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世系
宋
420年-479年
孝文帝改革、
六鎮(zhèn)大起義、
玄學(xué)盛極
劉裕
建康
齊
479年-502年
肖道成
建康
梁
502年-557年
肖衍
建康
陳
557年-589年
陳霸先
建康
北魏
386年-534年
拓跋圭
平城
東魏
534年-550年
元善見
鄴
西魏
535年-557年
元寶炬
長安
北齊
550年-577年
高洋
鄴
北周
557年-581年
宇文覺
長安
南朝宋世系
年號
廟號
名字
即位時(shí)間
即位年齡
在位
年數(shù)
死時(shí)
年齡
世系
備注
永初
高祖武皇帝
劉裕
420
58
3
60
祖籍彭城,遷居京口,漢楚元王劉交之二十一世孫
桓玄篡晉,劉裕起兵敗桓玄,迎晉安帝復(fù)位,官侍中、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揚(yáng)州刺史、錄尚書事。后升相國,封宋公,加九錫。420年廢晉建宋
永初*景平
少帝
劉義符
422
17
3
19
武帝長子
以太子繼位,游樂無度,不親政事。424年5月,被司空徐羨之等廢為營陽王,6月被殺
元嘉
太祖文皇帝(中宗景皇帝)
劉義隆
424
17
30
47
武帝第三子
武帝時(shí)封宜都郡王。424年,徐羨之廢少帝,8月迎義;隆即位
元嘉*孝建、大明
世祖孝武皇帝
劉駿
453
24
12
35
文帝第三子
文帝欲廢太子劉劭,劭起兵殺文帝,嗣立。劉駿遂發(fā)兵討劉劭,殺之,自立為帝
大明*永光、景和
前廢帝
劉子業(yè)
464
16
2
17
孝武帝長子
以太子嗣位,465年11月,湘東王劉彧令帝近侍壽寢之殺帝
泰始、泰豫
太宗明皇帝
劉彧
465
27
8
34
文帝第十一子
文帝時(shí)封淮陽王,后改封湘東王。465年11月殺廢帝即位
泰豫*元徽
后廢帝(蒼梧王)
劉昱
472
10
6
15
明帝長子
以太子嗣位,477年7月,蕭道成殺之,貶以為蒼梧王
升明
順皇帝
劉準(zhǔn)
477
9
3
11
明帝第三子
文帝時(shí)封安成王。477年后廢帝被殺,蕭道成迎王入朝即皇帝位。479年,蕭道成自立為帝,封順帝為汝陰王,旋殺之,追謚為順帝
南朝齊世系
年號
廟號
名字
即位時(shí)間
即位年齡
在位
年數(shù)
死時(shí)
年齡
世系
備注
建元
太祖高皇帝
蕭道成
479
53
4
56
祖籍東海蘭陵,東晉初遷晉陵武進(jìn)縣界內(nèi)僑置蘭陵郡。父蕭承之為宋漢中太守,后轉(zhuǎn)南泰山太守,右軍將軍
以將門子,屢率兵攻伐。宋明帝時(shí),漸被信用,地位始隆,及平桂陽王劉休范之亂,掌握了劉宋軍政大權(quán)。477年殺后廢帝迎立順帝,拜司空、錄尚書事,后位至相國,封齊王。479年代宋自立,改國號為齊
建元*永明
世祖武皇帝
蕭賾
482
43
12
54
高帝長子
以皇太子嗣位
永明*隆昌
郁林王
蕭昭業(yè)
493
20
2
21
武帝文惠太子蕭長懋長子
永明11年,文惠太子死,被立為皇太孫,武帝死,乃嗣位,后為西昌侯蕭鸞(高帝侄)所殺,貶號郁林王
延興
恭王(海陵王)
蕭昭文
494
15
1
15
武帝文惠太子第二子
郁林王被殺,蕭鸞立以為帝。即位僅數(shù)月(494年7月至10月),又被蕭鸞廢為海陵王,旋被殺,謚曰恭
