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與圓、剛與柔兩者的含義具有內(nèi)在的一致性。圓為和諧、變通、靈活性,體現(xiàn)了柔韌、柔弱的一面;方則為個性、穩(wěn)定、原則性,體現(xiàn)了剛直、剛強的一面。剛而能柔,這是用剛的方法;柔而能剛,這是用柔的方法。強而能弱,這是用強的方法;弱而能強,這是用弱的方法。在處理天下事時,有以剛?cè)俚?,有以強取勝的、有以柔取勝的,也有以弱取勝的。處世亦同此理?br>
自然界中弱小者??咳犴g的品性戰(zhàn)勝強大。天下之物莫柔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先。雪壓竹頭低,地下欲沾泥;一輪紅日起,依舊與天齊。颶風(fēng)狂暴地侵襲小草,小草只搖晃了一下身子,依然保持了
生命的綠色。
人也如此。年輕時,孔子曾去求教老子,老子不跟孔子說話,只是張開嘴讓孔子看。深奧的哲理不必用語言交流,但卻可以體悟。兩位哲人心領(lǐng)神會,張嘴而不說話的哲理:牙齒掉了,舌頭還在。牙齒是硬的,舌頭是軟的,硬的東西因其剛強而死亡,軟的東西因其柔弱面存在。所以人到老年,剛硬的牙齒不在了,而柔弱的舌頭仍舊靈活自如。剛往往只是外表的強大,柔則常常是內(nèi)在的優(yōu)勢。因此柔能克剛便成了一條辯證的法則。
剛直容易折斷。曾有人這樣說:方與嚴是待人的大弊病,圣人賢哲待人,只在于溫柔敦厚。所以說廣泛地愛護人民,這叫做和而不同。若只任憑他們凄凄涼涼,保持自身冷傲清高,如此,便是世間的一個障礙物。即使是持身方正,獨立不拘,也還是不能濟世的
人才。充其量只能算一個性情正直、不肯同流合污的人士罷了。但是,只有柔又會怎樣呢?倘若世界上只有柔,那就會成為可悲的柔弱,它就可任意扭曲,像一根在水里浸泡了許久的藤條一樣。
剛與柔如鳥的兩只翅膀,車子的兩個輪子,缺一不可。只剛就容易方,只柔就容易圓。為人處世,最好是方圓并用,剛?cè)岵?,這才是全面的方法,也是
成功之道。如果能剛而不能柔,能方而不能圓,能強而不能弱,能弱而不能強,能進而不能退,能退而不能進,注定
失敗。
剛?cè)嵯酀?,大可以用來治理國家天下,小可以用來處世恃身。聰明的著拳擊手常常以此取勝。中國的太極拳和日本的柔道也因此常盛不衰。晚清重臣曾國藩對此領(lǐng)略頗深,他說:做人的道理,剛?cè)峄ビ?,不可偏廢。太柔就會萎靡,太剛就容易折斷。但剛不是說要殘暴嚴厲,只不過不要強矯而已。趨事赴公,就得強矯。爭名逐利,就得謙退。所以他雖居功在功名富貴的最高處,卻能全身而歸,全身而終。
做人處世若能剛?cè)嵯酀?,把方與圓的
智慧結(jié)合起來,做到該方就方,該圓就圓,方到什么程度,圓到什么程度,都恰到好處,那就是方圓無礙了。方圓無礙,按現(xiàn)在的說法是原則性與靈活性的高度統(tǒng)一,這是一種最高級的戰(zhàn)略,最高級的政策,也是為人處世最高級的方式、方法。要做到這一點,則需要高度的
智慧和修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