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創(chuàng)造“土豆”這個名字的人是不是因為這種植物的果實有黃土一樣的外皮而突生靈感,還是因為它土里生土里長的原因。前者的傾向性更大吧,因為白薯、花生、蘿卜它們的名字里都沒有“土”。相比較它的別名馬鈴薯、洋芋而言,我更喜歡土豆兒這個名字,覺著親切,可能也跟自己的土生土長有著相通之處吧。最初知道土豆兒這個名詞是在很小的時候看過的一部電影里,里面有句臺詞:土豆兒土豆兒,我是地瓜……
后來,對土豆兒的真正認(rèn)識是在農(nóng)村的婚宴上,肉炒土豆絲,那土豆絲甜甜的脆脆的,是孩子們的最愛。及到后來土豆在我的家鄉(xiāng)普遍種植時,它在飯桌上便逐漸地不再金貴。
我家那時也種土豆。春節(jié)以后剛出了正月,人們便結(jié)伴打聽著去買上好的土豆種了。買回來的土豆種既不能凍著也不能熱著,溫度低了會把孕育其中的胚芽凍死,熱了又會發(fā)火讓土豆?fàn)€掉。我家那時就把它們堆放在不生火的西屋炕上,還用破被子蓋上。我媽隔些日子就掀開被子看看,看看它們熱著冷著沒。待到驚蟄過后,柳樹吐芽,迎春打苞時,便可以栽種土豆了。那時我們每晚的工作就是割土豆塊。因為土豆是塊莖植物,肥厚的塊莖上有很多芽眼。小芽就會從那凹陷的芽眼處萌出。我曾經(jīng)天真地認(rèn)為只要把有芽眼的那一小塊保留,剩下的部分還可以用來做菜吃,實際上不是,要根據(jù)芽眼的位置把土豆切割成幾塊,以保證萌發(fā)時的充分營養(yǎng)。待到一個個土豆都過了手,切割好了,那嫩芽也剛剛萌出還不至于凸出那凹陷的芽眼,這時就要播種了。犁出長長的溝,坐上底肥,芽尖朝上,把切好的土豆塊按一定距離一塊塊擺好,蓋上土就算完工,只待芽子出土了。當(dāng)然過了兩年人們就逐漸地蓋上了地膜,為的是早收獲。
我印象最深的是兩件事。那一年我們種的是平壟土豆。家里忙得很,派我去地里看看秧子瘋長沒,要是長得太旺了,就得打“縮節(jié)胺”這類農(nóng)藥來控制。我記得那是一個艷陽天,大中午的,太陽火辣辣的,楊樹的葉子正綠。臨近土豆地時有兩條路,一條遠(yuǎn)的,得繞過池塘,彎彎曲曲地多走半里地;另一條是近路,直接從一塊墳地中穿過去,幾十米。墳地中排列著大大小小的很多土堆,一座新墳上的紙幡還正在風(fēng)中嘩嘩地響著。怎么辦?嘿,就走近路了,這青天大白日的,還能怎么著?不就是幾堆墳?zāi)姑?!我騎著車子,風(fēng)兒一般穿過那條小路,其實心里也在砰砰地打小鼓兒。不消兩分鐘我便來到自家地里,心情便徹底平靜下來??茨峭炼寡碜臃示G,藏著的紫花兒白花兒正是絢爛。也有一兩只不算好看的菜蝶和野蜂子嗡嗡地飛過,從這兒到那兒。太陽明晃晃,腳下熱氣蒸騰,各種莊稼野草兀自拼命生長著。當(dāng)時那片情景給我的感覺就是:這就是自然,這就是生命。人不是世界的主宰,人只是眾多生命里的一種。
