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朋友們大家好
今天是10月12日
星期四
農(nóng)歷八月二十三
本期微播報中,作家、紀錄片撰稿人鄧建永將為大家?guī)碛善渥珜懙募o錄片《河西走廊》第1集《使者》中的解說詞節(jié)選。
使者
鄧建永 | 文
[字幕]
公元前138年·西漢
那是一個風輕云淡的日子。
距離漢帝國首都長安西北120公里之外的甘泉宮里氣氛不同尋常。
一個使團即將出征。
朝廷侍從官張騫鄭重地從漢武帝劉徹手中接過象征授權(quán)的符節(jié)。他將率領(lǐng)使團踏上出使西域的行程。
這一年,他們都很年輕——
劉徹19歲。
張騫27歲。
對于距今2100年前的這個帝國來說,“西域”,無疑是個風險重重又令人向往的地方。
張騫一定知道,西去的路上必定充滿艱辛和不測。
但他無法知道的是,當他轉(zhuǎn)身的那一刻,這次起伏跌宕、險象環(huán)生的出行就將注定被載入史冊。
而河西走廊,也將從此進入中國人的視野。
從甘泉宮出發(fā)那一刻算起,一個13年來杳無音信、幾乎被遺忘的男人,突然像穿越時空一般,活著回來了。
當這個男人再次望見巍峨的長安城時,匍匐在地長跪不起。
公元前126年,張騫從遙遠的西域神奇歸來,京城為之轟動。
此時的他,已經(jīng)從一個英姿煥發(fā)的青年變成年近不惑飽經(jīng)風霜的中年人。當年出使的使團,今天回來的也只有他和堂邑父、匈奴妻子,還有他帶回來的西域地圖和從未見過的植物種子,以及他未曾泯滅的夢想。
在張騫出使前,漢帝國對于西域的了解,只停留在上古時流傳下來的一些離奇的傳說。
但不可思議地是,張騫回來了。
他將親身經(jīng)過的西域諸國豐富的物產(chǎn)、奇異的風俗以及山川地貌,向漢武帝和眾大臣作了詳細匯報。
張騫的講述,讓包括漢武帝在內(nèi)的所有官員都聽得入了迷。
張騫13年起伏跌宕的出使經(jīng)歷,對于漢帝國來說毫無疑問是一個令人振奮的地理大發(fā)現(xiàn)。
這位探險家的獨特經(jīng)歷及其一番域外奇談,立刻引起漢武帝的強烈興趣,并被史官司馬遷收錄在《史記·大宛列傳》中,成為后人了解西域最寶貴的資料。
在那個風云激蕩的時代,這個星球的亞歐大陸上,幾個國家的興衰故事正在輪番上演——
亞洲西部的恒河平原,古印度的孔雀王朝剛剛落下帷幕;
亞洲腹地的波斯,生機勃勃的安息王朝正在崛起;
而在歐洲南部,一個名叫‘羅馬’的偉大國家已經(jīng)誕生。
歷史的巧合,讓羅馬的東征與地處歐亞大陸東端的漢帝國的西征,在幾乎同一時期遙相呼應(yīng)。
此時,漢帝國與匈奴的對決已愈演愈烈。
打通河西走廊,挺進更加廣闊的世界正成為這個中原帝國越來越清晰的宏闊夢想。
今日主播:鄧建永
1982年畢業(yè)于南開大學中文系,同年開始發(fā)表作品。其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說《龍卷風》,中篇小說《一路平安》《夜色清涼》,長篇小說《白色臺階》,長篇報告文學《共和國不應(yīng)忘記》等。
文字編輯丨許瑩
網(wǎng)絡(luò)編輯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