建武、永泰
高宗明皇帝
蕭鸞
494
43
5
47
高帝蕭道成侄,安貞王蕭道成生子
494年7月殺郁林王,立恭王。同年10月殺恭王,自立為帝
永泰*永元
東昏侯
蕭寶卷
498
16
4
19
明帝第二子
以皇太子嗣位,淫昏嗜殺,雍州刺史蕭衍起兵攻建康,城中禁衛(wèi)軍倒戈,殺蕭寶卷,迎蕭衍,廢帝為東昏侯
中興
和帝
蕭寶融
501
14
2
15
明帝第八子
501年三月蕭衍反,奉以為帝,即位于江陵。在位2年,禪讓于梁,齊亡。旋被殺
南朝梁世系
年號
廟號
名字
即位時(shí)間
即位年齡
在位
年數(shù)
死時(shí)
年齡
世系
備注
天監(jiān)、普通、大通、中大通、大同、中大同、太清
高祖武皇帝
蕭衍
502
39
48
86
南蘭陵人,父蕭順之乃奇高帝之祖弟
即位前任雍州刺史,鎮(zhèn)襄陽。501年起兵攻建康。城中禁衛(wèi)軍殺蕭寶卷,迎蕭衍。蕭衍起兵后,擁立蕭寶融為帝。502年初,融遜位于蕭衍
太清*大寶
高宗明皇帝
蕭綱
549
47
3
49
武帝第三子,昭明太子同母弟
531年4月昭明太子蕭統(tǒng)死,5月,蕭綱被立為皇太子。549年侯景攻破臺城,梁武帝死。景擁立蕭綱即帝位。551年8月,景廢帝為晉安王,10月殺之
承圣
世祖元皇帝
蕭繹
552
45
4
47
武帝第七子
551年8月,侯景廢簡文帝,立豫章王蕭棟為帝。同年11月廢之,自立為帝。552年湘東王蕭繹發(fā)兵討侯景,景敗死,繹稱帝于江陵。554年西魏發(fā)兵攻梁,11月,入江陵,元帝降,旋被殺
敬皇帝
蕭方智
555
13
3
16
元帝第九子
554年11月,西魏克江陵,陳霸先、王僧辯迎梁晉安王蕭方智至建康,以太宰承制,尋即帝位。557年10月遜位于陳,梁亡
南朝陳世系
年號
廟號
名字
即位時(shí)間
即位年齡
在位
年數(shù)
死時(shí)
年齡
世系
備注
永定
高祖武皇帝
陳霸先
557
55
3
57
原籍穎川,永嘉時(shí)遷居于吳興長城。
出身鄉(xiāng)吏,后以鎮(zhèn)壓農(nóng)民起義之功,累官至西江都督、高要太守。侯景叛亂,霸先起兵討之,破建康,滅侯景。西魏破江陵,梁元帝被殺,霸先立蕭方智為帝。557年10月,代梁而自立,改元永定,國號陳
永定*天嘉、天康
世祖文皇帝
陳蒨
559
38
8
45
陳霸先兄道潭之長子
武帝時(shí)立為臨川王,總軍政。武帝子陳昌被西魏執(zhí)俘于長安,故以蒨嗣位
天康*光大
臨海王(廢帝)
陳伯宗
566
13
3
17
文帝嫡長子
以皇太子嗣位,年幼,以叔父陳項(xiàng)為司徒、錄尚書事、都督中外諸軍事。568年,頊廢帝為臨海王,自立為帝
太建
高宗孝宣皇帝
陳頊
568
39
15
53
始興昭烈王陳道譚第二子,文帝陳蒨之弟
568年11月廢陳伯宗為臨海王,尋自立為帝
太建*至德、禎明
后主煬笪(贈大將軍,封長城縣公)
陳叔寶
582
30
8
52
宣帝嫡長子
以皇太子嗣位,荒淫無度,興土木,寵女色,尚浮華,隋文帝于開皇九年(589年)正月,遣兵伐陳,入建康,洛陽,追封長城縣公,贈大將軍。擅詩詞,明入輯有《陳后主集》
北朝北魏世系
年號
廟號
名字
即位時(shí)間
即位年齡
在位
年數(shù)
死時(shí)
年齡
世系
備注
登國、皇始、天興、天賜
太祖道武皇帝
拓跋圭
386
16
24
39
鮮卑族拓跋部人,祖昭成皇帝
