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中國音樂史學先輩精神
推動學術交流助力學科發(fā)展
近半個世紀以來,上海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史學的兩位教授陳應時、陳聆群先生分別在古代音樂史與近現(xiàn)代音樂史的研究中創(chuàng)造了豐厚的學術成果,在學科發(fā)展的歷程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學術成就。在先輩的基礎上繼往開來,對中國音樂史做出傳承與創(chuàng)新,9月25日、26日,“傳承·弘揚——陳應時、陳聆群學術思想暨中國音樂史學術研討會”將在上海音樂學院召開。
本次學術研討會將持續(xù)2天,數(shù)十位中國音樂史學領域的專家學者將在7場研討會上圍繞陳應時、陳聆群先生的學術思想、學術成就與學術人生,樂律學、古譜學、琴學等相關領域展開專題研究,并就中國近現(xiàn)代音樂史學科建設問題與中國音樂史學研究的新發(fā)現(xiàn)、新成果展開探討交流。
(下拉滑動查看詳情)
陳應時,1933年生于上海南匯,1956年9月考入上海音樂學院附中,1959年9月免試直升上海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系,主修民族音樂理論,師從沈知白、于會泳、夏野等先生,1964年7月即畢業(yè)留校任教。1985年起曾先后擔任中國音樂史學會理事、常務理事、副會長、顧問,中國律學學會副會長、顧問,東亞樂律學會中方理事長。1992年獲國務院頒發(fā)的為發(fā)展文化事業(yè)做出突出貢獻享受政府特殊津貼證書。陳應時先生心系上音,在上海音樂學院辛勤耕耘了半個多世紀,為推動中國音樂理論的建設與發(fā)展做出了積極而杰出的貢獻。
自上世紀五十年代起,陳應時先生在中國古代音樂史、樂律學、古譜學等領域發(fā)表了《傳統(tǒng)調(diào)名中的“之調(diào)”和“為調(diào)”》(1982)、《論證中國古代的純律理論》(1983)、《論姜白石詞調(diào)歌曲譜的“ㄣ”號》(1982)等近兩百篇學術論文,成為中國古代音樂史學界的一座豐碑。此外,在國際化研究方面,自80年代起,他還發(fā)表了大量的英文研究成果,提升了中國傳統(tǒng)音樂研究的國際影響,獲得了國際學術界的高度認可。
上世紀八十年代,陳應時先生提出了唐代樂譜節(jié)奏研究的“掣拍說”理論,更為合理地解釋了敦煌樂譜中所記載的節(jié)奏符號,為復活敦煌琵琶譜找到了一把學術界廣為認可的鑰匙。為彰顯其學術貢獻和成就,陳應時教授榮獲第26屆(2014年)民族音樂學小泉文夫獎,從而使其成為繼黃翔鵬和沈洽之后第三位獲此殊榮的中國音樂學家。
(下拉滑動查看詳情)
1933年1月,陳聆群教授出生于上海,祖籍江蘇吳江。1945年9月隨父母到華中解放區(qū)。解放戰(zhàn)爭中,先后在動員支前民工的宣慰團和三野文工團、新安旅行團工作。新中國成立后,在新旅、華東戲曲研究院和上海越劇院擔任樂隊指揮、戲曲音樂研究和作曲編曲。1956年考入上海音樂學院理論作曲系,1958年起從事中國近現(xiàn)代音樂史的研究與教學,1962年畢業(yè)留校任教,先后在民族音樂研究室、作曲理論系、音樂學系任教和從事研究。1982年后為音樂學系教師,1995年聘為教授,1996年聘為博士研究生導師。歷任《中國大百科全書·音樂舞蹈卷》“中國近現(xiàn)代音樂”學科分支副主編,《聶耳全集》、《冼星海全集》編輯委員會委員。
陳聆群教授學問淵博,在近現(xiàn)代音樂史領域成就斐然,教材有《中國民主革命時期音樂簡史》、《中國音樂簡史》(陳應時、陳聆群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等,著有《中國近現(xiàn)代音樂史研究在20世紀——陳聆群音樂文集》(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4),《八十回望:我的音樂歷程》(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14),《歲月悠悠——我的上音園散記》(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17年印制);合編《蕭友梅音樂文集》(陳聆群、齊毓怡、戴鵬海編,上海音樂出版社,1990),《回首百年——20世紀華人音樂經(jīng)典論文集》(汪毓和、陳聆群主編,重慶出版社,1994),《蕭友梅全集》(文論專著卷·音樂作品卷)(陳聆群、洛秦主編,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5、2007)等。他從教半個世紀有余,誨人不倦,桃李滿天下。
作為20世紀國內(nèi)研究中國近現(xiàn)代音樂史的領軍人物,自20 世紀80年代起,陳聆群教授發(fā)表的系列中國近現(xiàn)代音樂史學科研究文論,以及90年代與上海音樂學院戴鵬海教授率先提出的“重寫音樂史”話題,引發(fā)了學界對中國音樂史學科發(fā)展的回顧與反思,帶動了一批學者致力于該學科的發(fā)展與專題研究,成果頗豐,推動了賀綠汀中國音樂高等研究院“中國近現(xiàn)代音樂文獻研究中心”在上海音樂學院成立。
本次學術研討會由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中國音樂史學會與上海音樂學院共同主辦,上海音樂家協(xié)會、上海音樂學院校史館、《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共同協(xié)辦,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學系與上海音樂家協(xié)會音樂理論工作委員會承辦。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推動學術交流與社會普及,不僅體現(xiàn)了校史文化育人的重要功能,亦是上音對標“雙一流”建設為推動中國音樂史學發(fā)展做出的重要舉措。
屆時歡迎通過掃描二維碼
收看本次研討會內(nèi)容
9月25日研討會
9月26日研討會
研討會日程安排
來源:音樂學系 科研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