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群雄分爭南北朝
南北朝 皇帝簡介
作者:臨風(fēng)回眸
南北朝
(公元420---589年,共170年)
公元420年,東晉大將劉裕廢東晉皇帝而立國建宋,此后的170年間,南方依次經(jīng)歷了宋、齊、梁、陳4個王朝,史稱南朝。北方的北魏于公元439年統(tǒng)一了北部中國,后分裂成東魏、西魏。東魏后為高洋所奪,建立了北齊;西魏后為宇文泰所奪,建立了北周。這5個王朝,史稱北朝,和南朝合稱為南北朝。
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繼東晉十六國大分裂后,形成的南北政權(quán)對峙的時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民族大融合的一個時期。
南朝
南朝為宋、齊、梁、陳四個朝代。建都:建康(南京)
宋 42O――479年。共6O年八個皇帝。
一、武帝劉 裕 永初 3年。
二、少帝劉義符 景平 2年。
三、文帝劉義隆 元加 30年。
四、孝武帝劉駿 孝建 11年。
五、廢帝劉予業(yè) 永元 l年。
六、明帝劉 彧 秦始 8年。
七、后廢帝劉昱 元徴 5年。
八、順帝劉 準 升明 3年。
宋武帝
劉裕(363-422),南朝宋王朝的建立者,即宋武帝,字德興,小名寄奴,原籍彭城(今江蘇徐州)。劉裕少貧困,以樵漁、販履、種地為生。隆安三年(399年)任前將軍劉牢之參軍,隨從鎮(zhèn)壓孫恩起義,累官至建武將軍,下邳太守。
桓玄篡晉后,劉裕于元興三年(404年)與劉毅、何無忌等自京口起兵,殺桓修,次年擊敗桓玄,迎安帝回建康復(fù)位。劉裕平亂有功,加侍中,進號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鎮(zhèn)京口。義熙四年(408年),更以揚州刺史、錄尚書事入京輔政,獨攬朝權(quán)。義熙五年,南燕的慕容超大掠淮北,劉裕遂興兵北伐。次年追獲慕容超,斬首建康。七年,鎮(zhèn)壓盧循起事軍。八年,消滅劉毅,諸葛長民、司馬休之等,清除異己勢力,鞏固后方。九年,西攻譙縱,收復(fù)巴蜀。十二年,劉裕乘后秦內(nèi)亂,率軍進攻關(guān)洛,北伐后秦,后秦亡。劉裕南返后,加相國宋公九錫之命。安帝死,恭帝即位,征其入輔,封為宋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劉裕代晉稱帝,國號宋,改元永初。
劉裕稱帝前后,注意節(jié)儉,整頓朝綱,抑制豪強,賑濟百姓,禁止豪強封固山澤,實行土斷,精簡僑州郡,還減輕刑罰,興辦學(xué)校,策試諸州郡秀才等。江南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由是得以恢復(fù)發(fā)展,為元嘉之治奠定了基礎(chǔ)。
宋少帝(義符)
即位年十七。徐羨之、傅亮、謝晦以顧命大臣廢殺之,立文帝?!秶反缶V》
宋文帝(義隆)
殺徐羨之、傅亮、謝晦并及檀道濟。元嘉之治。宋、魏交兵。洛陽、虎牢、滑臺三城不守。以彭城為重鎮(zhèn),太子劭弒立,少子駿討誅劭,自立?!秶反缶V》
宋孝武帝(駿)
翦落宗室,昏暴無倫理?!秶反缶V》
宋前廢帝(子業(yè))
宋明帝(彧)
宋明帝(466─472),即劉彧,字休炳。文帝第十一子。466年即位,殘暴昏庸,在位七年,死時三十四歲。
失彭城,以淮陰為重鎮(zhèn)?!秶反缶V》
宋后廢帝(昱)
宋后廢帝(472─477),名劉昱,字德融,南朝宋皇帝。明帝長子,472年即位,在位五年,驕暴無比,一日不殺人,就悶悶不樂,后被蕭道成殺死,死時十五歲。
宋順帝(凖)
年號
紀年 廟號 名字
即位時間
即位年齡 在位
 