魏先世曾建代國,376年為前秦苻堅(jiān)所滅。386年拓跋圭重建代國,同年改國號為魏,398年建都平城,次年稱帝
永興、神瑞、泰常
太宗明元皇帝
拓跋嗣
409
18
15
32
道武帝長子
409年十月,道武帝為其子拓跋紹所殺,嗣殺紹,乃即位
泰常*始光、延和、太延、太平真君、正平
世祖太武皇帝
拓跋燾
423
16
30
45
明元帝長子
以皇太子嗣位,452年二月為宦官宗愛所殺
承平
南安隱王
拓跋余
452
1
太武帝少子
442年封吳王,后改封南安王。中常侍宗愛殺太武帝,于452年三月矯太后令立南安王,同年十月殺之
興安、興光、太安、和平
高宗文成皇帝
拓跋濬
452
13
14
26
太武帝嫡孫,拓跋晃長子
宗愛殺南安王,殿中尚書源賀等擁立皇孫濬即位
和平、天安、皇興
顯祖獻(xiàn)文皇帝
拓跋弘
465
12
7
23
文成帝長子
以皇太子嗣位。471年傳位于太子宏,自為太上皇,后為馮太后鴆殺
延興、承明、太和
高祖孝文皇帝
元宏
471
5
29
33
獻(xiàn)文帝長子
以皇太子即位,年5歲,由馮太后臨朝。490年馮太后死,帝親政。493年由平城遷都于洛陽
太和*景明、正始、永平、延昌
世宗宣武皇帝
元恪
499
176
17
33
孝文帝第二子
以皇太子嗣位
延昌*熙平、神龜、正光、孝昌、武泰
肅宗孝明皇帝
元詡
515
6
14
19
宣武帝第二子
以皇太子嗣位,年幼沖,母胡太后臨朝,帝后為胡太后鴆殺
建義、永安
敬宗孝莊皇帝
元子攸
528
22
3
24
彭城王元勰第三子
即位前,襲封長樂王。528年胡太后殺孝明帝,立臨洮王世子釗為帝。爾朱容廢釗,立攸為帝。攸后被爾朱兆所殺
建明
長廣王
元曄
530
2
拓跋燾長子太子晃之后
莊笪初年,封以為長廣王。530年9月,莊帝殺爾朱榮。10月,爾朱榮之侄爾朱兆占據(jù)晉陽立長廣王元曄為帝。12月,爾朱兆入洛陽,殺孝莊帝。次年2月廢元曄
普泰
節(jié)閔帝
元恭
531
34
2
35
廣陵惠王元羽之子
即位前襲爵廣陵王。351年?duì)栔煺祝瑺栔焓缆〉葟U長廣王元曄,立恭以為帝。532年4月為高歡所廢,尋被鴆殺
中興
安定帝
元郎
531
19
2
20
太子晃之后
531年高歡起兵討爾朱氏,10月元朗為帝。532年4月,廢以為安定郡王,11月被殺
太昌、永興、永熙
孝武</皇帝TD>
元修
532
23
3
25
孝文帝子廣平武穆王元懷第三子
即位前封平陽王,532年四月,高歡廢元朗,擁立元修為帝。534年,帝憤高歡專權(quán)而西入長安,投奔宇文泰。十月,高歡立清河王世子元善見為帝,是為孝靜帝,遷都于鄴,自是魏分東西,閏十二月,孝武帝被宇文泰所殺,北魏亡
北朝東魏世系
年號
廟號
名字
即位時(shí)間
即位年齡
在位
年數(shù)
死時(shí)
年齡
世系
備注
天平、元象、興和、武定
孝靜皇帝
元善見
534
11
17
28
孝文帝孫,清河文宣王元亶世子
534年,北魏孝武帝憤高歡專權(quán),奔長安。高歡另立元善見為帝,遷都于鄴,史稱東魏。高歡、高澄、高洋父子相繼擅權(quán)。550年5月,高洋代魏稱帝,封元善見為中山王,次年12月殺之。東魏亡
北朝西魏世系
年號
廟號
名字
即位時(shí)間
即位年齡
在位
年數(shù)
死時(shí)
年齡
世系
備注
大統(tǒng)
文皇帝
元寶炬
535
29
17
45
孝文帝孫,京兆王元愉之子
