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亦定南北取士額。
明列朝鄉(xiāng)試額數(shù)表:
洪武3
洪熙1
正統(tǒng)5
景泰4
嘉靖14
嘉靖19
嘉靖25
南京國子監(jiān)并南直隸
100
80
100
135
江西
40
50
65
95
浙江
40
45
60
90
福建
40
45
60
90
湖廣
40
40
55
85
90
廣東
25
40
50
75
四川
35
45
70
云南
10
20
30
40
廣西
25
20
30
55
貴州
25
30
交趾
10
北京國子監(jiān)并北直隸
40
50
80
135
河南
40
35
50
80
陜西
40
30
40
65
山西
40
30
40
65
山東
40
30
45
75
比數(shù)(北/南)
200/310
175/370
255/485
420/725
按:此表北直額數(shù),其中實(shí)多南人。又兩廣、云、貴西南人文之激進(jìn),亦可注意。
明會試額數(shù)表:
南卷
浙江、江西、福建、湖廣、廣東、應(yīng)天(直隸)、松江、蘇州、常州、鎮(zhèn)江、徽州、寧國、池州、太平、淮安、揚(yáng)州,十六省府。廣德,一州。
55%
北卷
山東、山西、河南、陜西、順天(直隸)、保定、鎮(zhèn)定、河間、順德、大名、永平、廣平,十二省府。延慶、保安,二州。遼東、大寧、萬全,三都司。
35%
中卷
四川、廣西、云南、貴州、瀘州、鳳陽、安慶,七省府。徐、滁、和,三州。
10%
洪熙元年,定南卷取十之六,北卷取十之四。后復(fù)以百名為率,南北各退五卷為中卷,然中卷其實(shí)即南卷也。又北卷中順天額亦多南人,則北卷之見絀多矣。
景泰初,禮部請“取士不分南北”,給事中李侃等奏,謂:“江北之人文辭質(zhì)直,江南之人文辭豐贍,故試官取南人恒多,北人恒少。向制不可改。”后竟復(fù)分南、北、中卷,則分卷正為北人。由李侃等所言,以“江南”、“江北”為北,南北界線,較之宋歐陽、司馬爭論時(shí),又見南移矣。
洪武二十年,以北方學(xué)校無名師,生徒廢學(xué),特遷南方學(xué)官教士于北,復(fù)其家。
又洪武四年至萬歷四十四年,凡二百四十五年間,每科狀元、榜眼、探花及會元,共計(jì)二百四十四人,其籍貫如次表。【據(jù)陳建《皇明通紀(jì)》】
北方
人數(shù)
南方
人數(shù)
北直隸
7
南直隸
66
山東
7
浙江
48
山西
4
江西
48
河南
2
福建
31
陜西
9
湖廣
8
四川
6
廣東
6
廣西
2
合計(jì)
29
總計(jì)
215
清乾隆丙辰詔舉博學(xué)鴻詞,先后舉者二百六十七人。滿洲五、漢軍二、直隸三、奉天一、江蘇七十三、安徽十九、浙江六十八、江西三十六、湖北六、湖南十三、福建十二、河南五、山東四、山西三、廣東六、陜西四、四川一、云南一??梢姶朔N演進(jìn),至清無變。
再就宰相籍貫言之,唐宰相世系多在北方。【唐宰相世系表,三百六十幾人,九十八族,十九皆北人。】
宋中葉以后,南方便多,北人便少。
明宰輔189人,【此據(jù)《明史?宰輔年表》計(jì)】南方占了三分之二強(qiáng)。【明江、淮以北,鼎甲甚不易得,蓋以科第影響及于仕宦?!?div style="height:15px;">
地點(diǎn)
人數(shù)
備注
江南
35
浙江
32
江西
26
直隸
20
湖廣
13
山東
13
河南
11
四川
10
福建
10
山西
7
廣東
5
陜西
2
廣西
2
云南
1
貴州無。不知籍貫者一人
社會南北文化經(jīng)濟(jì)之升降,還可以政治劃分區(qū)域的大小繁簡來看。茲將唐、宋分道列一簡表如下:
唐太宗時(shí)十道(及轄州數(shù))
玄宗時(shí)15道(及轄府軍州數(shù))
宋太宗時(shí)15路
神宗時(shí)23路
關(guān)內(nèi)22
關(guān)內(nèi)
京東23
京東東
京東西
京西南
京西北
河北東
河北西
河?xùn)|
永興
秦鳳
淮南東
淮南西
江南東
江南西
荊湖南
荊湖北
兩浙
福建
成都
梓
利
夔
廣南東
廣南西
河?xùn)|18
京畿
京西19
河南28
河?xùn)|
河北39
河北23
河南
河?xùn)|25
山南33
都畿
陜西31
淮南14
河北
淮南23
江南42
山南東
江南20
隴右20
山南西
荊湖南8
劍南26
淮南
荊湖北12
嶺南68
江南東
兩浙16
江南西
福建8
黔中
西川29
隴右
陜西24
劍南
廣南東16
嶺南
廣南西26
觀上表,即知自唐至宋的政治區(qū)分,大體上是南方愈見沖繁,故分割愈細(xì)。北方無分而有并。
與政治區(qū)域相隨而可知者,最要為戶口之盈縮。
開元州郡等級,所謂“六雄”、【陜、懷、鄭、汴、魏、絳】“十望”【虢、汝、汾、晉、宋、許、滑、衛(wèi)、相、洛】皆在北方。時(shí)望縣八十五,而南方只有二十縣。【二十縣中在四川省占其九,江浙、荊襄近占十一縣?!?div style="height:15px;">
按:有隋盛時(shí),總江、浙、閩中不盈三十萬戶。自唐以來,浸以孳息,更五代至宋,增至五百余萬戶。而中原戶口之?dāng)?shù),因五代亂亡相繼,周顯德六年,總簡戶僅二百三十萬九千八百一十二。宋熙、豐盛時(shí),分天下為二十三路,淮、漢以北居其八,【京西北路、京東兩路、陜西兩路、河北兩路、河?xùn)|路,共八路】淮、漢以南居其十有五?!炯礀|晉、南朝十五路之地?!靠偺煜聭羟в辛傥迨f,而淮、漢以北才當(dāng)五百余萬戶,淮、漢以南,乃當(dāng)千有百余萬戶。大率當(dāng)天下三之二。不出東晉、南朝之地,而增十五倍之人。
范仲淹《十事疏》謂:“唐會昌中,河南府有戶一十九萬四千七百余戶,置二十縣。今河南府主、客戶七萬五千九百余戶,仍置十九縣。鞏縣七百戶,偃師一千一百戶,逐縣三等,而堪役者不過百家。請依后漢故事,遣使先往西京,并省諸邑為十縣。所廢之邑,并改為鎮(zhèn)。候西京并省,則行于大名府?!睋?jù)是言之,北方政治區(qū)域,若以實(shí)際戶口衡之,在北宋盛時(shí),其可省并者已多矣。又按:以主、客戶比數(shù)而言,諸路情形大率略似??蛻艟惝?dāng)主戶三之一乃至半數(shù)以上。獨(dú)兩浙、江南東及成都三路不然,客戶比數(shù),只當(dāng)主戶之四之一乃至五之一。又可見其經(jīng)濟(jì)狀況之獨(dú)優(yōu)矣?!颈狈胶?xùn)|一路,客戶比數(shù)少。此恐有其特為貧瘠之故,不得與南方三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