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胡聯(lián)浩
木心先生在《文學(xué)回憶錄》里用了一句話評價《紅樓夢》的詩詞,筆者深有同感。他說:“《紅樓夢》中的詩,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之所以水中的水草好看,在于與水中的背景溶為一體,相得益彰。同樣,《紅樓夢》人物、情節(jié)與詩詞聯(lián)系在一起,賦予詩詞更豐富的內(nèi)涵。準(zhǔn)確地說,這些詩詞有著更特別的、豐富的別解?!都t樓夢》第二回賈雨村吟的一副對聯(lián):“玉在匱中求善價,釵于奩內(nèi)待時飛?!奔仔绫居袃蓷l脂批:
表過黛玉則緊接上寶釵。
前用二玉合傳,今用二寶合傳,自是書中正眼。
脂硯齋告訴我們,對聯(lián)中“玉”和“釵”還可代指黛玉和寶釵,這就賦予了對聯(lián)與正常理解所不一樣的別解。
“別解”是相對于詩詞曲聯(lián)的本解、正解而言,即不按本意來解釋或理解。詩聯(lián)有了別解,才更有韻味和趣味,才更令人回味、引人入勝?!都t樓夢》詩聯(lián)的別解有意蘊別解、謎語別解和讖語別解三種,我們一起鑒賞和探討。
意蘊別解
《紅樓夢》中許多詩詞對聯(lián)都有多層次的意蘊,例如太虛幻境對聯(lián)“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我們起碼可以解讀為三層意蘊:它首先是題名聯(lián),切合太虛幻境的虛幻特性;其次是哲理聯(lián),闡述真假有無的辯證關(guān)系;它又是主旨聯(lián),與《紅樓夢》的主題意旨有關(guān)。
許多詩聯(lián)的本意比較淺顯,人們主要關(guān)注它的別解。賈雨村的“玉在匱中求善價,釵于奩內(nèi)待時飛”一聯(lián),本意是說良玉待價而沽,金釵待時而飛,其實是賈雨村自比良玉與金釵,表達他“平生抱負,苦未逢時”的感嘆。第二十八回云兒所唱的小曲:“荳蔻開花三月三,一個蟲兒往里鉆……”字面表述的意思簡單明了,但它的別解也顯豁,這首曲子也就成了一首貌似文雅的淫詞艷曲。
詩無達詁,許多詩聯(lián)的別解并不容易解讀。如第三回榮禧堂的對聯(lián)“座上珠璣昭日月,堂前黼黻煥煙霞”。一般理解為:座中賓主們衣飾上的珠寶如日月般閃亮,堂前官員們禮服上的花紋似煙霞般燦爛??墒牵@副對聯(lián)的深層寓意卻沒有解讀出來。珠璣可喻詩文精彩,常說“字字珠璣”,而黼黻則可喻華美的文辭,常說“黼黻文章”。煙霞,即云霞,同樣可喻文章或書畫精妙,有習(xí)用語“煙霞滿紙”或“滿紙煙霞”。此聯(lián)的別解就是:座上詩文精彩,字字珠璣,可與日月相輝映;堂前文章精妙,辭藻華美,與煙霞一樣燦爛。寓意“鐘鳴鼎食”的賈家,不僅身居高官,有顯赫的社會地位,還有極高的文采和治理國家的才能。
我們再看另一副對聯(lián),第二回賈雨村眼中所見的智通寺門聯(lián)“身后有余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這副對聯(lián)“文雖淺近,其意則深”,但所有的詩詞注家都只把它看作警示聯(lián),“先為寧、榮諸人當(dāng)頭一喝”,亦為賈雨村和世人當(dāng)頭一喝,理解為:至死財富也用不完還不住手地繼續(xù)斂財,直到走投無路才想起改邪歸正。其實,這種解釋只是利用了“身后”、“眼前”、“縮手”、“回頭”的引申義或寓義,它的字面意義卻被人們忽略了。智通寺位于“山環(huán)水旋,茂林深竹之處”,這對聯(lián)卻也是題景聯(lián),寫門前花繁果碩的景致:山上果實累累,人們不停地采摘,即使身后很多了還舍不得收手;路旁鮮花似錦,人們流連不已,直到無路可走才不舍地回頭。筆者曾私下與許多紅學(xué)友人及專家分享,得到一致贊同。梁歸智先生寫入他的書中,并認為“未嘗不是一種獨特的心得體會” 。廉萍女士則在一篇文中評說了筆者的這個別解:
