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是小行星撞擊后形成的嗎?四川盆地是我國四大盆地之一,另外三個分別是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這其中四川盆地與柴達木盆地面積差不多,有26萬平方公里左右,因為四川盆地看起來最接近于圓形,并且是四大盆地當中海拔最低的,所以看起來四川盆地像是隕石或者小行星撞擊地球后形成的隕石坑,這個想法大錯特錯,且先不談四川盆地形成的真實原因,如果真的是小行星撞擊,地球還存在嗎。
可能很多人并不理解小行星的概念,首先行星就是圍繞恒星轉動的天體,在太陽系中只有太陽是恒星,地球本身都是一顆行星,月球小一點,但是月球不是行星,而是地球的衛(wèi)星。而“小行星”是什么,太陽系中能夠撞擊地球的最小行星最少要超過一座房子大小,否則還沒進入地球就被大氣層燃燒成灰燼了,但是如果有一顆足球場地大小的行星撞擊地球,那么所撞擊的坑洞絕對不止四川盆地那么大,換句話講就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要么來不了,來了就是大破壞。
四川盆地的最大直徑不超過500公里,從地圖上我們就可以明顯的看出四川盆地向東部湖南、湖北的過渡還算階梯式,但是盆地與西部的高原有巨大落差。試想一下我們往水中丟一塊石子,水波漣漪是均勻蕩漾的,而小行星撞擊地球,沖擊波也是向四周均勻擴散的,肯定不會形成像四川盆地這般西高東低的包圍圈,所以小行星撞擊一說無從談起。科學的講,我們身處的地球內(nèi)部并不是靜止不動的,地球板塊基本每天都有地質(zhì)構造運動,只不過運動幅度比較細微我們感受不到,當真正感受到的時候就會有地震、火山爆發(fā)的現(xiàn)象產(chǎn)生。當?shù)刭|(zhì)構造運動更加猛烈時,就會形成板塊擠壓,產(chǎn)生隆起或內(nèi)陷。地球上所有的地質(zhì)地貌構造都是這樣產(chǎn)生的,這當中肯定也包含盆地,四川盆地也是地質(zhì)構造運動的產(chǎn)物,行星要是這么容易就撞了地球,人類文明就永遠也達不到一級。如有不同看法,歡迎留言一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