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結構化思維,讓你終身受益信息大爆炸的今天,我們隨時都會被大量的信息淹沒。如何在繁雜的信息中找出我們能為我們所用的、有價值的信息,挑戰(zhàn)著我們每個人的時間和大腦,學會結構化思考,成為你生活、工作的必備技能。讀完李忠秋老師的《結構思考力》后,深刻體會到了思維結構的力量!不僅是因為它讓復雜的事情變簡單,更重要的是,讓隱性的思考顯性化。思考清晰,才能表達有力,有結果、有方法、可復制,而且拿來就可以用。這本書是如何幫助我們的思維在接收各種信息的時候,也會有兩種擺放信息的方法:一種是“由上而下”,疑問回答做分解;另外一種“由下而上”,概括總結做聚合。兩種方法實現(xiàn)的目的,是實現(xiàn)我們想表達的思想。有了結構思考的基礎后,從明確理念、確定主題、縱向分層次、橫向選順序、形象做表達這五個方面,實現(xiàn)思考清晰,表達有力!“一個老婆婆有2個兒子,大兒子修鞋,小兒子賣傘。這個老婆婆每天都過得很不開心,因為天晴時,小兒子的傘賣不出去;而天陰要下雨時,大兒子修鞋的生意又會受影響.后來,這個痛苦不堪的老婆婆去詢問一位智者解決的辦法。智者告訴她:“你應該開心才對啊,因為不管晴天還是雨天,你的兒子都可以賺錢?!崩咸宦牳杏X很有道理,于是便豁然開朗,變得每天都很開心?!边@則寓言故事我們都聽過,這個寓言故事很好的闡述了:同樣的一個人,思考問題的方式不同,結果也就大不相同。這本書是如何幫助我們做到結構化思考的呢?一、 結構思考力的三個基本特點:1.主題先行:“主題先行”就是將你想要講的核心思想一開始就表達出來。我們在思考一個問題或者表達某個觀點時首先有一個清晰的中心思想或統(tǒng)領全局的信息。在一些相對復雜的溝通場景下,需要吸引對方注意力的時候,主題就可以用模型來做:“開場白”。例如:“老板,我還是不去當銷售,留在技術部更加合適?!?----開門見山的拋出了答案?!耙蜾N售需要跟客戶建立密切聯(lián)系?!?------背景,說明銷售部門的要求“但是,我不喜歡與人打交道,并在這方面能力和經驗非常欠缺?!?----沖突開門見山式的和老板或客戶溝通,對方就可以快速掌握重點。這樣不但減輕了雙方壓力,讓對話更加輕松,還能節(jié)省雙方時間,提高整個溝通效率。2.歸納分組歸納分組可以通過信息歸類、歸納共性、結構提煉來完成。1. 信息歸類:列出所有需要的信息項,將類似信息進行分組。2. 歸納共性:查看每組各條信息,把他們的共性提煉出來,用一個詞來概括整組信息。3. 結構提煉:從上組的信息中得到的分組,看每組信息是否屬于同一范疇,是否需要補充,最終得到整體結構?!皻w納分組”建立邏輯框架,讓它們清晰又有條理。而且判斷清晰有條理與否的標準主要是這兩個 :①框架內的每層次思想各自屬同一范疇②框架內的MECE原則每組信息之間相互獨立且不重疊。①概念同屬型,多種不同的名詞屬于一個大概念主體,需要進行整合。例如:飛機、高鐵、汽車、輪船,都可以歸納為“交通工具”②現(xiàn)象同類型,多種不同的現(xiàn)象屬于同一類行為,也需要進行整合。例如:亂扔垃圾、隨地吐痰,可以歸納為“不文明行為”。提煉是對信息是否屬于同一范疇,是否需要補充或調整,最終得到整體結構。例如:在一個主體具體、瑣碎、細致的行為,需要透過表象看本質。在一個公司缺乏策劃、宣傳、營銷、客服等崗位明確分工,我們把這種具體表現(xiàn)就可以提煉為“公司分工或管理不明確。另外,這個建立邏輯框架的過程,是絲毫不亞于做數學上的排列組合大題的,它有時會很繁瑣。所以為了不給自己增加額外的工作,我們應該盡可能地沿用已知或固定的邏輯框架進行歸納。以下是3種常用的邏輯框架模型作為參考。當然,平常還可以積累更多框架① 時間框架時間架,就是按照信息的時間順序建立框架,比如我們要策劃一個活動方案的話,可以按活動前、活動中、活動后的框架來。