年數(shù)
死時
 
年齡
世系
備注
南朝宋世系
永初 420 高祖武皇帝 劉裕 420 58 3 60 祖籍彭城,遷居京口,漢楚元王劉交之二十一世孫 桓玄篡晉,劉裕起兵敗桓玄,迎晉安帝復(fù)位,官侍中、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揚州刺史、錄尚書事。后升相國,封宋公,加九錫。420年廢晉建宋
景平 423 少帝 劉義符 422 17 3 19 武帝長子 以太子繼位,游樂無度,不親政事。424年5月,被司空徐羨之等廢為營陽王,6月被殺
元嘉 424 太祖文皇帝(中宗景皇帝) 劉義隆 424 17 30 47 武帝第三子 武帝時封宜都郡王。424年,徐羨之廢少帝,8月迎義;隆即位
孝建 454 世祖孝武皇帝 劉駿 453 24 12 35 文帝第三子 文帝欲廢太子劉劭,劭起兵殺文帝,嗣立。劉駿遂發(fā)兵討劉劭,殺之,自立為帝
大明 457
永光 465 前廢帝 劉子業(yè) 464 16 2 17 孝武帝長子 以太子嗣位,465年11月,湘東王劉彧令帝近侍壽寢之殺帝
景和 465
泰始 465 太宗明皇帝 劉彧 465 27 8 34 文帝第十一子 文帝時封淮陽王,后改封湘東王。465年11月殺廢帝即位
泰豫 472
元徽 473 后廢帝(蒼梧王) 劉昱 472 10 6 15 明帝長子 以太子嗣位,477年7月,蕭道成殺之,貶以為蒼梧王
升明
477 順皇帝 劉準 477 9 3 11 明帝第三子 文帝時封安成王。477年后廢帝被殺,蕭道成迎王入朝即皇帝位。479年,蕭道成自立為帝,封順帝為汝陰王,旋殺之,追謚為順
齊:479――5Ol,共23年,七個皇帝。
一、高帝肖道成 建元 4年。
二、武帝肖 賾 永明 ll年。
三、廢帝肖昭業(yè) 隆昌 l年。
四、廢帝肖昭文 延興 l年。
五、明帝肖 鸞 建武 5年。
六、東昏侯寶卷 永元 13年。
七、和帝肖寶融 中興 l年。
齊高帝(道成)
齊高帝(479─482),即蕭道成,字紹伯,南齊皇帝。祖籍東海蘭陵,東晉初遷晉陵武進縣界內(nèi),并僑置蘭陵郡。父蕭承之為南朝宋漢中太守,后轉(zhuǎn)南泰山太守,右軍將軍。道成以將門子,屢率兵親征。宋明帝時,漸被信用,地位始隆,及平桂陽王劉休范之亂,掌握了劉宋軍政大權(quán)。477年殺后廢帝迎立順帝,拜司空、錄尚書事,后位至相國,封齊王。479年代宋自立,改國號為齊。
齊武帝(賾)
后宮萬余人。豫章王嶷后房亦千余人?!秶反缶V》
齊廢帝(郁林王)(昭業(yè))
為蕭鸞所弒?!秶反缶V》
齊廢帝(海陵王)(昭文)
為蕭鸞所弒?!秶反缶V》
齊明帝(鸞)
殺高、武子孫無遺類?!秶反缶V》
齊廢帝(東昏侯)(寶卷)
為蕭衍所弒?!秶反缶V》
齊和帝(寶融)
為蕭衍所弒。《國史大綱》
年號 紀年 廟號
名字
即位時間
即位年齡
在位
 
年數(shù)
死時
 
年齡
世系
備注
南朝齊世系
建元
479 太祖高皇帝 蕭道成 479 53 4 56 祖籍東海蘭陵,東晉初遷晉陵武進縣界內(nèi)僑置蘭陵郡。父蕭承之為宋漢中太守,后轉(zhuǎn)南泰山太守,右軍將軍 以將門子,屢率兵攻伐。宋明帝時,漸被信用,地位始隆,及平桂陽王劉休范之亂,掌握了劉宋軍政大權(quán)。477年殺后廢帝迎立順帝,拜司空、錄尚書事,后位至相國,封齊王。479年代宋自立,改國號為齊
永明 483 世祖武皇帝 蕭賾 482 43 12 54 高帝長子 以皇太子嗣位
隆昌 494 郁林王 蕭昭業(yè) 493 20 2 21 武帝文惠太子蕭長懋長子 永明11年,文惠太子死,被立為皇太孫,武帝死,乃嗣位,后為西昌侯蕭鸞(高帝侄)所殺,貶號郁林王
延興
494 恭王
 
