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堡長 常識堡
一,整部《物演通論》用《道德經》謬改熵增定律和進化論,用哲科知識、數理邏輯及生造的詞語自洽其荒堂的邏輯
如果沒有走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及思維(尤其《道德經》),一旦閱讀《物演通論》、尤其聽視頻,幾乎都要被王東岳拿下。
王東岳的遞弱代償理論,基本上抄襲的是熵增定律,只不過是用《道德經》“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道的作用在于微妙、柔弱,使萬物自然發(fā)生和成長)一句表達的觀點,將熵增定律進行了缺乏科學論證的遞進式謬改。
在《物演通論》第十五章。王東岳道明了遞弱和代償的來源:代償兩個字來自于生物學(其實質來自于《道德經》),遞弱兩個字來自于老子的《道德經》,原話叫“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先比較一下遞弱代償理論和熵增定律:
從大質量天體到大智量肉體,在宇宙中的存活難度越來越高,這叫遞弱。為了盡可能更高效的獲得 能量/質量/時間/空間,智量載體不得不自我革命,這叫代償。
基本粒子質量>化學元素m>生物m>人類文明m,在時間空間分布 都是逐層遞弱。
熵增定律是熱力學第二定律的一種表述,指出熱量不能自發(fā)地從低溫物體傳遞到高溫物體,系統(tǒng)的無序程度(熵)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這一過程是不可逆的,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會從有序狀態(tài)走向無序狀態(tài)。最終,宇宙中的所有恒星、星系和黑洞都會因為熵增而熄滅或蒸發(fā),宇宙將達到一個完全無序的狀態(tài),即熱寂。
熵增定律不僅揭示了宇宙的終極結局,也激發(fā)了科學家對生命意義的探索。生命的存在似乎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熵增,但這種效應只是在局部和短時間內有效,無法逆轉宇宙整體的熵增趨勢。
之所以把熵增現象的發(fā)現命名為定律,是因為它十分準確地表達了宏觀宇宙演化的規(guī)律,并經過十分嚴密的科學論證。
而王東岳的遞弱代償試圖將這一嚴密的定律,進行遞進式表達,結果將一個嚴密的科學定律推衍成了道家反對智慧(棄智)的一種哲學觀點。
遞弱代償陰謀在,利用了熵增定律的定律性,也即:
就目前的人類認知,似乎無法證偽遞弱代償。只要熵增定律成立,遞弱代償就一定成立。所以想證偽遞弱代償理論,首先得證偽熵增定律。遞弱代償抄襲得十分無賴。
然而,為什么說熵增定律是偉大的科學發(fā)現,而遞弱代償所謂理論卻是反智的觀點呢?
請看這一句話:
生命的存在似乎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熵增,但這種效應只是在局部和短時間內有效,無法逆轉宇宙整體的熵增趨勢。
盡管“只是在局部和短時間內有效,無法逆轉宇宙整體的熵增(熱寂)趨勢”,但是,“生命的存在似乎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熵增“!
這正是人類把熵增定律深入于人類文明史,推進人類向更高層級演化的偉大之處。所有物體都得熱寂,那些無生命物體只能等待熱寂。而生命物體不想等待,生命物體想抵消熵增,并“似乎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熵增”,生命的存在是對熵增的反彈效應,盡管“這種效應只是在局部和短時間內有效”。這就肯定了生命由低級到高級的演化。地球上的生命熱寂了不知多少,但智慧越來越高級的人類越來越強大,盡管人類知道自己有滅絕的一天。就像一個人明知道自己要死,卻一直認真、執(zhí)著、努力地活完一生一樣。
至于智慧越來越高級的人類,在地球的壽限內存活度是高是低,目前誰也無法確定。地球的壽限能否能限定人類的存活度,也不是哪個定律或理論能預測的。這就是熵增定律不敢再深入的地方。
膽大如王東岳,卻敢把熵增定律用遞弱代償所謂理論遞進式描述。盲眾們不但看不出問題,而且把王東岳驚為神級哲科家。
王東岳遞弱代償所謂理論的問題在哪里呢?
