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個時候,在嚴嵩那里買到官職的戚繼光開始了他抗擊倭寇的生涯。戚繼光赴浙江就任時,東南沿海正值倭寇蹂躪猖獗,把悲觀和惶惑帶給明朝市民,南京12萬駐軍竟對幾千名倭寇毫無對策。這種世界戰(zhàn)爭史上罕見的情況讓戚繼光焦慮。
他到了浙江,先檢閱那兒的軍隊,發(fā)現(xiàn)軍隊紀律松散,根本不能夠打仗,就決心招募新軍。他一發(fā)出招兵命令,馬上就有一批吃夠倭寇苦的農(nóng)民、礦工自愿參軍, 還有一些愿意抗倭的地主武裝也參加了進來。戚繼光組織的新軍很快發(fā)展到4000人。他有條不紊地實施建軍方案,明確官兵的職責,統(tǒng)一武器的規(guī)格,尤其是確 立鐵一般的軍法,以此端正軍隊的作風。
戚繼光是個精通兵法的將領,他懂得兵士不經(jīng)過嚴格訓練是不能上陣的。他根據(jù)南方沼澤地區(qū)的特點,研究了陣法,親自教兵士使用各種長短武器。經(jīng)過他嚴格訓練,這支新軍的戰(zhàn)斗力特別強?!捌菁臆姟钡拿麣庠谶h近傳開了。
戚繼光為了改變裝備的劣勢,開始重新采用“包鋼”技術,他仿制日本長刀鍛造“戚家刀”。這種刀的刀身類似日本刀,不過長度要比日本長刀短小,有八十到九十厘米左右,而且為了適合明軍的使用習慣,刀柄有一個向下的弧度,這使得明軍在兵器上擁有了對抗能力。
為了對付日本武士的靈活散攻戰(zhàn)術,戚繼光創(chuàng)造了“鴛鴦陣”?!傍x鴦陣”是一種七個人或九個人,甚至是十一個人一組的陣法。其中七人陣法是中間一個拿狼筅 (砍下來的大竹子),中間這個人身高馬大,拿一個茅竹,兩邊兩個人是長槍手,長槍手的兩邊是兩個盾牌手,拿盾牌,拿腰刀,這看來是一種攻防兼?zhèn)涞年嚪ā?br>
《紀效新書》中明確記載了以十一人為一隊的陣法,居首一人為隊長,旁兩人夾長盾,又次二從持狼筅,復次四人夾長矛、長槍,再次二人夾短兵。陣法可以隨機應變,變縱隊為橫隊即稱兩儀陣,兩儀陣又可變?yōu)槿抨嚒?br>
過了幾年,倭寇又襲擊臺州(今浙江臨海)一帶,戚繼光率領新軍趕到臺州。倭寇在哪里騷擾,他們就打到哪里。那些亂七八糟的海盜隊伍,哪兒是戚家軍的對 手,交鋒了幾次,戚家軍每次都取得勝利。最后,倭寇在陸地上無法立足,被迫逃到海船上,戚繼光又用大炮轟擊。倭寇的船起了火,大批倭兵被燒死或掉到海里淹 死,留在岸上的也只得乖乖投降。倭寇見到浙江防守嚴密,不敢再侵犯。
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進攻桃渚、圻頭,戚繼光緊急率兵 至寧海,扼守桃渚,大敗倭寇于龍山,并追敵至雁門嶺。后來倭寇乘虛分兵突襲臺州,當時在臺州聚集之倭尚有萬余,船只五百多艘,而戚繼光卻在臺州先后九戰(zhàn)皆 捷,四月破敵于花街,五月取得“白水洋大捷”,取得如此功績,臺州軍民曾刻碑以紀之,而與此同時總兵官盧鏜、參將牛天錫又破倭寇于寧波、溫州,自此浙江東 部的倭寇被平定。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倭寇大舉進犯福建,當時的寧德城已經(jīng)屢次被倭寇攻破,在距城十里有一橫嶼島,四面皆為 水路險隘,倭寇以其作為大營。附近明軍官軍不敢出擊,雙方對峙達一年多。新到的倭寇又一路在牛田(今福清東南)扎營,另一路在興化(今莆田)扎營,東南互 為聲援。閩中各地連告急,胡宗憲復檄戚繼光率軍前往剿之。
戚繼光決定先進攻橫嶼,乘潮落水淺,“戚家軍”每人持草一束,填壕而進,大 破橫嶼的倭寇巢穴,斬首二千六百。后戚繼光引軍至福清,擊破牛田倭寇,并乘勝追敵直致興化,連克倭寇六十營,斬首千余人。直到平明大勝入城,興化的軍民才 知道“戚家軍”的到來,當?shù)匕傩张>苿趲煵唤^。
