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人,特別喜歡托花草以明心志。陶淵明詠菊,周敦頤愛蓮,林和靖誦梅……黃庭堅則獨愛水仙,前后寫過六首詠水仙的詩,其中一首寫到:“凌波仙子生塵襪,水上輕盈步微月”,水仙凌波仙子的別稱即由此而來。
水仙原產(chǎn)地中海區(qū)域,大約于唐代傳入中國,在我國有一千多年的栽培歷史,是古代文人室內(nèi)清供陳設(shè)常用盆花。清代蘇靈在《盆景偶錄》中,將水仙與蘭花、菊花、菖蒲并列為花草四雅。
唐人喜愛代雍容華貴的牡丹,對輕盈秀雅的水仙鮮少提及。到了人文薈萃的宋代,風(fēng)氣為之一變,水仙開始進(jìn)入文人的視線,成為反復(fù)吟誦和贊美的對象。
單瓣與復(fù)瓣
水仙有單瓣與復(fù)瓣兩大品系。明代文震亨在《長物志》水仙一條中說:“水仙二種,花高葉短,單瓣者佳?!?/span>
朱熹有詩“水中仙子來何處,翠袖黃冠白玉英”,寫的是單瓣水仙:它的花朵白色,中央花蕊黃艷,形似六棱白玉盤托起一盞金黃杯,故水仙別名”金盞銀臺”。復(fù)瓣水仙不生副冠,花蕊黃白相間,別名”玉玲瓏”。
單瓣水仙
復(fù)瓣水仙
水盆 盆栽 插瓶
水仙,可以水培、盆栽,亦可做瓶花。文震亨《長物志》:“冬月宜多植,但其性不耐寒,取極佳者移盆盎,置幾案間。次者雜植松竹之下,或古梅奇石間,更雅?!币运杉颜咚?,次者伴松竹盆栽,兩者形式不同,各有所宜。
宋代范成大《瓶花》有云“水仙攜臘梅,來作散花雨。但驚醉夢醒,不辨香來處?!泵鞔跏理秾W(xué)圃雜疏》稱“水仙宜置瓶中,前接臘梅,后接江梅,真歲寒友也?!?/span>
從以上文字可知,早在宋代,文人雅士已將水仙與花期相近的臘梅、江梅一并插瓶,作為書齋清供、觀賞之用。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會心,為之作詠
宋 黃庭堅
凌波仙子生塵襪,水上輕盈步微月。
是誰招此斷腸魂,種作寒花寄愁絕。
含香體素欲傾城,山礬是弟梅是兄。
坐對真成被花惱,出門一笑大江橫。
水仙花
宋 楊萬里
韻絕香仍絕,花清月未清。
天仙不行地,且借水為名。
水仙
明 陳淳
玉面嬋娟小,檀心馥郁多。
盈盈仙骨在,端欲去凌波。
水仙花
清 王夫之
亂擁紅云可奈何,不知人世有春波。
凡心洗盡留香影,嬌小冰肌玉一梭。
水仙花
秋瑾
洛浦凌波女,臨風(fēng)倦眼開。
瓣疑是玉盞,根是謫瑤臺。
嫩白應(yīng)欺雪,清香不讓梅。
余生有花癖,對此日徘徊。
李漁《閑情偶記》:“水仙一花,予之命也。……寧短一歲之壽,勿減一歲之花。”此翁水仙之癖可謂入骨。
冬日,老盆蓄水仙一叢,佐以清供文石,杜門卻掃,鎮(zhèn)日讀書吟詠其間,雖非神仙中人,亦堪睥睨豪富只解銷金帳底、牛飲池中。一笑!
| 圖片:pconline |
末俗以繁華相尚
終覺冷淡處趣味彌長
惜吾不及古人
吾誰與玩此芳草
抱蒲堂主人
堂主微信號:bptzr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