534年,北魏孝武帝憤高歡專權(quán)而奔關(guān)中依宇文泰,次年初,宇文泰鴆殺孝武帝,立元寶炬為帝
廢帝
元?dú)J
551
4
文皇帝長子
以皇太子嗣位,謀誅宇文泰,反被泰所廢
恭帝
元廓
554
4
文帝第四子
即位前封齊王,廢帝三年正月即皇帝位,去年號,稱元年,復(fù)姓拓跋氏。557年12月,宇文泰之侄宇文護(hù),迫恭帝讓位于宇文覺(宇文泰嫡子),封恭帝為宋工,尋殺之,西魏亡
北朝北齊世系
年號
廟號
名字
即位時(shí)間
即位年齡
在位
年數(shù)
死時(shí)
年齡
世系
備注
天保
顯祖文宣皇帝
高洋
550
22
10
31
渤海脩人,漢族。神武帝高歡次子
其父高歡(被迫尊為神武帝)、其兄高澄,巳專擅東魏朝政。550年五月,高洋代魏稱帝,國號齊
乾明
廢帝濟(jì)南王
高殷
559
15
2
17
文宣帝長子
以皇太子嗣位。560年被大丞相常山王高演(高洋弟)廢以為濟(jì)南王,次年被殺
皇建
肅宗孝昭皇帝
高演
560
26
2
27
高歡第六子,文宣皇帝高洋之母弟
560年廢高殷,8月即皇帝位于晉陽。次年9月出獵,馬驚墜地,尋病死
大寧、河青
世祖武成皇帝
高湛
561
25
5
32
高歡第九子,孝昭皇帝高演之母弟
遵孝昭皇帝遺詔,于561年11月即皇帝位于晉陽。565年禪位于其子高緯,自稱太上皇
天統(tǒng)、武平、隆化
后主溫公
高緯
565
10
12
22
武成皇帝高湛之長子
565年四月,以皇太子受禪即皇帝位。576年傳位于太子高恒,自稱太上皇。577年北周陷鄴,高緯奔青州,為周師所俘,封溫公。十月被賜死
承光
幼主
高恒
577
8
1
8
后主高緯長子
577年正月以皇太子即皇帝位。是月,北周陷鄴,帝出奔被俘,十月被賜死,在位僅一個(gè)月
北朝北周世系
年號
廟號
名字
即位時(shí)間
即位年齡
在位
年數(shù)
死時(shí)
年齡
世系
備注
孝閔皇帝
宇文覺
557
16
1
16
文帝宇文泰第三子,
556年十二月,宇文護(hù)逼西魏恭帝禪位于宇文覺。557年正月,周公宇文覺稱天王,代魏
武成
世宗明皇帝
宇文毓
557
24
4
27
文帝宇文泰之庶長子,
557年九月,宇文護(hù)廢閔帝宇文覺為略陽公,以宇文毓為天王,559年毓稱皇帝。560年四月,宇文護(hù)使人置毒于糖餅而殺帝
武成*保定、天和、建德、宣政
高祖武皇帝
宇文邕
560
18
19
36
文帝宇文泰第四子,
560年四月,晉國公宇文護(hù)毒死明帝,立魯國公邕為帝。577年滅北齊,統(tǒng)一北方。578年六月兵死
宣政*大成
宣皇帝
宇文赟
578
20
2
22
武帝長子
以皇太子嗣位。579年傳位于太子,自稱太上皇,次年病死。生前曾冊封五位皇后
大象、大定
靜皇帝
宇文衍(宇文闡)
579
7
3
9
宣帝長子
579年二月,宣帝自稱天元荒誕,太子闡即位,以幼沖,以楊堅(jiān)(宣帝皇后楊氏之父)輔政,進(jìn)爵隋王。581年二月,楊堅(jiān)代周稱帝,以靜帝為介公,周亡。五月,靜帝死
兩晉(十六國)南北朝世系表
西晉世系
年號紀(jì)年廟號姓名即位時(shí)間即位年齡在位年數(shù)死時(shí)年齡世系備注
泰始咸寧太康太熙265275280290世祖武皇帝司馬炎265302655河內(nèi)溫縣人,司馬懿之孫,司馬昭長子265年十二月代魏建晉,279年發(fā)兵攻吳,280年初滅吳。