前兩天在廣州,與諸紅友小聚,學(xué)長胡聯(lián)浩先生提出:智通寺門前對聯(lián)“身后有余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雖然哲理深刻,但首先是寫實,寫眼前實景,而后才是由景示道,才是棒喝。歷來注家多不及此。深受啟發(fā)的同時,忽然想到,剛剛看過的梅州靈光寺,背靠五指峰,檐下兩塊匾額:“頂外無山”“空中有月”,遙遙成對,機杼旨趣也正是此類:緊切眼前風(fēng)景,字字都不落空;但又雙關(guān),字字都藏機鋒。令人嘆嗟不已。讀罷若有所見,若有所思,若有所悟,這種才是好句子。單純地寫景或說理,還都算不得上乘。
謎語別解
別解是謎語制作與猜解的基本技巧,歷來有“別解方成謎”的說法。正因有了別解,謎語才更有謎味。例如,第五十回黛玉的謎語“觀音未有世家傳”,打《四書》一句(謎底:“雖善無征”)。世家原為《史記》傳記中的一體,“世家傳”又可別解為沒有子孫傳代。征,原意為驗證、考稽,又別解作納征成婚之征,從而與謎面扣合。
許多初學(xué)擬燈謎的朋友容易將燈謎寫成詠物詩,就是沒認識到燈謎與詠物詩的區(qū)別在于別解。《文心雕龍·諧隱》中說:“謎也者,回互其辭,使昏迷也。”燈謎通常有一個表面與謎底不相干的整體意境,用來迷惑猜解者。例如,第二十二回迎春擬的燈謎:“天運人功理不窮,有功無運也難逢;因何鎮(zhèn)日紛紛亂,只為陰陽數(shù)不同?!庇幸粋€整體說人命運無常的表面意思。我們對比一下無名氏的《算盤》詠物詩:
胸中有數(shù)暗思量,退位高升事已常。
名利平時都算盡,不將半點入私囊。
這首詠物詩的別解則在于詠物言志,與物的扣合沒有燈謎緊密。賈元春的燈謎詩:“能使妖魔膽盡摧,身如束帛氣如雷。一聲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眲t沒有明顯的整體意境,這樣的燈謎更接近詠物詩。
第五十一回薛寶琴的絕底詩謎十首,則將每首詩的整體意境統(tǒng)一為詠史懷古,別解才是燈謎,“內(nèi)隱十物”。曹雪芹沒有公布謎底,因而人們猜射紛紛,難有統(tǒng)一答案。我們在這里分析一首謎底比較沒有分歧的詩謎,第七首《青冢懷古》: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撥盡曲中愁。
漢家制度誠堪嘆,樗櫟應(yīng)慚萬古羞。
謎底是墨斗。作為懷古詩,歌詠的是西漢元帝時宮女王昭君出塞和親的故事,別解對應(yīng)謎底墨斗也十分貼切。黑水,呼和浩特南之大黑河,昭君死后葬于黑河岸,扣合墨斗之墨汁;冰弦,昭君琵琶上的弦,扣合墨斗之墨線;曲,樂曲,燈謎時別解為彎曲之曲;樗櫟,不材之木,謎底用其本意,懷古詩中則喻指無用之人??梢哉f,這是懷古詩與謎語詩雙解的杰作。
讖語別解
《紅樓夢》詩聯(lián)的第三種別解我們稱之為讖語別解,即在原詩的基礎(chǔ)上又具有讖語的作用。典型的是第二十二回?zé)糁i詩,回目就告訴我們“制燈迷賈政悲讖語”,賈政看了四春的燈謎后,就有一種不祥的預(yù)感,“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響而散之物。迎春所作算盤,是打動亂如麻。探春所作風(fēng)箏,乃飄飄浮蕩之物。惜春所作海燈,一發(fā)清凈孤獨。”從小說寫作藝術(shù)角度上說,讖語預(yù)示小說人物命運或結(jié)局,增添文學(xué)趣味和神秘感。
第五回判詞毫無疑問是詩讖,那么讖語是它們的主旋律嗎?像“金閨花柳質(zhì),一載赴黃粱”、“偶因濟劉氏,巧得遇恩人”這樣直白的預(yù)示當(dāng)然讖語就是詩的本意,而大多判詞來說,預(yù)示的含意并非詩的本意,而是它的言外之意,如“可憐金玉質(zhì),終陷淖泥中”。
我們把探春的判詞和燈謎一起解讀一下:
1)后面又畫著兩人放風(fēng)箏,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狀。也有四句寫云: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運偏消。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fēng)一夢遙。
2)階下兒童仰面時,清明妝點最堪宜。游絲一斷渾無力,莫向東風(fēng)怨別離。