海陵王
蕭昭文 494 15 1 15 武帝文惠太子第二子 郁林王被殺,蕭鸞立以為帝。即位僅數(shù)月(494年7月至10月),又被蕭鸞廢為海陵王,旋被殺,謚曰恭
建武 494 高宗明皇帝 蕭鸞 494 43 5 47 高帝蕭道成侄,安貞王蕭道成生子 494年7月殺郁林王,立恭王。同年10月殺恭王,自立為帝
永泰 498
永元 499 東昏侯 蕭寶卷 498 16 4 19 明帝第二子 以皇太子嗣位,淫昏嗜殺,雍州刺史蕭衍起兵攻建康,城中禁衛(wèi)軍倒戈,殺蕭寶卷,迎蕭衍,廢帝為東昏侯
中興
501 和帝 蕭寶融 501 14 2 15 明帝第八子 501年三月蕭衍反,奉以為帝,即位于江陵。在位2年,禪讓于梁,齊亡。旋被殺
梁:502――557,共56年,四個皇帝。
一、武帝肖 衍 天監(jiān) 48年。
二、簡文帝肖綱 大寶 2年。
三、元帝肖 繹 承圣 4年。
四、敬帝肖方智 紹泰 3年。
梁武帝(衍)
梁武帝(502─549),名蕭衍,字叔達,小字練兒,南蘭陵(今江蘇常州西北)人。南朝梁皇帝。蕭衍博學(xué)能文,長于音樂詩賦,并擅書法。齊時,為「竟陵八友」之一。曾任雍州刺史,鎮(zhèn)守襄陽。后乘齊內(nèi)亂,起兵奪取帝位,建立梁朝,是為梁武帝。在位其間,改定「百家譜」,重用士族,制九流常選,又立國學(xué),招五館生,不限門第立集雅館、士林館等。梁武帝深通佛學(xué),常大興寺廟,曾三次舍身同泰寺,并常在那里講經(jīng)。大同二年(公元547年)接受東魏大將侯景歸降。次年,侯景叛亂,引兵渡江,攻破京都,蕭衍被拘禁而卒。死后諸子爭立,梁朝瓦解。
侯景之亂。
梁簡文帝(綱)
梁簡文帝(549─551)。南朝梁皇帝。名蕭綱,字世絨,小字六通,南蘭陵(今江蘇常州西北)人。武帝第三子。蕭統(tǒng)卒后,遂立為皇太子。太清三年(公元549年)即帝位。在位二年,為叛將侯景所殺。簡文帝雅好詩賦,文學(xué)造詣很高。
梁元帝(繹)
梁元帝(549─554年),名蕭繹,字世斌,南朝梁皇帝,梁武帝第七子。初封湘東王,鎮(zhèn)江陵(今湖北荊州),后為荊州刺史。侯景之亂中,擁并自守。景亂未平,湘州刺史河?xùn)|王譽趁機起事,朝廷遂派大將王僧辯先東下討伐侯景,后再平譽。大寶三年(552年),侯景之亂平,蕭繹即位于江陵,并擊敗與之爭位的武陵王蕭紀。梁承圣四年(555年),西魏攻陷江陵,蕭繹被殺,后追尊為元帝,廟號世祖。元帝性好矯飾,多猜忌,但工書、善畫、能文,有很高的文學(xué)修養(yǎng)。
自武帝以來,父子三人,皆擅文章。《國史大綱》
梁敬帝(方智)
年號 紀年 廟號 名字
即位時間
即位年齡 在位
 
