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聚餐,原本愉快熱烈的氣氛,卻因一位朋友的“酒后真言”熄了火。
大家都在討論怎樣買票回家,給爸媽送點什么。朋友小宇卻一言不發(fā),悶頭喝酒。
有人不識趣地問:“你幾號回去?團購藍罐曲奇,要不要一起?”
他說:“買什么他們都要挑毛病,貴了、難看、不實用、沒眼光……懶得買!”
說著說著,這個一米七八的男人,竟然借著酒勁哭了:“我在他們眼里,從來都沒好過,我一輩子小心翼翼討他們歡心,努力讀書,努力找好工作,努力給他們買東買西,可他們永遠都不滿意!我不想回去,在他們面前,一團抹布都比我有價值……夸我一下會死嗎?!”
看著這個名牌大學(xué)畢業(yè),業(yè)務(wù)優(yōu)秀的小伙子就這樣失聲痛哭,心里真是五味雜陳。
有多少孩子都是這樣被父母打擊著,一輩子都在求父母點贊。
前不久,《龍貓》時隔30年登陸中國,無數(shù)人去電影院還了“欠宮老爺爺?shù)囊粡埰薄薄?/span>
作為頂級動畫巨匠,宮崎駿溫暖治愈了全世界。卻唯獨漏了他的兒子——宮崎吾朗。和很多孩子一樣,宮崎吾朗也會在父親打擊下長大的孩子。一次訪談中,宮崎吾朗甚至評價宮崎駿是個0分的父親。
▲宮崎吾朗
年幼的吾朗繼承了父母的繪畫天賦,并夢想能成為父親那樣棒的動畫導(dǎo)演。
宮崎駿認為動畫行業(yè)辛苦,不希望兒子從事動畫,同時,他認為兒子沒有動畫天分,極度看不起兒子的作品。
他憋著一口氣,拿出了第一部作品《地海戰(zhàn)記》,宮崎駿卻在觀影時,眾目睽睽下,中途離場,還寫信批評。
第二部作品《虞美人盛開的山坡》發(fā)布會,宮崎駿在現(xiàn)場毫不留情批評影片,吾朗不得不在尷尬氣氛中,公開謝罪。
之后票房不錯,宮崎駿仍然說:“好歹也給我點壓力呀?!?/span>
宮崎吾朗氣得口不擇言:“可惡,不要給我死太早!”
宮崎吾朗也是倔強,意思是:你等著,我會證明給你看!
沒有人的成長是一蹴而就的,宮崎駿自己也畫過無數(shù)失敗作品, 38歲才出了第一部動畫,還票房慘敗。
《哈爾的移動城堡》說:“愛,不是尋找一個完美的人,而是學(xué)會用完美的眼光欣賞那個并不完美的人?!?/span>
真正的愛,是理解,是欣賞,是鼓勵。
宮崎駿曾被問起:為什么總是在斥責(zé)孩子?他的解釋是:與其讓別人胡亂批評,還不如自己來毒舌。
錯!孩子心里,哪怕全世界都不認可我,只要你認可我,那世界就是完整的,我就有力量砥礪前行。
就像《哈爾的移動城堡》中說的:“只要你一個肯定,我就足夠勇敢?!?/span>
打擊不是教育,更不是愛。
那些一生都在求父母點贊的孩子,心里到底有多苦?
2017年,搜狗登陸美國紐交所,對于CEO王小川來說,他付出的十八載春秋,終于開花結(jié)果。
人生里程碑時刻,現(xiàn)場的母親卻說:“才50億,看看人家騰訊阿里?!?/span>
不知道那時那刻,他心中是否有什么東西悄無聲息地碎了?
