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上過學,當我教女兒時不知要怎么表達,但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讓她在實踐中成長。”
這部泰國公益短片《鳳梨的故事》,由一個真實的故事改編,講述的是一對母女相依為命,母親以售賣現(xiàn)切水果為生。這位母親沒上過學,不知道該怎樣教育女兒,唯一能做的,就是讓女兒從生活中學習。
最終,這位母親用自己最簡單樸實的方式,教會女兒獨立思考、獨立實踐,靠自己去尋求解決問題的能力。
故事的開始,母親削著芒果,女兒坐在一旁想幫媽媽切菠蘿,卻怎么也切不開;
▼
母親看著一臉擔憂無奈,于是放下了手中的芒果,從籃子里拿了一個菠蘿;
▼
女孩看到媽媽這一動作,停了下來。母親示范著切下菠蘿的頂部,女兒恍然大悟;
▼
媽媽做一步,女兒跟著做一步,菠蘿切好后,兩人會心一笑;
▼
畫面一轉(zhuǎn),鏡頭切換到了校園門口,放學后的孩子們齊奔向賣雪糕的小推車,爭先恐后地買雪糕吃,小女孩靜靜的杵在一旁看著,而這一幕卻被母親看在了眼里;
▼
母親低頭看向錢盒,里頭只有三枚硬幣和幾根皮筋……
▼
一轉(zhuǎn)眼到了深夜,女孩等媽媽等到睡著了,媽媽回來后,坐在床邊看著熟睡中的女兒,心里滿是心疼歉疚。
于是默默起身走進廚房,決定為女兒做一根特殊的冰棍……
▼
第二天中午,母親從裝滿冰塊的盒中取出“冰棍”遞給女兒,女兒吃得一臉滿足。
于是她問女兒:“味道怎么樣?比冰淇淋好吃對吧?”
女兒邊吃邊回答:“對?。『贸?,也許我們應該做來賣?”
▼
母親用贊許的眼神看著女兒,
女兒一副“真的可以嗎?”的表情看著媽媽;
▼
說干就干,女孩背著媽媽為她準備的菠蘿冰棍走向了菜市場;
▼
女孩邊走邊問,“有人要買菠蘿冰棍嗎?”
可到最后冰塊都化了也無人問津。
▼
女孩滿臉委屈的問母親:“媽媽,為什么沒有人買我的冰棍?”
母親彎下腰來,看著女兒回答道:“你應該去市場,看看別人怎么賣他們的東西。”
▼
于是女孩又一次邁入市場,認真的觀察別人是怎么賣他們的東西的。
忽然,女孩都明白了!
▼
女孩興奮地跑回家里,拿出一張紙開始邊寫邊涂鴉。
然后貼在了冰棍盒上;
▼
第二天,女孩背著冰棍去了菜市場,邊走變喊:“快來呀~嘗起來像雪一樣的菠蘿冰棍,一支5泰銖,三支10泰銖。”
瞬間大家都來買她的冰棍了!
▼
影片最后,小女孩騎著自行車賣冰棍,一按車鈴,小朋友們一擁而上,冰棍瞬間賣光了。小女孩抬起頭,看見母親正在階梯上看著她,兩人相望而笑。原來,每次小女孩賣冰棍的時候,母親都在某個不起眼的角落里,默默的看著。
▼
她說:“我很開心她從中學到了經(jīng)驗,還學到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一天我不在她身邊了,我也相信她能過得很好?!?/span>
▼
短片雖然只有短短的三分鐘,卻讓人心深深被觸動,家庭環(huán)境對于后代的成長至關重要,但與財富、地位以及受教育程度并無太大關系。一個人格健全、內(nèi)心富有的孩子背后,一定有個溫暖有愛的家庭環(huán)境,這樣的家庭不一定多富有,或許如同短片中的家庭一樣。
孩子的能力,需要家長的放手,才能慢慢培養(yǎng)出來。給孩子多一點愛,多一點信任,我們大人能做的是陪伴孩子成長,而不是替他成長。
片中的這位小女孩,名叫Achara Poonsawat,現(xiàn)在她已經(jīng)長大成人,上了泰國最好的大學之一 —— 博仁大學,并于2013年順利畢業(yè)。
全片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