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唐詩系列,又來了,世界,一片光明。
暑假,多學點詩詞,真的很不錯。
今天講的,高適的一首詩,《塞上聽吹笛》。
如今,1300年過去,讀高適的詩,
依然能感受到他對邊塞詩派的貢獻。
筆寫邊塞,蒼茫而不悲涼,
曲賦送別,荒渺而不凄切,
解千年窠臼,開一代詩風,雄哉,壯哉。
高適的詩歌厚重深沉,古風韻致,
在冰寒之中包含著無窮的熱力,
在荒涼之中蘊涵著不竭的活力,
讀高適,你會豁然開朗、豪邁雄奇、襟懷坦蕩、熱血沸騰。
淮南監(jiān)獄里,詩仙李白蓬頭垢面,心如死灰。
無意間,聽獄卒聊天:你聽說了嗎?新來的淮南節(jié)度使是高適,據(jù)說是個詩人。
另一個獄卒:我還會背誦呢,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日輪駐霜戈,月魄懸琱弓。李白聽聞,那是激動的心,顫抖的手,精神煥發(fā),他感覺,救星來了。
高公鎮(zhèn)淮海,談笑卻妖氛。
采爾幕中畫,戡難光殊勛。
我無燕霜感,玉石俱燒焚。
但灑一行淚,臨歧竟何云。
古人求救都是文縐縐的,翻譯過來就是一句話:哥們,拉兄弟一把唄。夜郎天外怨離居,明月樓中音信疏。
北雁春歸看欲盡,南來不得豫章書。落羽辭金殿,孤鳴咤繡衣。
能言終見棄,還向隴西飛。
實際情況是:被皇帝買斷工齡,徹底成為4050人員。
李白先是在洛陽遇到了杜甫,這是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一次相遇,
那時候杜甫剛剛落榜,李白巔峰剛過,吹得牛都是實實在在的牛,
杜甫更被李白的仙氣折服,那時候的杜甫確實是迷弟一枚,
兩人親近到什么程度呢:同飲共醉,抵足而眠。
說白了,那是一個被窩的友情。
一次沒玩夠,約了秋天再聚,地點選在了河南。
這一次,多了一個人,那就是高適。
這一年,李白44歲,出錢,高適41歲,導游,杜甫33歲,捧哏。
由此可見,這時候的高適,與李白杜甫不只是酒肉朋友,
分別后的十三年里,高適從46歲走運,步步為營,幾乎踩中了所有的好運:參加有道科一舉中第,當上封丘尉,也就是縣公安局長,積攢了豐富的基層工作經(jīng)驗,游歷河西,遇見哥舒翰,西北軍總司令對他極其欣賞,讓他當部隊秘書,最后成長為參謀長,安史之亂潼關(guān)失守,他沒有跟隨哥舒翰投降,而是一路狂奔追上逃亡四川的皇帝,分析兵敗原因,把皇帝、哥舒翰、自己的責任都摘出去了,話里話外把責任推到了監(jiān)軍李大宜身上,皇帝很開心,封他為諫議大夫,正五品。這只是他仕途騰達的征兆,不久后,他勸諫皇上不要分封幾個兒子,事實證明他是對的,不久后,永王李璘叛亂,高適主動請纓,并宣稱“永王必敗”,唐玄宗好開心呀,讓他當淮南節(jié)度使,討伐李璘,兵不血刃,大軍還沒到,永王李璘就敗了,高適撿漏立了大功,其實就只這份迎難而上的勇氣就不是一般人能有的,恰巧,這時候的李白投靠了永王,順便被捕入獄。
看到這里,你就明白了吧。為啥高適不救李白,那是因為,他不能救李白。政治站位,必須立場鮮明,仕途之人謹記,不能因公廢私,
因為這份成熟,高適才成為唐朝詩人中的翹楚,不是因為詩,而是因為他徹悟了:詩人只是副業(yè)、愛好,事業(yè)才是第一位的。高適,沒有憤青文青的優(yōu)柔寡斷書生氣,沒有自詡才子的清高脫俗,他永遠不是詩人出身的軍人,而是軍人出身的詩人。會做人的高適,經(jīng)常給杜甫送米面糧油,好吃的,好喝的,
深層次的原因,杜甫沒有政治站位問題,沒有利益沖突。高適,為啥成為詩人中得善終的典范,成為仕途中最牛的那一位呢。
更深層次原因,因為他當過兵,打過仗,經(jīng)歷過真刀實槍的淬煉。
喬幫主告訴你,如果你的孩子還沒畢業(yè),就讓他到部隊歷練吧。
此外,還與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這個祠,就是專門為高適、李白、杜甫、何景明、李夢陽而立的。職業(yè)生涯,在部隊方面當過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劍南節(jié)度使,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jié)M關(guān)山。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