年數(shù)
死時
 
年齡
世系
備注
南朝梁世系
天監(jiān) 502 高祖武皇帝 蕭衍 502 39 48 86
南蘭陵人,父蕭順之乃奇高帝之祖弟
即位前任雍州刺史,鎮(zhèn)襄陽。501年起兵攻建康。城中禁衛(wèi)軍殺蕭寶卷,迎蕭衍。蕭衍起兵后,擁立蕭寶融為帝。502年初,融遜位于蕭衍
普通 520
大通 527
中大通 529
大同 535
中大同 546
太清 547
大寶 550 高宗明皇帝 蕭綱 549 47 3 49 武帝第三子,昭明太子同母弟 531年4月昭明太子蕭統(tǒng)死,5月,蕭綱被立為皇太子。549年侯景攻破臺城,梁武帝死。景擁立蕭綱即帝位。551年8月,景廢帝為晉安王,10月殺之
承圣 552 世祖元皇帝 蕭繹 552 45 4 47 武帝七子 551年8月,侯景廢簡文帝,立豫章王蕭棟為帝。同年11月廢之,自立為帝。552年湘東王蕭繹發(fā)兵討侯景,景敗死,繹稱帝于江陵。554年西魏發(fā)兵攻梁,11月,入江陵,元帝降,旋被殺
紹泰 555 敬皇帝 蕭方智 555 13 3 16 元帝九子 554年11月,西魏克江陵,陳霸先、王僧辯迎梁晉安王蕭方智至建康,以太宰承制,尋即帝位。557年10月遜位于陳,梁亡
太平 556
陳:557――589,共33年,五個皇帝。
一、武帝陳霸先 永定 3年。
二、文帝陳 倩 天加 7年。
三、廢帝陳伯宗 光大 2年。
四、宣帝陳 頊 太建 l4年。
五、后主陳叔寶 至德 7年。
陳武帝
陳武帝(557─559),即陳霸先,南朝陳的建立者。字興國,吳興長城(今浙江長興)下若里人。出身寒微,初任里司、油庫吏等微職。后任交州司馬,因鎮(zhèn)壓交州農(nóng)民暴動與保護南方政權(quán)有功,遷西江督護、高要太守。太清二年(548年)侯景叛亂,并陷建康。陳霸先遂于十一月在始興起兵討侯景。梁大寶元年(550年)沿贛江而下,軍至南康,受梁湘東王蕭繹節(jié)制,后至溢城與征東將軍王僧辯合兵,終平定了侯景之亂,任正虜將軍,與僧辯二人把持梁實權(quán)。梁承圣四年(555年),西魏攻陷江陵,殺梁元帝,霸先遂與僧辯擁立梁元帝子蕭方智為梁王。此時北齊派兵護送梁武帝侄蕭淵明為梁帝,僧辯畏齊兵,亦迎立之。后霸先襲殺僧辯,另立方智為帝,是為梁敬帝。霸先加任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獨攬大權(quán)。同年震州刺史杜龕叛亂,約會北齊軍進攻,偷襲京城建康,陳霸先大敗北齊軍,鎮(zhèn)壓了杜龕,受封為義興郡公,旋改封陳王。敬帝太平二年(557年),霸先代梁自立,國號陳,改年號為永定,在位三年而卒。
陳文帝(蒨)
陳廢帝(臨海王)(伯宗)
陳宣帝(頊)
無道。《國史大綱》
陳后主(叔寶)
陳后主(582─589),即陳叔寶。南朝陳皇帝,字元秀。吳興長城人。在位期間不理政務(wù),恣意淫樂,常與寵妾張麗華、孔貴人,文士江總等宴樂,通宵達旦。又大修宮室,耗費民力。公元589年,隋軍攻入建康,陳后主被俘,后病死于洛陽。
年號 紀年 廟號
名字
即位時間
即位年齡 在位
 
