勵。沒完成就要受到一定才懲罰,比如取消答應的去游樂場玩的機會,或者買玩具的機會。
還是會反抗,但是家長不要心軟,一定要堅持自己的原則,讓孩子知道家長是說一不二的,孩子就會慢慢養(yǎng)成習慣,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該完成的事情。
其實,設置時間的范圍不難,孩子能不能做到,完全取決于家長的態(tài)度,家長要是看孩子可憐,不然心孩子傷心,就不遵守這個規(guī)定,那么孩子就不會按規(guī)定做事。
相反,他會依然我行我素,因為對他沒什么損失,而對家長來說,孩子就越來越難管教了。其實就是家長不堅持原則,沒讓孩子感受到原則問題,所以才會沒有時間觀念。
3、要讓孩子承擔自己不守時的后果
現在有不少孩子被家人溺愛,造成了孩子不聽大人的話,做好了有夸獎,沒做好也無所謂,有人幫他說話。這就讓孩子養(yǎng)成了沒責任心的習慣,反正孩子覺得自己不會吃虧。
成成早上八點前必須要到教室,以前,去遲到了,家長到個招呼,成成也就相安無事了,這可讓成成養(yǎng)成了賴床的毛病,反正不怕遲到。
其實成成知道去遲到,會被罰站,而且是站在教室外面。但他沒被懲罰過,所以無所謂。不過,現在父母不再幫他說話了,到點叫成成,要是按時起床了就不會遲到,可成成已經養(yǎng)成了習慣,雖然很多次都被父母強行拖拉起來而沒遲到。
但是現在不拖了,遲到了幾次,都被罰站,他覺得沒面子,尤其是別人還對他指指點點的,他就再也不賴床了。
很多時候,因為有家長的庇護,所以孩子也就很任性,其實應該讓孩子去承擔自己造成的后果,讓他有羞恥心,有榮辱感,才會自己主動的準守時間,準守原則。
很多家長明白其中的道理,但就是不舍得孩子,結果然而造成孩子不聽話,甚至自己也難以管教,其實家長要注意遵守原則,注意設置界限,讓孩子有規(guī)矩,懂規(guī)矩。
所以,家長要放手,讓孩子經歷了,他才會成長,才知道如何去處理。也是幫助孩子養(yǎng)成自律的能力和習慣,當孩子能掌控時間了,他一定會很優(yōu)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