永熙永平元康永康永寧太安永安建武永安永興光熙290291291300301302304304304304306孝惠皇帝司馬衷290321748武帝第三子九歲立為皇太子,甚愚,武帝欲廢之,遭楊皇后反對,未果,后即位為帝,賈皇后掌權(quán),釀成八王之亂,帝被毒殺。
永嘉307孝懷皇帝司馬熾30623830武帝第二十五子惠帝死后,被司馬越立為帝,311年劉曜攻破洛陽,懷帝被執(zhí)赴平陽,313年被殺。
建興313孝愍皇帝司馬鄴31314418武帝孫,吳孝王司馬晏之子311年,懷帝被俘,翌年賈疋擁立鄴為皇太子,次年懷帝被殺,鄴即位于長安,316年八月,劉曜攻長安,帝出降,西晉亡。
東晉世系
年號廟號姓名即位時(shí)間即位年齡在位年數(shù)死時(shí)年齡世系備注
建武、大興、永昌中宗司馬睿31742647司馬懿曾孫,瑯琊王司馬覲之子十五歲嗣父爵瑯琊王,317年三月在建康稱晉王,次年即帝位。
永昌、太寧肅宗司馬紹32324427中宗長子以皇太子即位。
太寧、咸和、咸康顯宗司馬衍32551822肅宗長子325年被立為皇太子,同年嗣位。
咸康、建元康帝司馬岳34220322顯宗之弟成帝時(shí)封吳王,后徙瑯琊王,成帝病,詔岳為嗣。
建元、永和、升平孝宗司馬聃34421819康帝子帝幼沖,太后臨朝,357年親政,時(shí)年十五歲。
升平、隆和、興寧哀帝司馬丕36121525顯宗長子穆帝死后,被皇太后立為帝。
興寧、太和廢帝司馬奕36524745顯宗子,哀帝弟哀帝死后,被皇太后立為帝,371年十一月,被桓溫廢為海東王,372年又降為海西縣公。
咸安簡文帝司馬昱37151252中宗少子322年受封為瑯琊王,后徙封會稽王?;笢貜U司馬奕,立昱為帝。
咸安、寧康、太元孝武帝司馬曜372112535簡文帝第三子365年封會稽王;372年立為皇太子,同年嗣位。
太元、隆安、元興、大亨、義熙安帝司馬德宗396152337孝武帝長子帝癡呆,不辨寒暑,由司馬道子攝政。
元熙恭帝司馬德文41834337孝武帝子,安帝弟安帝死,劉裕稱奉遺詔迎立為帝,420年六月,劉裕逼帝讓位,廢以為零陵王、東晉王,次年被殺。
十六國世系
漢(前趙)世系
年號廟號姓名即位時(shí)間即位年齡在位年數(shù)死時(shí)年齡世系備注
元熙、永鳳、河瑞高祖劉淵304不詳7不詳新興縣匈奴人,呼韓邪單于之后,曹魏時(shí)改姓劉,祖父為南匈奴單于,父劉豹為匈奴左部帥西晉太康末為北部都尉,后為建威將軍、五部大都督,受晉封為漢光鄉(xiāng)侯,后起兵反晉,304年稱漢王,308年十月稱帝,遷都平陽。
光興、嘉平、建元、麟嘉烈宗劉聰310不詳9不詳劉淵第四子劉淵死,太子劉和即位,劉聰殺兄奪位,311年,派劉曜攻破洛陽,俘晉懷帝,316年,派劉曜破長安,俘晉愍帝,滅西晉。
漢昌隱皇帝劉粲318不詳1不詳劉聰子以皇太子總攝朝政,318年七月即帝位,九月,為大將軍,錄尚書事靳準(zhǔn)所殺。
光初劉曜318不詳12不詳劉淵侄,少孤,由劉淵收養(yǎng)靳準(zhǔn)殺劉粲奪帝位,曜率兵攻準(zhǔn),被太保呼延晏等擁立為帝,進(jìn)軍平陽,盡殺靳氏,遷都長安,改漢為趙,史稱前趙,后被石勒所殺。
成漢世系
年號廟號姓名即位時(shí)間即位年齡在位年數(shù)死時(shí)年齡世系備注
建興、晏平、玉衡太宗李雄304313161氐族人,李特子,巴西容渠人301年,其父李特在綿竹率流民起義反晉,李特戰(zhàn)死,李雄繼為帥,304年取成都,為成都王,306年稱帝,國號成、成漢,或稱前蜀。
