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jīng)歷了連續(xù)的低溫陰雨天氣,湘北終于也嗅到了春的氣息。
經(jīng)過一冬的沉淀,大地漸漸復蘇,生機盎然。母親每年都會說可以開始接受大自然的饋贈,“吃春”了。母親說的“吃春”其實指的是春菜,例如春筍、蕨菜、薺菜、枸杞芽、柳絮、野花椒葉、香椿芽、桐花、馬蹄菜等等。因為有些對時令要求很高,母親總是小心得護著時間,成就我們舌尖上的享受。
這幾年很少有機會回家“吃春”了,雖然母親會把一些春菜做成干菜寄給我,但總感覺沒有應(yīng)季時吃得有味。最近因為工作調(diào)整,休了一段時間假,給母親打電話本來是想問她想去哪兒看看,想帶母親出去走走,母親卻說,有這時間,還不如回來“吃春”呢。想想也是,好久沒遇到故鄉(xiāng)的“春天”了。
回家第二天,父親就帶著我沿著村里的小河溝尋找“春菜”。小河溝邊種滿了柳樹,父親帶我找的第一種就是柳絮芽。因為正值發(fā)芽之際,嫩黃的柳尖,摸上去很柔軟,主要也是為了“嘗鮮”,父親和我摘得并不多。從小河溝上來,去了自家的山地里,父親說那里長了幾個野花椒。父親想要的其實就是野花椒尖,三月的野花椒剛剛邁入花期,葉兒青綠水嫩,做出來的口感很好。不遠處的一片竹林引起了父親注意,父親說去挖點春筍,因為帶著鋤頭,挖起來并不難,可大多春筍還未冒頭,知道在哪開挖得全憑父親的經(jīng)驗,挖了一些后,拿到小河溝里洗了洗,去掉泥巴的春筍,色澤誘人。
家門口的香椿樹已經(jīng)在冒新芽,父親說去找個竹竿綁個鐮刀割一點剪雞蛋吧。其實嫰香椿涼拌和煎蛋都是特別好吃的,奶奶在世的時候都會把最嫩的那部分提前割下來涼拌好?,F(xiàn)在母親為防止香椿變老,也會提前割下來,然后曬干,弄成干香椿寄給我。
一般都是父親準備食材,而要讓食材真正變成美味,告慰味蕾,則離不開心靈手巧的母親。
洗凈后的柳芽和花椒葉,母親除了涼拌以外,一般都會油炸吃。母親拿出一些面粉,和上雞蛋和面粉,然后將柳芽和花椒葉裹上面粉油炸,炸好后的柳芽和花椒葉不僅耐看,還特別脆,吃在嘴里,能感受到濃濃的“春意”,這可只是飯前的“開胃小吃”。真正的大菜還是臘肉燉春筍和香椿煎蛋。
母親會把香椿切成碎末拌在雞蛋里攪拌均勻,然后再小火慢煎,兩面金黃即可出鍋。洗凈剝好后的春筍其實并不多,這絕佳的食材也要和絕佳的食材搭配在一起,母親割來一塊臘肉,炒出濃濃的香味,春筍切成小片和臘肉炒在一起,然后用小火燉上,兩者的香味相互吸收,鮮嫩清香,湯汁還特別下飯,若再配上香椿煎蛋,嚼在嘴里更是回味無窮。
因為假期有限,這一次其實還有很多沒有吃到,蕨菜、馬蹄菜、野蒜等等,都是母親的拿手菜,但是食材的尋覓卻要花上一些時間。參加工作后,就很少真正在吃上花時間,少有時間去真正的“尋覓”食材。母親說,春天是吃的季節(jié),那個時候大家都窮,都去找野菜當主菜吃,而現(xiàn)在,生活好了,離“山”就更遠了,這些曾經(jīng)習以為常的“主菜”、家常菜倒成了稀缺的菜肴。
但不管離“山”有多遠,父母其實是很愿意在“吃”上花時間的,那些經(jīng)過辛苦端上桌的“野菜”,不僅僅是對后輩味蕾的滿足,更是凝集著濃濃的愛意。“春菜”好吃,雖然過程有些復雜,但仍然擋不住父母的熱情,正如他們告訴我的:其實擅長做吃的就是熱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