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是艾草最鮮綠的時節(jié),艾草汁、麥青汁作為青團的天然色素,帶有自然的清香。傳統(tǒng)餡料有豆沙、鮮肉。近年網(wǎng)紅款有咸蛋黃肉松、腌篤鮮等。
主料:水磨糯米粉,因為買不到艾草,用日本買的大麥若葉粉替代。餡料:豆沙(母親愛吃甜食),馬蘭香干(父親血糖高不吃甜餡)。
山本漢方的大麥若葉粉,
主要作為補充維生素的飲食輔助。
15個青團配比:水磨糯米粉350克,飲用水300毫升,大麥若葉粉15克。
大麥若葉粉加入溫水,調(diào)勻。
倒入糯米粉,
揉成顏色均勻的面團,靜置一會兒。
自制的豆沙搓成約2厘米直徑的圓球。
青汁面團搓成長條,分割成劑子,約為餡料的1.2~1.5倍大小。
將劑子搓圓,在掌心按壓成片。
放上豆沙球,
面餅向頂端聚攏,
最終捏合。
再次輕輕揉搓成球。
如果掌心按壓不夠平整,可將搓圓的面團在烘焙硅膠墊上按成餅,
用烘焙刮刀把面餅鏟起來,
扣到掌心后,抽開刮刀。
放慢操作的演示視頻,更易理解:
而馬蘭香干松散無法預先成形,需要像包湯圓一樣,把面餅做成碗狀。
舀入馬蘭香干后,需用小匙輕輕壓實,
否則捏合后搓圓時容易破裂。
如果沒有箬葉、粽葉,可用饅頭紙或裁小的烘焙油紙鋪墊。
記得刷上融化的熟豬油,或者芝麻香油防粘。
大火水沸后改小火,青團平鋪在蒸格上,確認沸騰的水不會觸及青團底部。
加蓋蒸10分鐘左右,豆沙是熟的,馬蘭香干本就是涼拌菜,因此蒸熟糯米粉外殼即可。務必以小火保持恰好沸騰,大火易使青團垮塌,團子就變塌餅了。
蒸熟后粉綠色轉(zhuǎn)為青綠色,馬蘭香干餡支撐力小,成品略扁,豆沙餡兒的仍保持圓形。
若要青團光澤不干裂,建議刷點熟油或香油,
刷蜂蜜也可以。
甜度適宜,豆沙餡里的桂花不少哦。
刷油防粘防裂處理后,用保鮮膜包裹,再以食品盒密封后冷藏,兩三日內(nèi)吃完。
掌握了基本方法,咸蛋黃肉松、榴蓮、牛蛙青團都不在話下。把青汁換成紫薯、南瓜,又能演化出紫團、黃團。沒必排幾個小時隊,讓黃牛們倒騰火星哥的演唱會門票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