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征倭寇
岑港之戰(zhàn)
公元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倭寇進犯樂清、瑞安、臨海等地,率軍前往救援,但因為道路隔絕而沒有來得及,朝廷也因此不治戚繼光的罪。而后,汪直余黨作亂于岑港,與俞大猷兩軍會合,前往圍攻。但很長時間都沒有攻下來,于是朝廷將戚繼光、俞大猷等人全部罷免,讓其帶罪殺敵。駐守在岑港的倭寇抵御不住戚繼光與俞大猷的進攻,于是打算逃走。
公元1558年(嘉靖三十七年)倭寇造好了大船,準備駕船夜遁,和俞大猷趁機發(fā)動進攻,擊沉倭寇大船,余黨向閩南逃竄。從岑港逃走的倭寇又在臺州燒殺搶掠,給事中羅嘉賓等人彈劾戚繼光故意放走岑港的倭寇,有通倭的嫌疑。正要準備治罪,卻因平定汪直的功勞而復官,守衛(wèi)守臺、金、嚴三郡。
到浙江赴任后,發(fā)現(xiàn)衛(wèi)所的將士作戰(zhàn)能力一般,而金華、義烏的人比較彪悍,于是前往招募了三千人,在戚繼光的指導訓練下,將其練成一支精銳的部隊,后稱“戚家軍”。根據(jù)南方多沼澤的地理特點制定陣法,又給他的部隊配備火器、兵器、戰(zhàn)艦等裝備,戚家軍因此名聞天下。
臺州之戰(zhàn)
公元1561年(嘉靖四十年)倭寇大舉進攻桃渚、圻頭等地,率軍扼守桃渚,于龍山大破倭寇,一路追殺至雁門嶺。倭寇遁走之后,趁虛襲擊臺州,一馬當先手刃倭寇首領(lǐng),余黨走投無路,全部墜入瓜陵江淹死。而圻頭倭寇竟又來侵犯臺州,率軍于仙居將其全殲。臺州大捷后,官升三等。而后,閩、廣一帶的倭寇流入江西一帶作亂,總督胡宗憲無法平定,于是讓戚繼光來增援,率軍于上坊巢將其擊破,倭寇奔走建寧,引軍回浙江。
福建之戰(zhàn)
公元1562年(嘉靖四十一年)倭寇進犯福建,并聯(lián)合福寧、連江等地的倭寇,先后攻陷壽寧、政和、寧德等地,從廣東南澳方面侵略的倭寇聯(lián)合福清、長樂的倭寇攻陷玄鐘所,并進犯龍巖、松溪、大田、古田、莆田等地。
倭寇聲勢浩大,當?shù)毓佘姴桓疫M攻,于是胡宗憲傳令讓戚繼光帶兵剿賊。領(lǐng)命后引兵先進攻橫嶼,橫嶼四面水路險隘不易通行,命將士們每人手持一束稻草,填壕而進,大破橫嶼倭寇,斬首兩千二百余級。而后,乘勝追擊,殺至福清,搗毀牛田,端了倭寇巢穴。倭寇余黨慌忙逃往興化,也不停歇,一路狂追,又搗毀倭寇據(jù)點六十余營,斬首無數(shù)。
平定福建倭患后班師回浙江,行至福清,遇見少量倭寇從東營澳登入,率兵急攻,斬首兩百人。經(jīng)過幾番戰(zhàn)斗,閩廣一帶的倭寇幾乎被殺光。
興化之戰(zhàn)
回到浙江后,從日本國本土而來的新的倭寇又伺機侵略,他們?nèi)藬?shù)日益壯大以后,襲擊興化,但圍攻了好幾個月都沒有攻下來。而此時劉顯派了八個人帶著書信到興化傳達信息,被倭寇攔殺,倭寇就換上劉顯使者的服飾騙開城門,趁機攻陷了興化城。 倭寇攻陷興化后,劉顯率兵逼近興化,但因為兵少,劉顯不敢擅自攻城,卻因此被彈劾,背負罪名。而福建總兵俞大猷也表示需要有大軍合圍。
公元1563年(嘉靖四十二年),朝廷以譚綸為右僉都御史,巡撫福建前來支援,而都指揮歐陽深卻中了倭寇埋伏搏戰(zhàn)而死,倭寇遂占據(jù)平海衛(wèi)。四月率領(lǐng)浙江兵前來支援。到后,譚綸立刻籌備對倭寇的總攻,先在各海道上環(huán)立柵欄阻斷倭寇歸路,而后譚綸以劉顯為左軍,俞大猷為右軍,譚綸自領(lǐng)中軍,以為先鋒,圍攻平海衛(wèi),一舉告破,斬首兩千余級,等率兵追擊,倭寇道路不通,又被斬殺三千多人。于是劉顯等復興興化。朝廷以戚繼光先前橫嶼大戰(zhàn),錄前后戰(zhàn)功,任為都督同知,世廕千戶,代替俞大猷為總兵。
仙游之戰(zhàn)
公元1564年(嘉靖四十三年)二月倭寇余黨糾合一萬多人圍攻仙游,打了三天率兵前往解圍,倭寇敗走,率軍追擊,追至王倉坪,斬首百余級,不少人都墜于懸崖摔死。余黨數(shù)千人逃走占據(jù)漳浦蔡丕嶺。分五哨(古代軍事編制單位)將士攀巖而上,與倭寇短兵相接,連俘帶殺一百多人。剩下的倭寇劫掠漁船逃到海上,而后侵擾福寧,率領(lǐng)李超等前往將其擊敗,又乘勝追至永寧,殺死三百多人。
同年潮州倭寇聚眾二萬,與海盜吳平互為犄角之勢劫掠潮州,俞大猷率兵殺敗倭寇,并將吳平招降,讓吳平駐扎在梅嶺。但不久之后,吳平糾合被明軍擊敗的流散倭寇一萬多人,伙同林道乾、曾一本先后在走馬溪、泊浦澳登陸,洗劫南村堡和港口村。即刻率軍前來圍剿,吳平得知后放棄之前據(jù)守的梅嶺,集合大船一百多艘,逃入南澳,并修筑大寨防御。
公元1565年(嘉靖四十四年)俞大猷率領(lǐng)水軍,率領(lǐng)步兵,二人合力圍剿吳平,吳平破敗,孤身逃往鳳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