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 — — 中國第一太極文化微信傳播平臺。我們的宗旨:倡導太極文化和諧理念、傳播健康方法、共享快樂生活;弘揚博大精深中華傳統(tǒng)文化!
應物自然,西山懸磬。
應物自然是對有功夫之人的一種描述。內功修煉有素的人,神意清凈虛靈,無所掛礙,從不分辯,無私無欲,但又清澈明了,什么都知曉。如此之人,自己練太極拳時,既能知曉自身之神意氣和大自然之花草樹木的互動信息,又能感覺內外混元時,自身所形成的鼓蕩和裹攜狀態(tài);揉手時,對方神意剛剛萌生,形體還未及起動,則自身已隨感而應,隨機而動,恰到好處、不早不晚。這就是魏師所說的“奧妙盡在時機中”。延伸到人生境界,則進入了孔子所說的“隨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更能如《呂祖百字碑》中所說的:“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氣自回。”這里描述了有功夫的人灑脫應對的境界,也就是對萬事萬物都能做到不貪、不執(zhí)、不欲,只有這樣,才能應事接物不迷凡、不動心,情緒不起伏,于此,自已的心性不僅能清靜無為,而且能凝神聚氣并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滋養(yǎng)。
西山懸磬。西山可喻清靜世界、神意發(fā)軔之所在。兩者即西方,在頭為元神祖竅所處的位置,山者即脊背也,楊式太極拳老六路所說的勁源。西山是形容說,形容神之體,意之發(fā)軔點。懸即空懸,磬,古代樂器,用石或玉雕成,懸掛于架上,擊之而鳴。懸磬可喻清靜之音,也可喻鐘鼎。這四個字指功夫到了深湛境界,就能做到如《列子·仲尼》中所記載的:“我體合于心,心合于氣,氣合于神,神合于無,其有介然之有,唯然之音,隨遠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內,來干我者,我必知之?!贝藭r,身體通透得宛如透明了一般;沉穩(wěn)充沛得好像鐘鼎置身;空寂靈敏得仿佛廟之磬,一碰就響。此時,體內空而不空,細胞活躍,內氣鼓蕩,生機尢限,這種氣機蕩漾的聲音悅耳動聽,上與天籟合,下與地籟通?!皩庫o以致遠”到此時就不是一個形容性的語句,而是真實不虛的功夫狀態(tài)了。入此境界,則“聽勁”能入特別細微的地步,此時,聽自己就是聽別人,聽別人就是聽自己,內外已經沒有區(qū)別了。
《授秘歌》摘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