年數(shù)
死時
 
年齡
世系
備注
南朝陳世系
永定 557
高祖武皇帝
陳霸先 557 55 3 57
原籍穎川,永嘉時遷居于吳興長城。
出身鄉(xiāng)吏,后以鎮(zhèn)壓農(nóng)民起義之功,累官至西江都督、高要太守。侯景叛亂,霸先起兵討之,破建康,滅侯景。西魏破江陵,梁元帝被殺,霸先立蕭方智為帝。557年10月,代梁而自立,改元永定,國號陳
天嘉 560
世祖文皇帝
陳蒨 559 38 8 45
陳霸先兄道潭之長子
武帝時立為臨川王,總軍政。武帝子陳昌被西魏執(zhí)俘于長安,故以蒨嗣位
天康 566
光大 567
臨海王廢帝
陳伯宗 566 13 3 17
文帝嫡長子
以皇太子嗣位,年幼,以叔父陳項為司徒、錄尚書事、都督中外諸軍事。568年,頊廢帝為臨海王,自立為帝
太建 569 高宗孝宣皇帝 陳頊 568 39 15 53
始興昭烈王陳道譚第二子,文帝陳蒨之弟
568年11月廢陳伯宗為臨海王,尋自立為帝
至德 583
后主
陳叔寶 582 30 8 52
宣帝嫡長子
以皇太子嗣位,荒淫無度,興土木,寵女色,尚浮華,隋文帝于開皇九年(589年)正月,遣兵伐陳,入建康,洛陽,追封長城縣公,贈大將軍。擅詩詞,明入輯有《陳后主集》
禎明 587
北朝
北朝為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五個王朝。
一,北魏:386――534,共l49年,ll個皇帝。鮮卑拓跋氏,建都:盛樂(今內(nèi)蒙和林格爾。)
l、道武帝珪 23年
2、明元帝嗣 15年
3、太武帝壽 28年
4、文成帝睿 14年
5、獻文帝弘 6年
6、孝文帝宏 29年
7、宣武帝恪 l6年
8、孝明帝詡 12年
9、孝莊帝子攸 3年
1O、節(jié)閔帝恭 1年
l1、安定王朝 l年。
北魏
北魏道武帝(太祖)
北魏開國皇帝(386─409),即拓跋硅。鮮卑族拓跋部人,祖昭成皇帝。魏先世曾建代國,376年為前秦苻堅所滅。386年拓跋硅重建代國,同年改國號為魏,398年建都平城,次年稱帝。
三十九歲被弒?!秶反缶V》
北魏明元帝(太宗)
北魏明元帝(409─423),即拓跋嗣,北魏皇帝,道武帝長子。409年十月,道武帝為其子拓跋紹所殺,嗣殺紹,乃即位,年號永興。
即位后十一年,宋篡晉?!秶反缶V》
北魏太武帝(世祖)
北魏太武帝(423─452),即拓跋燾。北魏皇帝,明元帝長子。423年以皇太子嗣位。452年二月為宦官宗愛所殺。
滅夏、滅北燕、滅北涼,北方始統(tǒng)一。侵宋臨江而返?!秶反缶V》
北魏文成帝 拓跋睿(高宗)(452-465)
北魏獻文帝 拓跋弘(顯祖)(465-471)
北魏孝文帝(高祖)
北魏孝文帝(471─499),即拓跋宏,亦即元宏,北魏皇帝。即位時僅五歲,太皇太后馮氏當(dāng)國。太和十四年(公元490年)馮太后死,始親政。親政后,進一步推行改革:太和十七年(493年)孝文帝從平城(今山西大同)遷都洛陽;后又改鮮卑姓氏為漢姓,藉以改變鮮卑風(fēng)俗、語言、服飾;此外又鼓勵鮮卑和漢族通婚;評定士族門第,加強鮮卑貴族和漢人士族的聯(lián)合統(tǒng)治;參照南朝典章制度,制定官制朝儀。孝文帝的改革,對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發(fā)展,起了積極作用。
時宋篡于齊。遷都洛陽?!秶反缶V》
北魏宣武帝 元恪 (499-515)(世宗)
北魏孝明帝 元詡 (515-528)(肅宗)
母胡太后稱制,魏始衰。太后弒帝。爾朱榮舉兵晉陽,立孝莊帝,沈胡后于河?!秶反缶V》
北魏孝莊帝 元子攸 (528-530)(敬宗)
殺爾朱榮。爾朱兆弒帝?!秶反缶V》
北魏長廣王 元曄 (530-531)
北魏節(jié)閔帝
北魏節(jié)閔帝(531─532),即元恭,北魏皇帝,廣陵惠王元羽之子。即位前襲爵廣陵王。531年爾朱兆、爾朱世隆等廢長廣王元曄,立恭以為帝,年號普泰。532年四月為高歡所廢,后被鴆殺。
高歡討爾朱氏,廢帝,立孝武帝。《國史大綱》
北魏廢帝
北魏廢帝(531─532),即元朗。北魏皇帝,章武王元融之子。531年高歡起兵討爾朱氏,十月元朗為帝。532年四月,廢以為安定郡王,十一月被殺。
北魏孝武帝
北魏孝武帝(532─535),即元修。北魏皇帝,孝文帝子廣平武穆王元懷第三子。永安三年(530年)封平陽王,532年四月,高歡廢元朗,擁立元修為帝。534年,帝憤高歡專權(quán)而西入長安,投奔宇文泰。十月,高歡立清河王世子元善見為帝,是為孝靜帝,遷都于鄴,自是魏分東西。閏十二月,孝武帝被宇文泰所殺,北魏亡。
年號 紀年 廟號 名字 即位時間 即位年齡 在位
 
