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氨酸是一種人體無法合成的必需氨基酸。
而這種氨基酸的代謝和過敏性疾病有著千絲萬縷的關(guān)聯(lián)。
>>>
我們知道,色氨酸能在人體中被代謝為血清素。
但其實,色氨酸在人體中還有兩條重要的代謝途徑。
一條是吲哚(indole)途徑,即代謝為吲哚和各種吲哚的衍生物;
另一條是犬尿氨酸(kynurenine)途徑,即代謝為犬尿氨酸以及后續(xù)的衍生物。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色氨酸的這3條代謝通路,都在過敏的發(fā)生發(fā)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今天,我們先來看吲哚們。
當(dāng)色氨酸進(jìn)入消化道后,在人體自身和腸道菌群的作用下,會生成吲哚類物質(zhì)。
而這些吲哚類物質(zhì),能夠和腸道細(xì)胞上的芳香烴受體結(jié)合,從而能對腸道屏障起到調(diào)節(jié)作用。
研究發(fā)現(xiàn),給無菌小鼠喂食吲哚,能夠促進(jìn)多種腸道緊密因子的表達(dá)。
這些進(jìn)食了吲哚的小鼠,更不容易出現(xiàn)腸漏的狀況。
在誘導(dǎo)腸炎的處理后,吲哚組小鼠的死亡率,也要遠(yuǎn)低于對照組。
除了吲哚,吲哚丙酸也能夠增強腸道屏障。
但吲哚丙酸的生成,需要依賴特定的腸道菌群。
我們知道,過敏患者腸道菌群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缺乏梭菌。
而研究發(fā)現(xiàn),特定梭菌,比如產(chǎn)芽孢梭菌(clostridiales sporogen),生成的吲哚丙酸,恰恰能維持腸道的屏障。
動物試驗也發(fā)現(xiàn),給小鼠補充丁酸梭菌,能夠減少小鼠的過敏反應(yīng)。
值得一提的是,微生物對色氨酸的代謝作用,不僅限于腸道。
皮膚菌群代謝色氨酸生成的吲哚三乙醛,也具有抗過敏的效果。
色氨酸的一些代謝產(chǎn)物能夠抗過敏。
影響代謝的,除了菌群,可能還包括色氨酸本身的形式。
食物和補充劑中的色氨酸形式,大多為L-色氨酸。
而一些益生菌能夠產(chǎn)生D-色氨酸。
研究發(fā)現(xiàn),從益生菌中懸液中提取的D-色氨酸,能夠提高腸道菌群的多樣性和腸道中的調(diào)節(jié)性T細(xì)胞,從而抑制過敏引起的炎癥反應(yīng)。
小結(jié):
1.色氨酸的代謝和過敏性疾病有著重要的關(guān)聯(lián);
2.色氨酸代謝生成的吲哚、吲哚丙酸等物質(zhì)能增強腸道屏障;
3.過敏人群常常存在腸道梭菌的缺乏,而健康的腸道屏障依賴于特定菌群合成的吲哚類物質(zhì);
4.從益生菌中提取出的D-色氨酸,具有抗過敏的特性。
5.調(diào)節(jié)菌群、補充特定的吲哚類物質(zhì)、補充D-色氨酸,或許是可行的治療過敏的方法。
-End-
參考:
Dietary and Microbial Determinants in Food Allergy. (2020). https://doi.org/10.1016/j.immuni.2020.07.025
Commensal Bacteria-Dependent Indole Production Enhances Epithelial Barrier Function in the Colon. (2013).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835565/
Oral administration of Clostridium butyricum CGMCC0313-1 inhibits β-lactoglobulin-induced intestinal anaphylaxis in a mouse model of food allergy. (2017).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322677/
A tryptophan metabolite of the skin microbiota attenuates inflammation in patients with atopic dermatitis through the 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 (2019). https://www.jacionline.org/article/S0091-6749(18)32777-5/abstract
D-Tryptophan from probiotic bacteria influences the gut microbiome and allergic airway disease. (2017).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7670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