玉衡戾太子李班33447147李雄之兄,李蕩子被李雄立為太子,334年六月即位,十月被李雄之子李越所殺,在位不及半年。
玉衡、玉恒幽公哀皇帝李期33522425李雄第四子李越殺李班后,被擁立為帝,帝暴戾驕虐,大臣多不自安,338年四月,漢王李壽擁兵矯太后令,廢李期為邛都縣公,自立為帝。
漢興中宗李壽33839644李特子,弟李驤
漢興、太和、嘉寧李勢343不詳5不詳李壽長子347年三月晉征西將軍桓溫攻成都,李勢降,361年死于建康。
前涼世系
年號廟號姓名即位時(shí)間即位年齡在位年數(shù)死時(shí)年齡世系備注
建興高祖張寔31444750張軌長子301年,西晉任張軌為涼州刺史,軌保據(jù)一方,314年軌病死,其子張寔繼之,317年西晉滅亡,張氏以姑臧為中心世守涼州。
建興太宗張茂32044548張軌子320年六月,張寔被部下殺害,寔?zhàn)域E年幼,茂襲平西將軍行都督?jīng)鲋葜T軍事,護(hù)羌校尉,涼州牧,西平公。
建興世祖文王張駿324182340張寔?zhàn)訌埫瘮z位,立駿為撫軍將軍,武威太守,西平公世子,茂死,無子,張駿立,于345年稱假涼王。
建興,又作永樂世祖桓張重華34620827張駿第二子以世子即位。
和平威王張祚354不詳2不詳張駿之長庶子,張重華之兄張重華死,其幼子靈曜嗣立,張祚以其年幼,廢以為寧涼侯,自立為大將軍、涼州牧、涼公,后為其臣下所殺。
建興、升平?jīng)_王張玄靚3556914張重華少子355年,河州刺史張瓘殺祚,立玄靚為主,后為其叔張?zhí)戾a所殺。
太清張?zhí)戾a363181461張駿少子,重華弟363年殺張玄靚,自立為涼州牧,西平公,376年降于前秦,前涼亡。
月下佛貍 2007-02-27 20:23
后趙世系
年號廟號姓名即位時(shí)間即位年齡在位年數(shù)死時(shí)年齡世系備注
太和、建平高祖石勒319461560上黨武鄉(xiāng)人,羯族,父祖皆為部落小帥起兵后投奔前趙,為劉淵大將,319年自稱大單于,定都襄國,330年改稱大趙天王,同年改稱皇帝。
建平、延熙石弘33320222石勒第二子石勒稱帝后立為太子,即位后,石虎自為丞相、魏王、大單于,總攝朝政,334年十一月,石虎廢弘為海陽王,尋殺之。
延熙、建武、太寧太祖石虎334401655石勒之侄334年廢石弘,自立為帝,稱大趙天王,349年改稱皇帝,335年九月遷都于鄴。
青龍石鑒3491石虎子349年十一月,石閔(石虎養(yǎng)孫,漢人)廢殺石遵,立石鑒,閔改國號為衛(wèi),易姓李,殺石鑒及石虎子孫二十余人,石氏幾盡,閔自立為帝,又改國號為魏,復(fù)其原姓冉,史稱其國為“冉魏”,石鑒在位,實(shí)一百零三日。
永寧石祗3502石虎子石鑒被殺,石祗于350年三月自立為帝,起兵討冉閔,戰(zhàn)敗,于四月為部將劉顯所殺,后趙亡。
前燕世系
年號廟號姓名即位時(shí)間即位年齡在位年數(shù)死時(shí)年齡世系備注
太祖慕容皝337411252昌黎棘城人,鮮卑族,慕容廆第三子西晉滅亡后,慕容廆自稱大單于,在遼河流域建立政權(quán),其子慕容皝嗣位于333年,337年自稱燕王,于342年遷都龍城。
元璽、光壽烈祖慕容儁348301343慕容皝第二子慕容皝立以為世子,皝死,嗣位,受東晉穆帝冊封,為使持節(jié)中外大都督、大將軍、大單于、燕王,350年攻克薊城而遷都于薊,352年滅冉閔,同年稱帝,后遷都于鄴。