② 空間框架要素框架是按組成事物的成分來建立框架,同樣以策劃活動為例,我們可以從推廣部門要做的工作、研發(fā)部門要做的工作、后勤部門要做的工作等幾個方面去建立框架③ 程度框架第三個程度框架是指對任務的重要程度進行劃分并建立框架。按照程度框架來的話,我們可以把活動方案分為首要工作、次要工作、輔助類工作等。3.邏輯遞進邏輯遞進,是整個結構里各層各組的信息都是邏輯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在《金字塔原理》中,金字塔頂端的主題是由三個“縱向箭頭”向下分拆成三個大類,每一大類又再次順著“縱向箭頭”向下一層。然后,同一層各個信息項之間,還有一個接一個的“橫向箭頭”,引導你從A信息項跳轉到B信息項。這些箭頭就代表邏輯遞進中的縱向邏輯和橫向邏輯。比如:市場調查顯示,我們的工資水平處于偏低水平。最近,我們的主要競爭對手也在大幅漲薪以吸引人才。上個月,幾名離職員工紛紛表示工資不足以支撐生活水平。種種跡象表明,我們目前的薪酬是沒有競爭力的。太陽升起這個事情,時間上,我們發(fā)現(xiàn)太陽今天是從東邊升起的,昨天也是從東邊升起的,過去幾千年都是從東邊升起的,因此得出結論:太陽是從東邊升起的。這個原則的主要工作,就是梳理內部的邏輯關系。二、結構化思考的應用養(yǎng)成結構化思考后,還要熟悉它的應用場景,畢竟應用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結構化思考可以在工作中的哪些場景?1. 溝通表達----運用澄清問題挖掘對方的深層需求。在會議或者無領導小組討論的場合進行臨場發(fā)言中,對發(fā)言感到一籌莫展時,就需要用結構化思維來組織表達語言。在組織語言時要先有一個主題(注意主題先行),然后圍繞主題建立邏輯框架,之后再對框架內部進行填充潤色與整理,有邏輯地去表達觀點。例如,:為什么王者榮耀那么火爆?(觀點先行),理由有3點,第一點是……、第二點是……、第三點是……2. 寫作按照結構思考力來主題先行、歸類分組和邏輯遞進來進行寫作,這樣寫出來的可讀性更高的報告、文案策劃等等。寫作的底層邏輯與溝通表達是基本相同的,但是與臨場發(fā)言有所不同的是,我們在寫一篇文章時,常常是先有一些零散的想法。在現(xiàn)在這個信息時代,當我們要寫文章、寫報告的時候,最常遇見的問題不是沒有足夠的信息,而是找到大量素材、資料、理不清這些資料之間的聯(lián)系,讓自己陷入信息的海洋。所以我們要先理清這些想法之間的關系并設定主題和建立框架,之后再落筆。二者在順序上會稍微有所差別。三. 利用結構化思維建立知識體系結構思考化應用是把結構化思維應用到工作、生活、學習當中。前面我們已經分析過,成體系的內容在記憶、理解等多個方面都是占有優(yōu)勢的,所以為了讓學習變得更加高效,也為了更好地應用這些知識,我們應當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fā)揮這一優(yōu)勢。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我們利用結構化思維為自己建立起一套知識體系,往后每學到一個新的知識、接觸到一個新的概念,我們都可以把它納入到已有的知識網絡中來,或者先為它補充新的框架再納入其中,充分保持知識的成體系性。特別是在今天這樣的互聯(lián)網時代,現(xiàn)代人的閱讀、學習都趨向于碎片化。碎片化造成的零散和不規(guī)律,會使效率大打折扣,因此也就愈發(fā)有必要去建立知識體系。當你學會運用結構化思維思考和解決問題時,你的思考模式也會隨之轉變,就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也可以說你會直擊問題本質---會需求是什么出發(fā),這將讓你的工作、生活、學習終身受益。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