(一)如上所述,竊用熵增定律,順手牽羊地用熵增定律保護遞弱代償偽理論,以致任何人目前無法根本性證偽其理論。
(二)在任何人無法根本性證偽的前提下,生造概念,利用西方哲科的邏輯推理形成一套自洽的邏輯鏈,雙管齊下,這就等于給遞弱代償所謂理上了雙保險。
至此,所有盲眾被王東岳拿下。
(三)有了雙保險,遞弱代償所暗含的老子反智哲學觀得到了十分保險地推廣,這就是王東岳高明所在:用西方的科學定律和數理邏輯包裝并推廣東方的反文明觀。
那么遞弱代償所暗含的老子反智觀是什么?
當然是以弱勝強的計謀性生存觀。
遞弱代償所謂理論,其實質就是低級物體比高級物體更易生存;高級物體要續(xù)存,就要付出相應于高級層級的層級代價,越高級代價越大。一句話:越高級越弱,越弱越要花智與力尋求生存條件而代償(這同于《道德經》的“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舉一個王東岳舉過的例子:單細胞、獅子都比人更易生存。如果跨出生物系統(tǒng),完全可以說:石頭比人更易生存。
石頭比人更易生存還用證明嗎?如果證明石頭比人更易生存,必然要否定人的大腦演進而來的智慧。這就是熵增定律不能再遞進描述的原因(其他原因后敘)。
王東岳將熵增定律遞進為遞弱代償,已經為遞弱代償所謂理論賦予了價值意識,所以熵增定律是定律,王東岳從不敢稱遞弱代償為定律。而其所賦價值意識就是老子回到原始去的反智哲學觀。
遞弱代償是用西方科學定律和數理邏輯包裝老子的“絕圣棄智”反文明觀!
針對整個宏觀宇宙演化規(guī)律的熵增定律,正常人會從熵增定律中看出高級生命高級在用智慧反彈熵增(熱寂):我必須死,但我必須死得高級;我高級在一定時間內逆熵而活!這就暗合了海德格爾的“向死而生”。
在此,讓我們向人類、向高級生命們“逆熵而活”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時,讓我們向老子、王東岳以及一大批信奉《道德經》棄智觀的盲眾投去質疑的眼光,因為他們用一種哲學觀質疑、甚至鄙視生命向高級進化,而不是用嚴密的科學定律揭示生命演化的秘密。
(四)要遞進熵增定律,至少必須像熵增定律一樣嚴密;而遞進熵增定律要和熵增定律一樣嚴密,難乎其難,謙卑的西方科學家沒人敢攬這樣的瓷器活。
具有老子東方式系統(tǒng)模糊論思維的王東岳卻敢。王東岳為什么敢?王東岳有兩個殺手锏:一個是系統(tǒng)論模糊論的巫術性,一個是我們上面敘述的“雙保險”(熵增定律當前的不可證偽性和數理邏輯鏈)。
王東岳的邏輯自洽不?自洽。邏輯容易自洽,也就是容易自圓其說。比如希臘天文學托勒密的地心說理論,在現在看來都自洽得非常美麗。
然而,王東岳的遞弱代償所謂理論的邏輯卻自洽得相當模糊。
追問幾個問題:
1.王東岳定義的“存在度”如何考量?用王東岳的例子反問:多細胞生存條件復雜、單細胞生存條件簡單,但多細胞有比單細胞更強的適應能力和防御能力,這之間的存在度考量有什么標準?
有人會替王東岳辯護,遞弱代償只是一種理論。這是狡辯。既然遞弱代償比熵增定律遞進了一步,并且王東岳下了定義。只要是定義,必須經得起任何推敲。如果把一個科學定律推衍成一家之哲學、甚至是“反智”哲學,對不起,不勞王東岳了,人類折騰不起。
2.代償度如何確定?所有物體的續(xù)存能力和結構屬性都是因為代償存在度的下降而產生的嗎?
3.如果說遞弱代償或許適合(?)生物演化規(guī)律的話,那么遞弱代償適合非生命演化規(guī)律不?適合整個宇宙演化規(guī)律不?如果適合,有科學論證沒有?