建熙幽皇帝慕容NFDAA360341145慕容儁第三子慕容儁立以為皇太子,后嗣位,370年十一月,苻堅(jiān)攻入鄴城,NFDAA外逃被俘,前燕亡,后被苻堅(jiān)所殺。
前秦世系
年號廟號姓名即位時(shí)間即位年齡在位年數(shù)死時(shí)年齡世系備注
太祖苻洪35066166略陽臨渭人,原姓蒲,后改姓苻,先世為部落小帥,父懷歸西晉末,被氐族各部落推為盟主,后被前趙劉曜封為氐王,后又受后趙封號,以石遵削其職而降晉,350年,苻洪自稱大都督、大將軍、大單于、秦王,改姓苻,同年三月,被其軍師將軍麻秋毒死。
皇始世宗苻健35034639苻洪第三子斬麻秋,旋即位。翌年,占關(guān)中,據(jù)長安,稱天王、大單于,國號大秦,改元皇始,翌年稱帝,都長安。
壽光厲王苻生35522324苻健第三子即位后嗜酒殘暴,肆行殺戮,357年六月,被苻健侄東海王苻堅(jiān)廢以為越王,旋被殺。
永興、甘露、建元世祖苻堅(jiān)357202948父苻雄,祖苻洪殺苻生后嗣位,370年滅前燕,370年滅前涼,統(tǒng)一中國北部,383年八月,親率大軍攻東晉,敗于淝水,北方各族紛紛自立,中國北部再度分裂,385年,慕容沖圍攻長安,苻堅(jiān)出逃,被姚俘獲后縊死。
太安哀平皇帝苻丕385不詳2不詳苻堅(jiān)長子385年七月苻堅(jiān)敗死,八月丕在晉陽稱帝,次年,與鮮卑人慕容永激戰(zhàn)于襄陵,慘敗,后又?jǐn)∮跁x將馮該,被殺。
太初太宗苻登38644952苻堅(jiān)之族孫,父苻敞苻丕敗死,諸將擁立苻登,394年為姚興所敗,旋被殺,其子苻崇奔逃于湟中嗣位,當(dāng)年被西秦乞伏乾歸逐殺,前秦亡。
后秦世系
年號廟號姓名即位時(shí)間即位年齡在位年數(shù)死時(shí)年齡世系備注
白雀、建初太祖姚萇384551164南安赤亭人,羌族,父姚弋仲其兄為苻堅(jiān)所殺,姚萇率諸弟降于苻堅(jiān),苻堅(jiān)伐晉,以姚萇為龍?bào)J將軍,淝水戰(zhàn)后,萇自稱大將軍、大單于、萬年秦王,386年稱帝,都長安,國號秦。
皇初、弘始高祖姚興394292351姚萇長子以皇太子嗣位。
永和姚泓41629230姚興長子416年,東晉太尉劉裕乘姚興新喪而舉兵北伐,攻克洛陽,次年攻占長安,生俘姚泓至建康而殺之。后秦亡。
后燕世系
年號廟號姓名即位時(shí)間即位年齡在位年數(shù)死時(shí)年齡世系備注
燕元世祖慕容垂384591371昌黎棘城人,鮮卑族,前燕慕容皝第五子原為前秦大將,苻堅(jiān)慘敗于淝水之戰(zhàn)后,慕容垂即圖恢復(fù)燕國,于384年稱燕王,兩年后稱帝,定都于中山。
永康烈宗慕容寶39642344慕容垂第四子以太子嗣位,398年四月,為部下鮮卑族蘭汗所殺。
建平、長樂中宗慕容盛39826429慕容寶庶長子398年四月即位,殺蘭汗,稱長樂王,同年十月稱帝,400年,去帝號,改稱庶民天王,401年被部下射傷,尋死。
光始、建始昭文皇帝慕容熙40117723慕容垂少子慕容盛死,太后廢太子,立熙嗣位,407年七月,馮跋殺慕容熙自立,后燕亡。
西秦世系
年號廟號姓名即位時(shí)間即位年齡在位年數(shù)死時(shí)年齡世系備注
