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Scalers,微博@Scalers,游走在口譯世界的IT從業(yè)者
更多的成長通常就意味的更大的價值,更大的價值,就意味著更多的收益。
小學的時候,老師經(jīng)常會給我們講一句話: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然后當時的課本上好像還有一幅圖,畫的就是一個人沿著河流,逆流而上,努力撐船。
那個時候我大概只是接受了這個“事實”,但其實我并不懂這句話。不懂的點在于,為什么要把學習比作一個逆水的過程。注意不是“水逆”哦。
后面我開始寫作,開始做成長會,開始研習成長,我意識到成長具有一定的“反人性”的屬性,因為畢竟人都是好逸惡勞的。而成長進步恰好是克服這樣的傾向和屬性,不斷地推動自己的進步。這個時候我突然發(fā)現(xiàn),前人的一句“逆水行舟”,正好深刻地描繪了這個寓意。
在以前的文章中,我也提出過一種“原生態(tài)”的人。也就是心智理念上,沒有刻意地訓練,順著人性的河流,肆意地漂下去,不管是灘涂濕地還是斷崖深淵?!半S大溜”大概也是有這個含義吧。
順流而下其實很舒服的,你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往下走了。但是為什么不這樣做呢?我想肯定還有腦子拎不清的人會把“順勢而為”拿到這里來說事。
然而個人成長進步,其實永遠都是自己的事情。因為從個人價值來講,學習行動是讓自己升值的唯一途徑。而作為一個成長者,能做的也就是通過持續(xù)行動,不斷地往上游走,克服困難,前行進發(fā)。
為什么要往上游走?在下游不是很好的么?下游還有江河大海的懷抱,在大海里也有廣闊的天地?我寫到這里不得不承認,我們思考的路上會有很多岔道口,一不留神,就會被帶進坑里。
我們換一個角度,其實作為普通大眾而言,我們長期處在各種體系的最末端。在通俗上說,我們就是一名“消費者”。雖然我們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但是由于信息不對稱的屬性,消費者基本上就是弱勢被收割的群體。不然就應該有一個商家權益保護法,但是你看到的就只是“國家工商總局”“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等監(jiān)管機構,然后你還能看到制假售假橫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生產(chǎn)者”是在上游的,“消費者”是在下游的。
比如在內(nèi)容分發(fā)方面,各種媒體、大號、小報每天會產(chǎn)生或者搬運各種資訊,通過構建好的渠道分發(fā),分到每一個訂閱者的手中;比如在商業(yè)體系里面,各個行業(yè)的生產(chǎn)制造企業(yè),通過生產(chǎn)好的商品,營銷推廣,最后找到市場。
在這樣一個個的環(huán)節(jié)中,我們基本上就是最末端那個買單的消費者。比如你上街吃個飯買個衣服,那你為食品、服裝行業(yè)的產(chǎn)出買單;比如你在網(wǎng)絡上瘋狂地看綜藝節(jié)目,那你為娛樂生產(chǎn)者買單。對于后者有的人說我不花錢啊,但是我告訴你,往自己腦子里插入了各種廣告其實虧的更大……
但是你如果一生只做消費者,你的成長空間是有限的,因為你是直在花錢換其他人的產(chǎn)出。好在這個社會是一個相對均衡的社會,我們每個人至少也在以某種形式對外提供價值,只是很多上班族是把自己嵌在一個大機器上的一個小零件而已,不用獨立面對風雨。
但是如果你要做一名成長者,或者持續(xù)行動者,那你一定要往上游走,至少在某一個領域方向,成為一名生產(chǎn)者,成為一名產(chǎn)生有質(zhì)量穩(wěn)定且靠譜的持續(xù)生產(chǎn)者。
打個最簡單的比方。我們現(xiàn)在每天都會看到各種文章,雖然有的人連每天堅持讀文章都做不到。但是從讀文章到寫文章,這個視角的切換,還是會給人不一樣的體驗的。我個人本身也是從讀文章到寫文章,這個角色切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因為視角不一樣了,我不再是被動的接收,而是換了一個角色,我開始寫了。而看上去這是個簡單的變換,但是背后的含義是非常深刻的,當然如果你自己不去做,是永遠不會體會到的。
再舉個例子。很多人喜歡看美劇或者節(jié)目,我的觀點是,如果你把自己當成觀眾,和把自己當成編劇,看的效果是不一樣的。不信你試一下看,想想為什么要有這個場景,人物的性格是如何設置,矛盾是怎樣發(fā)展,以及結(jié)局如何收場?
有的人會說,看劇就看劇吧,干嘛要那么累呢?
其實這都是平時刻意的訓練,因為我前面已經(jīng)分析了,只有往生產(chǎn)者的上游進發(fā),你才可以收割到更多的價值,你才有可能有更多的成長。而更多的成長通常就意味的更大的價值,更大的價值,就意味著更多的收益。如果一定要我說白話,就是更多的錢……
但是其實財務上的回報只是結(jié)果,這個不能用來當作目標的。如果成長者一心向上游進發(fā),最后收獲的結(jié)果中,必然會有豐厚的回報。這個社會本質(zhì)上仍然是價值稀缺的,我們其實在假冒偽劣的環(huán)境中,生活了許多年。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必然會要求更有品質(zhì)的東西。就像用小米的用戶,長大了有錢了,就換了蘋果,這就是成長。所以我是很相信,好東西必然值得好價錢的。
你可以看看你現(xiàn)在的生活狀態(tài)中,有多少成分是在做“消費者”,有多少時間是在做“生產(chǎn)者”。我建議大家都努力往上游進發(fā),因為下游太擠了,當然你在溯溪的過程中,也仍然會有一個感受,就是人完全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