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師亦友“人民日報官方微博” 在其發(fā)表的短文《夜讀:早起一小時,你就贏了》中強調,“沒有目標感,是最大的攔路虎”。筆者認為,其中的關鍵詞“目標”,與“狼性法則”相一致,故而對此觀點十分欣賞。
筆者之所以對“狼性法則”推崇備至,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狼在鎖定捕獵的目標之后,能保持恒定的專心致志,并因其專注而屢獲成功。
狼對自己的任務沒有絲毫的厭倦心煩,也從不毫無目的地追逐或騷擾獵物。主要表現(xiàn)為,看上去狼們好像只滿足于做“ 觀察者”,其實它們正在對被追捕獵物獸群中每一個成員的身體和精神狀態(tài)進行綜合分析。
于是,被追捕獵物獸群中的老、幼、病、殘者,最終成為了狼的首選目標。不過,最令人嘆服的高明之處,是狼能夠從觀察過程中確認出即將成為犧牲品者的若干細微個性特征,并將這些個性特征牢記在心決不忘卻。而這,恰是人類應當學習的長處。
我們從央視播出的《動物世界》中,可以看到狼的捕獵精彩場面。
群狼,突然向更大的一群馴鹿沖去,迫使馴鹿迅速地聚合成密集的群體狂奔逃命,以此試圖確保各自的生命安全。這時,狼群中的一匹(劍手)狼從斜刺里沖入馴鹿群中,用鋒利的前爪抓破一頭早被鎖定的馴鹿的腿。
為什么狼群會選中這頭馴鹿作為攻擊目標?因為狼群發(fā)現(xiàn)了這頭馴鹿某些容易被攻擊的特點,所以將其腿抓傷后再放其歸隊奔跑,戰(zhàn)術是耐心等待時機的到來。
那頭腿已受傷的馴鹿,在狂奔逃命過程中流失大量血液,其力氣和反抗意志在逐漸銳減。此時狼群定時更換“劍手”,又一次抓傷這頭可憐的馴鹿,使其舊傷未再添新創(chuàng)......最終,在這頭受傷馴鹿顯得極其虛弱,再也不會對狼群構成嚴重威脅時,狼群開始全面出擊,并順利捕獲獵物。
實際上,此時的狼們早就饑腸轆轆,甚至在這種需要歷經(jīng)數(shù)天之后才能見成敗分曉的煎熬中,幾乎就要餓死了。那么狼們?yōu)楹尾灰婚_始便直接進攻并殺死那頭馴鹿呢?因為像馴鹿這樣體形較大的獵物,如果蹬起后腿并踢得準確,那么或會一蹄子便把比它小很多的狼踢得非死即傷。
由此可見,狼群謀求的并非眼前小利益,而是著眼于長遠的勝利。
綜合上述,首要的是因狼群的目標相當明確,加上敏銳的觀察能力,對專一目標的默契配合,以及鍥而不舍的耐心與韌勁,最終狼必獲勝便是合乎情理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