年數(shù)
死時
 
年齡
世系 備注
北朝北魏世系
登國 386 太祖道武皇帝 拓跋珪 386 16 24 39 鮮卑族拓跋部人,祖昭成皇帝 魏先世曾建代國,376年為前秦苻堅所滅。386年拓跋圭重建代國,同年改國號為魏,398年建都平城,次年稱帝
皇始 396
天興 398
天賜 404
永興 409 太宗明元皇帝 拓跋嗣 409 18 15 32 道武帝長子 409年十月,道武帝為其子拓跋紹所殺,嗣殺紹,乃即位
神瑞 414
泰常 416
始光 424 世祖太武皇帝 拓跋燾 423 16 30 45 明元帝長子 以皇太子嗣位,452年二月為宦官宗愛所殺
神嘉 428
延和 432
太延 435
太平
 
真君
440
正平 451
承平 452 南安
 
隱王
拓跋余 452
1
太武帝少子 442年封吳王,后改封南安王。中常侍宗愛殺太武帝,于452年三月矯太后令立南安王,同年十月殺之
興安 452 高宗文成皇帝 拓跋濬 452 13 14 26 太武帝嫡孫,拓跋晃長子 宗愛殺南安王,殿中尚書源賀等擁立皇孫濬即位
興光 454
太安 455
和平 460
天安 466 顯祖獻文皇帝 拓跋弘 465 12 7 23 文成帝長子 以皇太子嗣位。471年傳位于太子宏,自為太上皇,后為馮太后鴆殺
皇興 467
延興 471 高祖孝文皇帝 元宏 471 5 29 33 獻文帝長子 以皇太子即位,年5歲,由馮太后臨朝。490年馮太后死,帝親政。493年由平城遷都于洛陽
承明 476
太和 477
景明 500 世宗宣武皇帝 元恪 499 176 17 33 孝文帝第二子 以皇太子嗣位
正始 504
永平 508
延昌 512
二,東魏:534――550,共l7年,
年號 紀年 廟號 名字 即位時間 即位年齡 在位
 
年數(shù)
死時
 
年齡
世系 備注
北朝東魏世系
天平 534
孝靜
皇帝
元善見 534 11 17 28 孝文帝孫,清河文宣王元亶世子 534年,北魏孝武帝憤高歡專權(quán),奔長安。高歡另立元善見為帝,遷都于鄴,史稱東魏。高歡、高澄、高洋父子相繼擅權(quán)。550年5月,高洋代魏稱帝,封元善見為中山王,次年12月殺之。東魏亡
元象 538
興和 539
武定 543
只有一個皇帝:孝靜帝善見,建都:鄴。
三,西魏:535――557,共23年
年號 紀年 廟號
名字
即位時間
即位年齡
在位
年數(shù)
死時
 