4.萬物的演化十分復雜,尤其有意識的人類。隨著人類智慧的演化,意識對人類的生存作用愈來愈大。至于意識能起多大作用,誰也無法推測。王東岳也考慮到了人的意識存在,生造了個詞語叫虛存代償(第二十六章)。在這一章中,王東岳特別強調了人類意識的形而上學禁閉,形而上學禁閉簡單說就是人類只能知道自己應該知道的。
問題是,人類到底能知道多少,誰也無法預測。人類意識十分復雜,是否按照遞弱代償所謂理論演化,是個未知數。
等等等等。
我們是從科學邏輯層面追問以上問題的。而王東岳把遞弱代償定位為理論推測、甚至假說,則說明遞弱代償只是一種哲學觀點。這恰好就證明了我們的說法,王東岳販賣的是《道德經》反智哲學觀。這說明:遞弱代償不但毫無科學意義,而且對人類文明的演化有消極的阻攔作用。相對于“反動”的遞弱代償所謂理論,適應于宏觀世界的熵增定律完全足夠指導人類認識世界,不需要王東岳謬解性遞進。用王東岳的話說人類該知道多少就是多少,不用《道德經》的巫術性模糊系統(tǒng)論胡亂猜測生物的進化了。
5.即便是熵增定律,也只適合宏觀世界,它在量子世界受到了嚴重挑戰(zhàn):
在量子世界中,存在一些特殊現象挑戰(zhàn)了熵增定律的適用性。例如,量子疊加原理允許量子系統(tǒng)同時處于多個狀態(tài),這使得時間在量子領域可能有多個方向。研究表明,在量子系統(tǒng)中,時間可以沿著兩個相反的時間箭頭向前和向后演化。此外,量子隧穿和真空虛粒子漲落等現象也表明在微觀尺度上,熵增定律無法完全適用。
而量子科學對人類演進有什么影響,Al技術、基因密碼的深度破解而人類是否永生……誰也無法預料。
在量子科學已經被應用今天,在Al技術、基因深度破解的今天,毫無意義的遞弱代償所謂理論,不可能像達爾文進化論那樣推動人類文明的發(fā)展;相反,因為販賣《道德經》的反智哲學觀,遞弱代償將像風一樣在人類文明的演化史上飄過。
二,《物演通論》的其他問題
(一)關于本源
西方能產生帶來現代文明的一神教、哲學、科學,就是因為對本源進行了不懈地追問。而王東岳在《物演通論》的第十六章中認為:人類無法溯源,人類應該不追問存在的本源是什么,而應去追問存在性,也就是存在之道是什么,這樣也許可以找到一個解決問題的新的方案。
這是典型的用華夏天地觀套圈西方宇宙觀。源頭(造物主)不可知,然而西方的宗教、哲學、科學就是在追問本源中產生的。存在之道只能在追問本源的途中遇見。《道德經》從不追問道從何來,一味追問天地之道,因此《道德經》給現代文明毫無貢獻。
進而王東岳認為:第一推動不是別的,不圓滿的存在性追求圓滿的自發(fā)傾向就是第一推動,它是演化和發(fā)展的原動力。
這就是無造物主觀民族的見識。這也是理性主義哲學對第一推動力的解釋,嚴重的演化論思維。即便是霍金,也不能解釋為什么那個奇點就能爆炸出這樣一個奇葩的宇宙,更不能告訴我們那個奇點從哪里來。也許人類永遠無法知道本源,本源或許只能假想。然而,因為有了造物主的假想,才有了牛頓的全宇宙觀和現代科學(參見本號短文《王東岳的病根》)。假想第一推動力是“不圓滿的存在性追求圓滿的自發(fā)傾向”,只能生產出老子的“老子的反者道之動”那樣循環(huán)論證。
王東岳不懂科學是怎樣產生的(《參見本號《王東岳的病根》),科學產生于神學家們對造物主的信仰。
(二)關于無中生有
《物演通論》第十八章:這個世界從何而來?萬物為有,有生于無,這個世界從無中來。當然這個無不是一個空洞的無,而是一個可以生成有的潛在的無。始基存在遞弱了,代償出第二層存在;第二層存在繼續(xù)遞弱,代償出第三層存在;第n層存在遞弱,第n+1層代償而生。存在體系就是通過這樣分化以及分化之后再耦合的方式建立起來,這就是遞弱代償創(chuàng)世法則。
第一,無中生有,無從哪里來?