二者都以風(fēng)箏為喻,暗寓探春遠嫁。《紅樓夢曲》之《分骨肉》:“一帆風(fēng)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則又是另一種注解。
第六十三回群芳夜宴上掣花簽,借用前人詩句隱含讖語,則是明顯的別解。如襲人的花簽“武陵別景:桃紅又見一年春”,別解為她嫁給蔣玉菡好比兩度春風(fēng)。
其它章回的詩聯(lián),讖語別解亦應(yīng)有不少,如林黛玉《葬花辭》中的“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前人別解簡評
《紅樓夢》中詩聯(lián)的別解,前人對意蘊別解注意得不夠。筆者對智通寺門聯(lián)的意蘊闡發(fā)可知,詩聯(lián)的意蘊別解仍有不少值得深入探討,有助于我們品賞文本。出于探佚的需要,前人多從讖語別解著手,有過細過多的傾向,產(chǎn)生了許多莫名其妙甚至啼笑皆非的別解。
“玉在匱中求善價,釵于奩內(nèi)待時飛”,脂硯齋的解讀又是怎么樣的呢?我想,這只是對寶黛釵目前各自在“閨”中,即將“飛”到一起“演出這懷金悼玉的《紅樓夢》”的一種會心的解讀,仍屬于意蘊的范疇。有人卻將其別解為讖語,得出寶釵嫁給賈雨村(表字“時飛”)的結(jié)論,想像力就過于豐富了。
讖語大多只是泛泛而論,很難指實。如“玉帶林中掛,金簪雪里埋”無疑道出了林黛玉和薛寶釵的結(jié)局,脂批說“寓意深遠,皆生非其地之意”。有人求之過細,認為是實指:林黛玉死于林中自盡,薛寶釵路斃埋于雪中。這種探佚結(jié)果信者廖廖。
《紅樓夢曲》最后一支《飛鳥各投林》:
為官的家業(yè)雕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死里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yīng)。欠命的命己還,欠淚的淚已盡;冤冤相報自非輕,分離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問前生,老來富貴也真僥幸??雌频亩萑肟臻T,癡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
它毫無疑問是讖語,揭示了賈府最終“白茫茫大地真干凈”的結(jié)局。俞平伯認為,這支曲除最后兩句外,每句專詠一人,“恰恰十二句分配十二釵”。這又是求之過深過細了。除了“有恩的死里逃生”說巧姐,“欠淚的淚已盡”說黛玉,“老來富貴也真僥幸”說李紈,其它各句很難只屬一人。十二釵家族哪個不“為官”哪個不“寶貴”呢?
《紅樓夢》中的讖語也并非無所不在,并非每首詩都有讖語別解。蔡義江先生將薛寶琴的懷古絕句十首別解為讖語,認為:“十首絕句,其實就是《紅樓夢》的‘錄鬼薄’,是已死和將死的大觀園女兒的哀歌。這就是真正的謎底?!?十首對十釵,不僅有正冊的,還有副冊、又副冊的,甚至未見于冊中的金釧。從賈府幾十號女兒中選十個,總有能對上點影兒。但即便如此,仍給人“總未的確、皆系漫擬”之感。比如,認為《青冢懷古》是說香菱的,理由竟是香菱曲子所畫“一方泄沼,其中水涸泥干”與黑水咽而不流相合,未免勉強附會了。又如把《蒲東寺懷古》指為金釧兒,“私掖偷攜”是說她與寶玉私下拉拉扯扯,那么“強撮成”又是什么呢?她與寶玉可啥都沒成??!
《紅樓夢》詩聯(lián)的別解給予我們別開生面的藝術(shù)感受,但如果將其應(yīng)用于探佚,需慎之又慎。否則,大多給人過度解讀的感覺,成了牽強附會的“笨伯猜謎”了。
注釋:
梁歸智《〈紅樓夢〉里的對聯(lián)(四)》,見其專著《紅樓探佚紅》作家出版社2007年版第161頁。
廉萍《紅樓里的對聯(lián)》,《深圳商報》2015年11月19日。
俞平伯《紅樓夢研究》,棠棣出版社1953年版第170頁。
蔡義江《紅樓夢詩詞曲賦全解》,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2017年版第284頁。
普及紅樓文化,本期推薦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