年齡
世系 備注
北朝西魏世系
大統(tǒng) 535 文皇帝 元寶炬 535 29 17 45 孝文帝孫,京兆王元愉之子 534年,北魏孝武帝憤高歡專權(quán)而奔關(guān)中依宇文泰,次年初,宇文泰鴆殺孝武帝,立元寶炬為帝
552 廢帝 元欽 551
4
文皇帝長子 以皇太子嗣位,謀誅宇文泰,反被泰所廢
554 恭帝 元廓 554
4
文帝第四子 即位前封齊王,廢帝三年正月即皇帝位,去年號,稱元年,復(fù)姓拓跋氏。557年12月,宇文泰之侄宇文護,迫恭帝讓位于宇文覺(宇文泰嫡子),封恭帝為宋工,尋殺之,西魏亡
東魏
東魏孝靜帝 元善見 (534-550)
高歡卒,子澄、高洋相繼秉政。高洋篡位為北齊。《國史大綱》
西魏
西魏孝文帝元寶炬535-551)
宇文泰弒孝武帝,立文帝。泰為太師,用蘇綽,定六官之制,作府兵。《國史大綱》
西魏廢帝元欽(551-554)
宇文泰廢之。《國史大綱》
西魏恭帝 拓跋廓 (554-557)
宇文泰死。子覺嗣,篡位為北周?!秶反缶V》
北齊
北齊是中國南北朝時的北方王朝之一,公元550年—577年。550年(庚午年五月戊午日),由文宣帝高洋取代東魏建立,國號齊,建元天保,建都鄴,史稱北齊。歷經(jīng)文宣帝高洋,廢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緯,幼主高恒六帝,577年被北周消滅,共享國二十八年。
北齊是一個地方性政權(quán),繼承了東魏所控制的地盤,占有今黃河下游流域的河北、河南、山東、山西以及蘇北皖北的廣闊地區(qū)。同時與其并存的王朝有西魏、北周(取代西魏)、南朝梁、南朝陳等。
北齊天保三年(552年)以后,北擊庫莫奚、東北逐契丹、西北破柔然,西平山胡(屬匈奴族),南取淮南,勢力一直延伸到長江邊,這時北齊的國力達到鼎盛。北齊的農(nóng)業(yè)、鹽鐵業(yè)、瓷器制造業(yè)都相當(dāng)發(fā)達,是同陳、北周鼎立的三個國家中最富庶的。北齊繼續(xù)推行均田制,大體上與北魏相同,但也略有變化。例如,北齊取消了受倍田的規(guī)定,不過一夫一婦的實際受田數(shù)仍相當(dāng)于倍田,北魏對奴婢受田沒有限制。北齊則按官品限制在300人至60人之間。另外還規(guī)定了賦稅。
北齊特別是其后期的統(tǒng)治者,自皇帝至各級官吏,多昏庸殘暴,狗馬鷹亦得加封官號,賦斂日重,徭役日繁,造成人力竭盡,府庫空虛。階級矛盾日趨尖銳,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矛盾更加表面化。
        1,神武帝高歡
2,,顯祖文宣皇帝高洋
3,廢帝濟南王高殷
4,肅宗孝昭皇帝高演
5,世祖武成皇帝高湛
6,后主 溫公高緯
7,幼主高恒
年號 紀年 廟號 名字 即位時間 即位年齡 在位
 
年數(shù)
死時
 
年齡
世系 備注
北朝北齊世系
天保 550 顯祖文宣皇帝 高洋 550 22 10 31 渤海脩人,漢族。神武帝高歡次子 其父高歡(被迫尊為神武帝)、其兄高澄,巳專擅東魏朝政。550年五月,高洋代魏稱帝,國號齊
乾明 560 廢帝濟南王 高殷 559 15 2 17 文宣帝長子 以皇太子嗣位。560年被大丞相常山王高演(高洋弟)廢以為濟南王,次年被殺
皇建 560 肅宗孝昭皇帝 高演 560 26 2 27 高歡第六子,文宣皇帝高洋之母弟 560年廢高殷,8月即皇帝位于晉陽。次年9月出獵,馬驚墜地,尋病死
大寧 561 世祖武成皇帝 高湛 561 25 5 32 高歡第九子,孝昭皇帝高演之母弟 遵孝昭皇帝遺詔,于561年11月即皇帝位于晉陽。565年禪位于其子高緯,自稱太上皇
河青 562
天統(tǒng) 565 后主
 