我們不需要老子和王東岳回答,他們也回答不出來。問題在于老子和王東岳從不追問無的來源。天地觀民族沒有終極意識,因此這種民族產生不了一神教、邏輯性哲學、科學。
第二,王東岳的層級耦合演化論如此機械,這跟太極、八卦圖殊途同歸?!段镅萃ㄕ摗范啻纬霈F完美而自洽的演化模擬圖,華夏系統(tǒng)模糊論就是如此,常想圖解宇宙,然后讓盲眾看圖識“經”、進而識宇宙。
(三)關于適者生存
第二十二章中王東岳說:不是適者生存,而是代償求存。
代償求存,不就是物競天擇嗎?至于是不是王東岳的代償,實實不敢確定,因為王東岳的遞弱代償所謂理論不是定律,只是哲學。好像相信熵增定律更保險一些。
(四)關于宇宙演化方向
第二十三章,王東岳說:演化只有一個方向,這個唯一方向就是遞弱演化。
這是抄熵增定律的作業(yè)。但要提醒王東岳的是,這個說法至少未必適合量子世界。
(五)關于永恒存在
第二十四章,王東岳:存在滅歸于存在。從整體的角度,存在本身是永恒的,它會在有限衍存區(qū)間之內一直流動不息地存在下去。
抄襲量子科學。
(六)關于無中生有(二)
第二十七章:為什么存在者在而無卻不在,為什么一切存在者,包括人類本身,必須要以這樣的方式存在?
因為存在性的原理是遞弱代償,潛在的無必然遞弱,它會分化出“有”;又因為遞弱代償的過程就是分化耦合的過程,存在度的位移締造了不同的物類,所以一切存在者都有其獨一無二的存在方式。
王東岳的遞弱代償如此全能,其體系囊括了宇宙所有物體的演化,且完美無缺,它像《道德經》一樣什么都能解釋。一種理論如此完美,真是一種神創(chuàng)。
無中生有,就是典型的華夏式系統(tǒng)模糊思維,它什么都說了,什么都沒說。你真要拿它弄點事,它什么都幫不了你。它偏偏就幫了王東岳。王東岳給老子的無注入了一個哲學詞語:潛在。潛在+無=王東岳的潛在的無。你問一句王東岳一句什么是潛在的無,估計王東岳又會給你來一大套理論。潛在的無,一遞弱,就分化出了有。你說這是科學、還是哲學?既不是西方科學,也不是西方哲學,它就是老子的模糊經學。
如果霍金的宇宙大爆炸說成立,不知符合王東岳的遞弱代償不?那個奇點是從哪個潛在的無遞弱來的?那個奇點又如何遞弱出個如此奇葩的宇宙來?好像霍金的宇宙大爆炸沒有好好遵守王東岳的遞弱代償所謂理論。
拿無中生有推出生命、甚至宇宙的起源,也只有中國人能干出這種事。
還有很多,懶得一一究論了。
縱觀王東岳的《物演通論》,有兩條線索,明線是用西方數理邏輯推衍遞弱代償所謂理論。這個遞弱代償所謂理論還能用數理邏輯推衍,是因為遞弱代償所謂理論竊用的是熵增定律。如此這般,表面看去,《物演通論》似乎真是一部超過熵增定律、達爾文進化論的奇書。難怪盲眾驚呼天人寫的天書。
其暗線是用《道德經》收服熵增定律。其理論的中心——遞弱,來之于《道德經》的“弱者道之用”;代償一詞雖然來自于生物學,其實也是受了《道德經》的“強大處下,柔弱處上”的影響。
這么說吧,王東岳的遞弱代償,就是老子讀了熵增定律后,寫一本西方哲學仿書——《物演通論》。
遞弱代償所謂理論,是王東岳用老子的《道德經》將熵增定律遞進了一步的哲學結論,因此,《物演通論》一書既具有《道德經》自圓其說的完美,又同時似乎具有《物種起源》、熵增定律嚴密的科學考證和邏輯推理……這似乎是一本兼具中(經學)西(哲學、科學)全部優(yōu)勢的奇書,神人的神作。
可能嗎?
因此,我們給《物演通論》的定義是:一本完美的現代科技性巫術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