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同,1018至1079年,字與可,號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稱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縣(今屬四川省綿陽市鹽亭縣)人。他與蘇軾是從表兄,以學(xué)名世,擅詩文書畫,深為文彥博、司馬光等人贊許,尤受其從表弟蘇軾敬重。文同以善畫竹著稱。他注重體驗,主張胸有成竹而后動筆。他畫竹葉,創(chuàng)濃墨為面、淡墨為背之法,學(xué)者多效之,形成墨竹一派,有'墨竹大師'之稱,又稱之為'文湖州竹派'。'胸有成竹'這個成語就是起源于他畫竹的思想。
《墨竹圖》以倒垂竹枝為主體,竹葉和竹枝從左上方垂下,出枝微曲取橫空之勢,著葉不多,但疏密有致,其莖多新枝,竿、節(jié)、枝、葉均以水墨單色一筆畫出,生趣蓬勃。在宋代文人眼中,竹可以言志,更可以寄情,由此可見文同創(chuàng)作這幅畫的目的是宣泄情感和抒發(fā)胸懷。
在用墨方面,《墨竹圖》中的竹竿墨色偏淡,突出了竹葉的形態(tài),主次分明。竹葉在墨色的處理上顯出了墨分五色的繽紛之感,視覺效果極佳。文同以濃墨畫出了竹葉的正面,又以淡墨渲染出竹葉的背面,使竹葉有了立體感。
王直題詩
陳循德題詩
竹子常被文人高士用來表現(xiàn)正直的氣節(jié)和純潔的思想感情。文同的墨竹不僅象征了情操高尚的君子,同時也是他自我人格的隱喻,借竹枝的挺拔和竹葉的飄逸來抒發(fā)內(nèi)心情感。在宋代文人的眼中,竹可以明志,亦可以寄情,文同創(chuàng)作這幅畫的目的也是抒發(fā)文人情懷。
高清圖片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