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中藥大黃是通便的,因為威猛通便力量大綽號叫將軍。即便是優(yōu)質(zhì)的大黃,價格也不貴,但卻不能因價格而小看了大黃,在解決便秘、便血、活血止痛、治療肝病方面有著良好的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
民間流行一種偏方,就是用少許生大黃或者番瀉葉泡水沖服治療便秘。這種辦法的確可以短期內(nèi)取得一些效果,但由于并沒有從根本解決便秘的病根,因此服用久了之后反而會造成依賴性,喝了就通,不喝就不通?;蚴且婚_始有效,時間久了就無效了,甚至形成更嚴重的便秘。
首先大黃是寒性瀉熱通便活血祛瘀涼血解毒利肝膽去黃疸藥,適用于熱性便秘,即大便干,沒什么水分且非常臭穢不堪。
或用于感冒、流感、支原體、陽之后發(fā)高燒而大便多日不通,一般是用含有大黃的大承氣湯。而一般的習慣性便秘都是用成藥麻仁潤腸丸。
1.麻仁潤腸丸
麻仁潤腸丸:火麻仁、苦杏仁(去皮炒)、大黃、木香、陳皮、白芍
用于腸胃積熱便秘,這類人飯量沒有特別受到影響,或者是喜歡吃肉不愛吃菜。
具體表現(xiàn)是胸腹脹滿容易噯氣,屁少卻臭,大便秘結(jié)水分少,有時腹部有脹痛。
麻仁潤腸丸以脂質(zhì)豐富的火麻仁為主藥,火麻仁具有潤腸通便的功效。和大黃不同的是,大黃屬于促進腸胃蠕動并減少腸道對糞便中水分的吸收從而達到通便的效果,而火麻仁是滋潤,使大便油滑易排出。
因此古人組方劑時常將大黃同芒硝、火麻仁配伍,否則大有鋼刀不開刃的意思。因為芒硝是可以稀釋大便,而火麻仁可以潤滑糞便,因此再加上促進腸道蠕動減少水分吸收就達到了強烈的的通便效果,為開刃之快刀。
苦杏仁是常用的鎮(zhèn)咳藥,但除了鎮(zhèn)咳喘,苦杏仁也有一定的潤肺、潤腸通便的功效,因此能輔助火麻仁和大黃通便。況且肺與腸是表里關(guān)系,二者相互影響,長期便秘容易形成肺燥。同理,肺燥也易形成腸燥,因此杏仁兼潤肺、腸。
木香搭配陳皮二者合用,意在發(fā)揮消積食促消化、促進食欲以及行氣止痛的作用。白芍養(yǎng)血活血養(yǎng)肝止腹痛,并且稍稍有點潤腸通便的作用。
相比單用大黃、番瀉葉那種偏方,顯然麻仁潤腸丸要更好一些。但是上文已經(jīng)把大黃和火麻仁潤腸通便的原理通俗的給解釋了,因此認真看的讀者會明白麻仁潤腸丸也并非是久用的藥。但如果是老年性習慣性便秘,歲數(shù)也很大了,需要維持性治療的,則推薦五仁潤腸丸。
非維持性治療的,當麻仁潤腸丸服用至每天都能大便時則換其他中成藥為宜,比如下面的這些。
2.黃芪顆粒/黃芪口服液
黃芪顆?;螯S芪口服液,成分中就是黃芪。黃芪并沒有潤腸通便的作用,但黃芪能補氣,因此適用于氣虛便秘。
氣虛便秘表現(xiàn)為容易出虛汗、汗出怕風、平時也容易怕冷、容易疲倦,便秘的時候用力排便也容易出一身汗,或有胃下垂、脫肛的病史。這類人適合用黃芪顆粒。
由于補氣需要一個過程,因此初服用黃芪效果不明顯,可先用黃芪搭配麻仁潤腸丸或通便靈膠囊一同服用,然后逐漸減少麻仁或通便靈,直至去掉,然后繼續(xù)口服一段時間的黃芪補氣。
如果氣虛有合并嚴重的體力不足、食欲不振,或排便時其實并不干燥,只是三四天一排,那更適合用補中益氣丸來補氣通便。
3.蓯蓉通便口服液
蓯蓉通便口服液:肉蓯蓉、何首烏、枳實(麩炒)
用于腎虛便秘,腎虛便秘者可直接用,不需要服用麻仁潤腸丸。方中蓯蓉為主要,具有補腎潤腸的功效,適用于便秘伴發(fā)腰膝冷痛,腰腿無力,陽物不舉而遺精。女子白帶異常、經(jīng)少等。何首烏輔助蓯蓉補腎兼益毛發(fā),炒枳實行氣止痛通大便。
4.桂枝茯苓丸
桂枝茯苓丸由桂枝、茯苓、桃仁、牡丹皮、赤芍組成,是活血祛瘀消腫塊通便藥。
其中桃仁發(fā)揮著主要的活血祛瘀通大便的作用,赤芍、丹皮輔助活血祛瘀,并有一點點助通便的作用。茯苓利濕,在這里有促進瘀血外排的作用。桂枝溫通血脈輔助活血兼以散寒助推行氣行血。適用于便秘伴發(fā)經(jīng)閉、痛經(jīng)、或有肝病、心腦血管瘀血證。
如果女子月經(jīng)不調(diào)而便秘,適合搭配逍遙丸或加味逍遙丸一同服用。有肝病的適合搭配小柴胡顆粒一同服用,兼以疏肝調(diào)肝。
辯證不明,吃藥枉費,不如不吃,否則該說中藥只是安慰劑而不能治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