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人的世界里,吃是天大的事。
沒毛病,畢竟民以食為天。這輩子唯一拿得起放不下的,就是筷子了。
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都能變成鍋里的。
但有不少致癌物卻隱藏在“中國特色美食”中,被你剛剛吃完,或正在嘴邊!
世界衛(wèi)生組織下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是一個評估各類物質是否致癌的專業(yè)權威機構。他們把致癌物劃分為以下幾類:
? 1類致癌因子:明確對人體有致癌作用。
? 2 類致癌物:分為2種,2A類:很有可能有致癌作用;2B類:有一定可能致癌。
? 3 類致癌物:致癌性存疑。
? 4 類致癌物:不太可能致癌。
接下來,我們主要看看 1 類和 2A 類中,與大家息息相關的食物。
早在2012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就把咸魚掛上了“一類致癌物”的名單。
還寫得清清楚楚“中式咸魚”。
咸魚是由高濃度的鹽長時間腌制而成的,正因如此,加工過程中,會產出大量亞硝酸鹽,很容易產生強致癌作用的亞硝胺。
研究顯示,總吃咸魚跟鼻咽癌、食道癌、胃癌的發(fā)生率呈正相關。
看來這下咸魚是真的再也翻不了身了~
但喜歡咸魚的朋友也不用過分擔憂。其實任何致癌物,一個不變的原則:劑量決定毒性。
對于咸魚,不必完全拒絕,盡量少吃為妙!
無論夏季冬季,要問什么最能虜獲男女老少的心,非燒烤莫屬。
但你知道嗎?
那溢出屏幕的香氣啊,聞一聞都是致癌的味道。
肉類在高溫下直接燃燒,被分解的脂肪滴在炭上,再與肉類蛋白質結合,會產生“苯并芘”這種強致癌物。
油溫高、加熱時間長,油煙大,產生的苯并芘也越多。
慢慢累積,可能誘發(fā)胃癌、腸癌等疾病。
建議少點烤肉多點蔬菜,選擇新鮮低脂食材。
如果是純種的肉食動物,那么建議用慢火烤制或是錫紙包裹烤制,可減少苯并芘產生。
很多人喜歡有事沒事嚼點東西,讓嘴巴不至于那么閑。所以,口香糖成了包里的“常備物資”。
也有一些人,更偏愛另一種傳統零嘴——檳榔。
尤其湖南、海南和臺灣,更是檳榔的頭號鐵粉。
早在2003年,國際癌癥研究中心就把檳榔列入“黑名單”。
研究發(fā)現,嚼食時口腔黏膜破損,檳榔中的檳榔堿會在長期綜合作用下引起“口腔粘膜下纖維化”。
這是一種癌前疾病,可能進一步轉變?yōu)榭谇话?/strong>
在檳榔最大消耗國印度,口腔癌發(fā)病率世界第一。
上面已經提到,任何致癌物,一個不變的原則:劑量決定毒性。
一次兩次可能傷害不了什么,但問題是檳榔會讓人上癮!
檳榔中含有多種生物堿,如檳榔堿和檳榔次堿,它們如尼古丁里面的煙堿一樣會讓人產生興奮從而上癮。
海鮮,要的就是鮮味。
但一不小心,貪鮮就惹了禍!
研究表明,未煮熟的淡水魚蝦螺中,存在著一種叫肝吸蟲的生物。
這家伙會損害肝臟,導致膽管炎、肝硬化、膽管癌等一系列肝膽疾病。
在一類致癌物清單中赫赫有名。
看到這里,很多人會問,難道從此就不能再吃刺身了嗎?
不是的,刺身一般多是海魚,本身的確有寄生蟲,但大多不易在人體長期存活。
相比較來說,淡水魚中肝吸蟲的危害性更大!
剛過完年,相信你家年夜飯也是無比隆重吧。
不求吃得完,但求排面大。一晚的盛宴過后,就是接連幾天的剩菜剩飯。
這樣的食物狂歡,除了帶來一片狼藉外,還引來了一個可怕的惡魔。
食物在存放過程中,細菌會讓蔬菜中出現一定量的亞硝酸鹽。
當過量的亞硝酸鹽進入人體后,會和胃酸反應,形成亞硝酸胺。
這家伙也是一個強致癌物!但注意,前提是過量!
一般剩余飯菜里的亞硝酸鹽微乎其微。比起致癌,亞硝酸鹽更可能引起食物中毒。
英國每年約一百萬人食物中毒,半數是因為吃了圣誕節(jié)后的剩菜剩飯。
勤儉節(jié)約是美德,剩飯剩菜倒掉實在可惜,有沒有什么萬全之策呢?
首先,盡量不要剩蔬菜,比如素菜、涼菜等。
蔬菜本身的硝酸鹽比較多,危險性更高。
其次,剩菜一定要及時放冰箱冷藏。
所有剩菜在吃之前,一定要充分加熱殺菌,雙重保險。
食物中的致癌物,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才會使身體“中毒”。
不盲目抵制,在保持健康的基礎上盡量克制。
我們還是能做個快樂的小吃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