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的時候,大詩人王維緊趕慢趕還是沒能搭上跟玄宗西逃的末班車,長安城一破就被安祿山的軍隊(duì)給俘獲了。別看安祿山是個殺人不眨眼的胡人,他也知道要籠絡(luò)人才,收買人心,那些有官職的文化人,更是其重點(diǎn)搜羅的對象。
安祿山聽到王維被俘獲的消息,欣喜不已,馬上命令手下要對王維好吃好喝地招待,隨后讓心腹大將帶領(lǐng)士兵把王維從長安接到洛陽,軟禁在普施寺,派手下的謀士輪番到寺院做他的思想工作,想讓其為自己效力。王維不愿侍奉叛臣,可是他也怕死,為了既保全自己的節(jié)操,又不丟腦袋,他偷偷地托人在外面找了些瀉藥吃,想托病蒙混過關(guān)。
恰在此時,安祿山為慶祝占領(lǐng)長安而設(shè)宴,讓玄宗宮中的一些梨園弟子奏樂唱曲。可這些梨園弟子一見這幫殺人不眨眼的魔王,早已嚇得手足無措,美樂變成了哀樂,小曲也唱成了哭喪。其中有一個叫雷海青的人,還把樂器重重地扔在了地上,面向西方號啕大哭。這可把安祿山給氣壞了,他下令把雷海青亂刀分尸。
王維知道此事后,哀傷不已,觸景生情,就寫了一首《凝碧詩》: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葉落空宮里,凝碧池頭奏管弦。可讓王維沒有想到的是,這首詩后來竟成了他的一根救命稻草。
瀉藥吃了,王維在床上趴了半個月都沒起來。原以為可以萬事大吉,哪知安祿山又派人給他發(fā)來了最后通牒,限他一天之內(nèi)答復(fù),要么主動出來做官,要么人頭落地。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王維只好在安祿山的大燕國當(dāng)了官。但他仍一心盼著大唐的政府軍早點(diǎn)打到洛陽。
沒過多久,唐朝的政府軍以摧枯拉朽之勢兵臨城下。洛陽的叛軍一見這陣勢,早已沒了昔日的斗志,沒抵抗多長時間,就繳械投降了,唐軍浩浩蕩蕩開進(jìn)洛陽城。聽到消息,王維興奮地跳了起來,可很快他就高興不起來了。政府軍一控制洛陽城,就開始在城中大肆逮捕充任過偽職的官員,并把這些官員紛紛押解到長安,聽候發(fā)落。按照當(dāng)時制定的懲辦叛軍的條例,凡是在安祿山處做過官的,將按照官階大小酌情給予發(fā)落,重的殺頭,輕的流放。
唐肅宗劇照
王維心里敲起了邊鼓,不知道自己會是個什么下場。當(dāng)時王維的弟弟王縉是司法部的副部長,王維趕緊找到弟弟,求弟弟在皇帝面前為自己求情??匆姼绺邕@副模樣,王縉就面見肅宗,長跪不起,請求把自己的官職一擼到底來為哥哥贖罪。肅宗聽王縉這么一說,笑了,說自己聽說王維在被安祿山俘獲的時候作過一首《凝碧詩》,讀后知道他也是身不由己,因此對他不再追究。
就這樣,皇上的金口玉言讓王維頭上的烏云密布變成了艷陽高照,“叛變”的罪行一筆勾銷。不僅如此,后來王維的仕途還一路高歌猛進(jìn)。這不能不說是那首詩的功勞。
有趣,有料,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