溫公
高緯 565 10 12 22 武成皇帝高湛之長子 565年四月,以皇太子受禪即皇帝位。576年傳位于太子高恒,自稱太上皇。577年北周陷鄴,高緯奔青州,為周師所俘,封溫公。十月被賜死
武平 570
隆化 576
承光 577 幼主 高恒 577 8 1 8 后主高緯長子 577年正月以皇太子即皇帝位。是月,北周陷鄴,帝出奔被俘,十月被賜死,在位僅一個月
北周
北周是中國歷史南北朝的北朝之一。557年,宇文覺篡西魏,改國號為周,史稱北周,建都長安(即今陜西西安),但當(dāng)年宇文覺即被晉公宇文護殺。
577年,北周滅北齊,統(tǒng)一華北。581年,楊堅篡北周,改國號隋,北周亡。
北周(557年--581年)
謚號 廟號 姓名``````統(tǒng)治時間
文帝 太祖 宇文泰 未即位
孝閔帝 ```````宇文覺 557年--557年
明帝 世宗 宇文毓 557年--560年
武帝 高祖 宇文邕 560年--578年
宣帝 `````````宇文赟 `578年--579年
靜帝 ````````宇文衍 579年--581年
北周孝愍 宇文覺 (556-557)
未踰年而卒?!秶反缶V》
北周明帝 宇文毓 (557-560)
北周武帝 (560─578)
北周武帝(560─578),即宇文邕,南北朝時北周皇帝。小字禰羅突。武川(今內(nèi)蒙古武川)人。宇文泰第四子。武成二年(560年),權(quán)臣宇文護毒死明帝宇文毓,立宇文邕為帝。建德元年(572年)宇文邕殺宇文護,始親政。宇文邕生活儉樸,對下嚴酷少恩,果斷明決,耐勞刻苦,征伐時常躬親行陣。四年他決定伐齊并親自統(tǒng)軍圍攻金墉城(今河南洛陽),但因病還師。次年又率大軍伐齊,幾路并進,攻克平陽(今山西臨汾)。圍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時因軍事失利,自己僅得免。其后聽從宇文忻「死中求生,敗中取勝」之議,終攻克晉陽。六年,入鄴,滅北齊。后豁免境內(nèi)雜戶、奴婢等為良人。建德二年,宇文邕確決三教先后,以儒為先,道次之,佛教最后。次年禁佛、道二教,沙門、道士被令還俗,為歷史上「三武滅佛」之一。后突厥強盛,視北齊、北周為在南兩兒。宇文邕不得不娶突厥公主為后,滅齊之后,于宣政元年(578年)率軍分五道伐突厥,惜未成行而病死。
北周宣帝 宇文赟(578-579)
北周靜帝 宇文闡 (579-581)
年號 紀年 廟號 名字 即位時間 即位年齡 在位
 
年數(shù)
死時
 
年齡
世系 備注
北朝北周世系
557 孝閔
 
皇帝
宇文覺 557 16 1 16 文帝宇文泰第三子, 556年十二月,宇文護逼西魏恭帝禪位于宇文覺。557年正月,周公宇文覺稱天王,代魏
武成 559 世宗明皇帝 宇文毓 557 24 4 27 文帝宇文泰之庶長子, 557年九月,宇文護廢閔帝宇文覺為略陽公,以宇文毓為天王,559年毓稱皇帝。560年四月,宇文護使人置毒于糖餅而殺帝
保定 561 高祖武皇帝 宇文邕 560 18 19 36 文帝宇文泰第四子, 560年四月,晉國公宇文護毒死明帝,立魯國公邕為帝。577年滅北齊,統(tǒng)一北方。578年六月兵死
天和 566
建德 572
宣政 578
大成 579 宣皇帝 宇文赟 578 20 2 22 武帝長子 以皇太子嗣位。579年傳位于太子,自稱太上皇,次年病死。生前曾冊封五位皇后
大象 579 靜皇帝 宇文闡 579 7 3 9 宣帝長子 579年二月,宣帝自稱天元荒誕,太子闡即位,以幼沖,以楊堅(宣帝皇后楊氏之父)輔政,進爵隋王。581年二月,楊堅代周稱帝,以靜帝為介公,周亡。五月,靜帝死
大定 581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歷代帝王圖像譜表3
中國歷史上一共有多少位皇帝?
中國皇帝壽命列表
北朝:中國南北朝時期存在于北方五個朝代的總稱
南北朝世系表
鮮卑拓跋北魏世系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