文學(xué)家拉伯雷說:“人和人之間,最痛心的事莫過于,你認為理應(yīng)獲得善意和友誼的地方,卻遭受了煩擾和損害。”
如果這個人還是自己的至親,這種痛心應(yīng)該會加倍吧。
王小川的履歷,金光閃閃的學(xué)霸人生:
18歲獲得國際信息學(xué)奧賽金牌,
特招進入清華讀計算機本碩,
27歲成為搜狐最年輕的副總裁,
32歲全面負責(zé)搜狗戰(zhàn)略及運營管理,
40歲搜狗公司赴美上市。
他卻在某訪談時說:“在我媽眼里,她總覺得別人家孩子會這個會那個(總之比你強)。”
▲王小川訪談截圖
有些父母,永遠看不到自家孩子的好,一味苛責(zé)、打擊,以愛之名撕裂孩子渴望價值的心。
負能量場里長大的孩子,都有一個跨不過去的心障。
姜文在十三邀訪談中,罕有地談及人生失敗。
這個眼光犀利、才華橫溢,手捧無數(shù)獎項、頭頂耀眼光環(huán)的男人,竟然說:“我平常是個很不自信的人。”
即使早已晉級卓越人士,內(nèi)心卻有一處是虛的,就像風(fēng)箏飛在天上,卻感覺不到那根線,飛得越高越不踏實。
他說:“我考上中戲她(媽媽)也不高興,我買了房她也不愿意住,我不知道怎么才能讓她看見我做的事高興。有時候我覺得生活沒招,才拍電影假造一生活,我回到現(xiàn)實,面對的是十幾歲一樣的困境?!?/span>
▲姜文訪談截圖
功成名就如姜文,贏得了全世界的贊譽,內(nèi)心卻困在一份求而不得的渴望里。
他的母親前年過世了,他說“她最終也沒夸過我”。
他永遠失去了機會,心里的傷,永遠難以愈合。
作家三毛在《送你一匹馬》書中,記錄了她和父親的故事。
從小,她的父親對她頗為苛責(zé),對她的作品也諸多不喜。
1983年,三毛在《聯(lián)合報》發(fā)表《朝陽為誰升起》,父親讀后,一改常態(tài),留下127字的紙條表達了贊賞。
三毛讀完字條,這樣寫道:
“你留的信,很快地讀了一遍,再慢讀了一遍,眼淚奪眶而出。爸爸,那一剎那,心里只有一個馬上就死掉的念頭。”
接下來這句話,更扎心:
“等你這一句話,等了一生一世,只等你——我的父親,親口說出來,肯定了我在這個家庭里一輩子消除不掉的自卑和心虛。”
父親的認可,是她一生追尋的“道”,那一刻,是“朝聞道,夕可死”的解脫感,似乎生命的任務(wù)業(yè)已完成,死而無憾。
柏邦妮問:“一個人,要多少甜才能填滿心里的苦?”
馬東說:“因為太苦,所以一絲甜就夠了?!?/span>
父親的一句肯定,是那漫長苦澀里的一絲甜,如煙火般頃刻照亮了人生。
她說:“這一生,丈夫欣賞我,朋友欣賞我,手足欣賞我,都解不開我心里那個死結(jié)。對我來說,一生的悲哀,并不是要賺得全世界,而是要請你欣賞我?!?/span>
童年時期對心理的影響極其深遠,在“剛烈與脆弱”,“自卑與自負”之間搖擺的三毛,最終以自殺的方式離開世界,也許,與此不無關(guān)系。
常常被打擊的孩子,不僅心里苦,一生都在求父母點贊,同時也因為安全感與價值感極度匱乏,讓他們一輩子都活在自卑里,總是認為自己不夠好,配不上這個世界。
真正能使孩子健康成長的,是孩子內(nèi)心的力量。如何把父母的期望內(nèi)化為孩子自己的力量?如何對待孩子成長中的缺點?
唯一的途徑是理解、鼓勵和愛。
掌握好批評的度
父母要與孩子建立好的連接關(guān)系,《他人的力量》一書告訴我們,好的連接關(guān)系,贊揚和批評的比例是6:1,而壞的連接關(guān)系,贊揚和批評的比例是1:3,以至更低。
用正面的語言
《正面管教》一書講到,父母要善用正面的語言教育孩子,切忌辱罵和人身攻擊,也盡量少使用否定的語句。
我參加過一個正面管教的心理講座。
開課前,有個互動游戲:講師說指令,大家照做。
兩組指令,意思完全相同,區(qū)別是,一組用正面的語言,一組用負面的語言。比如:“請坐下”和“不要站著”。
游戲結(jié)束,心被狠狠戳中,負面的語言,特別刺耳,人不由自主地焦慮、緊繃、防御。
對事不對人
《他人的力量》一書說,好的連接關(guān)系,并不是沒有批評,而是批評具有建設(shè)性,對事不對人。
許多父母,動不動罵孩子“笨死了”,“你就是不如某同學(xué)好”,這種話,要么是發(fā)泄,要么是挑刺,根本不是教育。
教育是和孩子一起找到問題,分析原因,提出建設(shè)性的意見和幫助。
父母的心態(tài)
生存于世,父母難免有許多壓力和情緒,孩子常常無意中成了出氣筒。
孩子有缺點,不是不能批評,而是批評孩子的時候,父母的心態(tài),是出于愛,還是出于泄憤。
遇到問題,先克制兩秒,用接納的心,寬容的態(tài)度,善意提醒。
李宗盛有一首長達6分多鐘的歌《新寫的舊歌》,無數(shù)人聽得淚流成河。
滄桑的歌聲里,父子間的隔閡、從未得到認可的遺憾、漫長一生無解的心結(jié)。與其說是“言和”,不如說是“奈若何”。
這也是多少人內(nèi)心,想說不能說的苦。
無數(shù)影視劇里,都有一個大boss,看似強大無比,其實,內(nèi)心有個大窟窿,傾其一生都在表演,只為向父母證明“我不差”。
父母是孩子的來路,亦是孩子的歸途。
我們要明白,無論子女長到多大多老,無論世間獲得的名利多么耀眼,他們的內(nèi)心里,最珍貴的,不過是來自父母的那份欣賞與肯定。
*作者:云開,高級研發(fā)工程師,自由撰稿人,愛孩子愛寫作的寶媽,左手研發(fā),右手文藝,相信唯有內(nèi)心肥沃,夢想才會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