還有讓我難以忘卻的就是在玉米地里挖土豆。如果栽的是平壟,是可以牽著?;蛘哂脵C器犁出溝來,人們只需在溝里揀拾土豆就可以了。最怕的就是會過日子,在土豆地里套種玉米。到六七月份土豆收獲之際,正是玉米吐穗揚花的時節(jié)。那玉米葉子長得正是旺盛,一把把劍似地支棱著。出土豆的人要鉆進這包米壟里,蹲著坐著跪著爬著用薅鋤、鐵撓子從土里往外扒拉土豆。勁不能用太大了,會傷了土豆,不好保存也賣不出好價錢,扒去土皮剛剛好,至于土豆還是用手連摳帶扒拉出來為好。玉米葉子嚴(yán)嚴(yán)實實的,吹不進一絲風(fēng);那葉子的邊緣又尖利,常常是劃破了臉又拉破了胳膊。怕劃的人就穿長袖衣褲吧,只要你不怕熱。那玉米的花粉也紛紛掉進你臉上脖子里,刺癢癢的,和著汗水順著毛孔沿著劃痕鉆進你的皮肉里。
那時收獲的土豆被裝到蛇皮袋子里,至于用網(wǎng)眼袋子裝運那還是后來的事兒。就有聰明的人發(fā)明了一種器具,好像是用幾根細(xì)鐵棍焊成的圓筒狀樣子,便于撐起軟塌塌的袋子,也便于把大點的土豆裝在袋子的外緣,把小土豆摻在袋子的中心吧。這就是所謂的貨賣一張皮吧。如果你對此嗤之以鼻,說這是農(nóng)民的狡猾,那你就是不在其中不知其味啊。土豆小,就是低價錢也沒人要。我們家沒有那種器具,但我們也會把好一點的裝在外皮,差一點的裝在里面。扒拉來扒拉去,家家小土豆終于還是剩了不少。扔掉吧,可惜,從種到收的不容易;不扔吧,真沒人要;打成漿子做成粉條吧又沒有相應(yīng)的設(shè)備。那就倒給豬吃,倒給牛吃。牛啊豬啊慢慢地也吃夠了,那就洗凈煮熟人吃,人吃剩下?lián)皆诓堇飺皆陲暳侠镂古N闺u喂鴨,總在爛掉之前吃掉了大部分。有一年我家收獲了三車土豆,有親戚幫著去當(dāng)時最大的中卜土豆市場去賣,起早走的,又頂著星星回來。不管多少錢好不容易算是脫了手,據(jù)說那市場上賣土豆的車排了幾里地。那天我爸就說,往后一個土豆值個金疙瘩我也不種了。自此,我家已二十幾年不種土豆。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在電視報紙上看到有的地區(qū)或烤或蒸,以土豆為主食,就覺得這兒的人生活真是艱苦,只有在糧食不充裕的條件下才會以土豆充饑。除了炒土豆絲,涼拌,土豆炒辣椒,燉土豆我不吃蒸的烤的,小時候那味覺的記憶太深刻了。正當(dāng)我為擺脫了蒸土豆的怪味沾沾自喜了幾年時,突然又發(fā)現(xiàn)不知在什么時候土豆成了一種營養(yǎng)食品。據(jù)說是營養(yǎng)素齊全,被稱為地下蘋果。在一些著名的長壽之鄉(xiāng)里,土豆就是主食。并且更讓我眼亮的是它居然是絕好的減肥食品,有充分的飽腹感,既營養(yǎng)豐富又讓你身材苗條。當(dāng)然它還可以被制成各種薯條賣到令人咋舌的價錢,雖然那種膨化的制作方法并不利于人的健康。
基于自己有點超標(biāo)的體重和愛美的想法,那天我終于鼓足勇氣,蒸了一鍋土豆,想對自己的舌尖來個挑戰(zhàn)。揭鍋,拿起,放入口中,找尋那網(wǎng)上宣傳的“香甜軟”,可是很失望,我的味覺牢牢地記住了那份苦難,對蒸土豆的香甜軟的感覺再不復(fù)蘇。嗨,罷了吧,我還是炒著吃拌著吃吧。
土豆兒,土豆兒,你就在我的記憶里了。只是,種土豆的農(nóng)民不再像原來那么苦了吧?
作 者 簡 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