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
想法
教育
報考
動態(tài)
高中生日簽
關注高中生,關注高考報考
如今,大多數(shù)家長都期盼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而這一心態(tài)也引發(fā)了家長的焦慮。
于是,家長便為每天孩子制定自以為合適的“學習計劃”:
每天完成幾套試卷、每天花幾個小時在相應的學科、每天背誦幾個英語單詞甚至每天記憶幾個數(shù)理公式。
而在這一系列看似合理的通往學霸的路上,卻忽視了孩子自身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因為只有自己才是最了解自己的。
放開手,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習慣,這才是最重要的。
我國教育家葉圣陶曾言:“積千累萬,不如養(yǎng)個好習慣?!?/p>
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孩子學習興趣,幫助孩子更快的掌握學習的知識,而且所掌握的知識也更有深度,更有利于思維的發(fā)散。
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說幫助孩子一輩子,讓以后的學習更輕松。
那良好的學習習慣該如何培養(yǎng)呢?下面我會針對這個問題提供三個思路作為參考,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01引導孩子學會自己制定學習計劃
眾所周知,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特點,有的擅長記憶知識點,有的擅長邏輯推理。
當然了,每個孩子也有自己擅長的學科,有些男孩享受數(shù)理的解題過程,有些女孩更喜歡分析寫作。
而作為家長,往往只能通過孩子的每門功課的成績,判斷孩子對這門學科的擅長程度,卻不能顧及到孩子每門學科的具體知識點的掌握程度。
而在此時,針對性的學習計劃就顯得尤為重要。
比如說有的孩子很擅長幾何知識,但代數(shù)不好所以數(shù)學成績不高,大多數(shù)家長并無法很好地判斷,還在讓孩子做很多很多試卷,但并沒有針對性的訓練輔導。
這時候,引導孩子學會自己制定學習計劃便顯得尤為重要,因為他們往往比您更了解自己的優(yōu)勢與劣勢,制定出更合理的計劃。
02培養(yǎng)孩子的思考與反思能力
現(xiàn)在學校的考試越來越多,從周測、月測、期中測到期末測,經過大大小小的測試,您是否只是關注孩子試卷上的分數(shù)?您還看過孩子的錯題是否有一些共性嗎?是不是之前周測錯過的同類型的題月測又錯了呢?
很多家長可能將此歸結為馬虎,孩子也說這就是不小心粗心算錯了。
其實不然,這不是簡單的粗心,而是可能在解題思路上出現(xiàn)了問題。即使是簡單的運算,計算時的不良習慣也可能是出錯的“罪魁禍首”。
舉一個在身邊經常見到的例子,很多孩子在演算過程寫的很亂,自己還沒有算完這一題就看不清上一步驟得到的結果,而這樣一步步下來,最終結果就很容易出錯。
因此,培養(yǎng)孩子反思的習慣,讓他們真正能夠找到錯題的“真兇”,這樣就會事半功倍。
03學會歸納總結與舉一反三是關鍵
大家都有所聽說過學霸筆記和狀元錯題本吧,而筆記和錯題本大多數(shù)孩子都有,但是很多都是為了應付老師的檢查和家長的抽查,實則并沒有發(fā)揮到它們的效用。
一本上百頁,別說家長不想看,孩子也不愿意翻。
要想讓它們的效用最大化,“去粗存精”便十分重要。
而如何“去粗存精”呢?
這便需要在記錄前反復琢磨這道題,抓住“題眼”,揣摩出題者意圖及其背后蘊含的知識點,將這一過程仔細的記錄下來,這往往比將大量的習題放入錯題庫更加有效。
做筆記亦是如此,將自己容易忽視的與老師課上反復強調的考點列入筆記中,而不是簡單地泛泛摘抄書本。
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孩子學會歸納總結與舉一反三。
04總結
培養(yǎng)孩子好的學習習慣往往比強迫孩子做題更重要,這才是學的更好的“捷徑”。
1、引導孩子自己針對自己的弱點和弱勢學科,由孩子自己訂立學習計劃,而不是替代孩子訂立學習計劃。
2、培養(yǎng)孩子思考與反思的能力,反思自己是否有不恰當?shù)牡男×晳T,不拿馬虎粗心作為借口。
3、鼓勵孩子學會歸納總結和舉一反三,錯題本和筆記應記錄的“去粗存精”,體現(xiàn)自己的思考過程和易錯點,而不是為了應付檢查的機械式摘抄。
強迫孩子學習,為孩子“訂計劃”,不僅可能影響與孩子的關心,更可能讓孩子產生叛逆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