大勝之后,戚繼光回師浙江,在到達福清時,正遇倭寇自東營澳登陸,“戚家軍”于此又斬敵二百余人。此時廣東總兵劉顯亦屢破倭寇,閩中倭寇已被肅清。同年,從福建敗走的倭寇,進犯臺灣雞籠一帶,也被當?shù)?a target="_blank">高山族人民擊退。
在戚繼光回到浙江之后,毛海峰率倭寇攻下平海衛(wèi),此時俞大猷已經(jīng)被朝廷解禁復出,被任命為福建總兵官,戚繼光副之。
在平海城陷后,總兵劉顯所率軍少,不敢進攻,而此時俞大猷軍也不想進攻,認為需等待大軍合圍平海方可發(fā)起進攻。終于在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四月, 戚繼光率領浙江兵至平海,大軍匯集之后,巡撫譚綸將中軍,劉顯在左,俞大猷居右,合力進攻平海。戚繼光為先鋒先行,左右軍隨后而進,此戰(zhàn)斬寇首二千二百 級,解救被掠者三千人。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二月,倭寇余黨重新糾集新倭萬余人,連續(xù)圍困仙游數(shù)日。戚繼光率軍出擊,大敗倭寇 于仙游城下,又乘勝追寇而敗之于王倉坪,斬寇首數(shù)百級,其余大多墜崖而死,剩下的數(shù)千倭寇逃到漳浦蔡丕嶺,此時戚繼光兵分五哨,率士卒身持短兵攀至崖上, 俘斬倭寇數(shù)百人。
同年十月,潮州倭寇二萬人與大盜吳平軍相互成掎角之勢以對抗明軍,俞大猷率軍大破敵于海豐,殘余倭寇奪漁船逃入海 中,俞大猷和部將湯克寬又連破吳平數(shù)次,迫使吳平歸降。未幾,吳平又重新造反,并于嘉靖四十四年(1564年)秋入犯福建,俞、戚二將“雙劍合璧”,俞大 猷率領水軍,戚繼率領陸軍,再次擊敗吳平??苡谀习模源舜蠊珊?芙圆羝?,危害已久的倭患終被蕩平。
外敵還是黑幫:不得不說的倭寇“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這句話是戚繼光將軍說的。詩句中的“但愿海波平”,所指的就是希望平定倭寇之患。
真假難辨的外敵與黑幫元末時天下大亂,就有一些日本武士來到中國沿海地區(qū)活動,而明代的倭患也早在明初便已開始。明政府曾在遼東到浙江、福建再直達廣東 的漫長沿海筑建海防來進行防御。由于明初的國力“較為強盛”,太祖皇帝對外的態(tài)度也比較強硬。自洪武二年(1369年)開始,明廷曾數(shù)次向日本派出使節(jié)質(zhì) 問當時的日本政府,足利良懷當時還是承認了錯誤,但由于日本內(nèi)亂,無法徹底解決??軉栴}。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雙方協(xié)定:“日本十年一 貢,人止二百,舟止二艘,不得攜兵器,違者以寇論。”并命令日本政府禁止入寇。永樂初年,室町幕府曾幾次向明朝進貢和幫助剿滅??堋5镁安婚L,在永樂十 七年(1419年),雙方在遼東發(fā)生大規(guī)模武裝沖突,此役中明軍都督劉榮率軍取得斬敵七百四十二,生擒八百五十七人的戰(zhàn)績。在宣德年間以后,雙方又重新恢 復了邦交關系。日本恢復對明朝的朝貢,但日本的一些貢使和隨員在貢船中夾帶私貨進行販賣,從中牟利,還不斷的與沿海居民發(fā)生沖突。而另一方面,在《大明 律》中明確規(guī)定:“凡將牛、馬、軍需、鐵貨、銅錢、緞匹、稠絹、絲綿出外境活賣以及下海者杖一百”,“若將人口、軍器出境及下海者絞?!毖睾5貐^(qū)的居民和 商人下海幾乎都是犯法,別說和國外通商互利了,終于在嘉靖年間,矛盾被不斷激化,由于此時明朝國力衰退,朝廷的奸臣當?shù)?,而日本國?nèi)也戰(zhàn)亂不斷,明朝的海 患達到了頂點。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