建義烈祖乞伏國仁385不詳4不詳隴西乞伏部鮮卑人,父乞伏司繁。其父為前秦苻堅(jiān)之鎮(zhèn)西將軍,385年司繁卒,國仁即位,自稱大都督、大將軍、大單于,領(lǐng)秦河二州牧。
太初、更始高祖乞伏乾歸38825乞伏國仁之弟乞伏國仁死后,群臣以其子年幼,乃推國仁弟乾歸為大都督、大將軍、大單于、河南王,394年改稱秦王,遷都金城,再遷都苑川,412年為兄子乞伏公府所殺。
永康、建弘太祖乞伏熾盤41217乞伏乾歸子乞伏公府殺乾歸,熾盤追殺公府而繼位,414年滅南涼,428年五月病死。
永弘乞伏慕末4284熾盤第二子431年降于夏王赫連定,被殺,西秦亡。
月下佛貍 2007-02-27 20:23
后涼世系
年號廟號姓名即位時(shí)間即位年齡在位年數(shù)死時(shí)年齡世系備注
太安、麟嘉、龍飛太祖呂光386491462略陽氏族人,先世世為豪酋受苻堅(jiān)命,以太尉領(lǐng)兵攻略西域,降服三十余國,后聞苻堅(jiān)為姚萇所殺,于386年十月自稱使持節(jié)、侍中、中外大都督、涼州牧,酒泉公,建元太安,后改稱三河王,天王。
咸寧靈皇帝呂纂399不詳3不詳呂光庶長子399年,呂光立太子呂紹為天王,自號太上皇,呂光死,呂纂攻紹,紹自殺,纂即位。
神鼎呂隆401不詳3不詳呂光弟,呂寶之子401年,呂超殺呂纂,讓位于呂隆,隆即位,改元神鼎,為沮渠蒙遜與禿發(fā)傉檀所侵逼,于403年降于后秦,后涼亡。
南涼世系
年號廟號姓名即位時(shí)間即位年齡在位年數(shù)死時(shí)年齡世系備注
太初烈祖禿發(fā)烏孤3973河西鮮卑族人,禿發(fā)氏為鮮卑族拓跋部之一支傳說禿發(fā)氏先人壽闐生于被中,鮮卑語謂被為“禿發(fā)”,遂以為氏,傳至烏孤,始強(qiáng)大,于397年自稱大都督、大將軍、大單于、平西王,建元太初,都于廉川堡,后墜馬死。
建和康王禿發(fā)利鹿孤4003烏孤之弟烏孤死,利鹿孤即位,改稱河西王。
弘昌、嘉定景王禿發(fā)傉檀402381351利鹿孤之弟利鹿孤死,嗣位,遷都于樂都,改稱涼王,414年七月,西秦乞伏熾盤攻陷離都,傉檀降,西涼亡。
南燕世系
年號廟號姓名即位時(shí)間即位年齡在位年數(shù)死時(shí)年齡世系備注
燕平、建平世宗慕容德39863870昌黎棘城人,鮮卑族,前燕主慕容皝之少子,后燕主慕容垂之弟前燕時(shí)被封為梁公,范陽王,后燕時(shí)封范陽王,北魏陷后燕都城中山后,慕容德率眾至鄴,又遷滑臺,398年稱王,400年遷廣固,稱帝,405年病死。
太上慕容超40521626慕容德之兄北海王慕容納之子慕容德立為太子,德死,嗣位,410年為東晉劉裕所敗,俘送于建康而殺之,南燕亡。
西涼世系
年號廟號姓名即位時(shí)間即位年齡在位年數(shù)死時(shí)年齡世系備注
庚子、建初太祖李暠400271845原籍隴西成紀(jì),先祖移居狄道。世為西州著姓。后涼末,李暠任敦煌太守,400年自稱涼公,年號庚子。
嘉興李歆417不詳4不詳李暠第二子暠死,即位,420年七月與北涼沮渠蒙遜戰(zhàn)于蓼泉,兵敗被殺。
永建李恂420不詳2不詳李暠第六子李歆死,恂自立,稱涼州刺史,改元永建,次年春,沮渠蒙遜圍敦煌,恂自殺,西涼亡。
夏世系
年號廟號姓名即位時(shí)間即位年齡在位年數(shù)死時(shí)年齡世系備注
龍升、鳳翔、昌武、真興世祖赫連勃勃407271945匈奴人,匈奴右賢王去卑之后,父衛(wèi)辰其父衛(wèi)辰入居塞內(nèi),被苻堅(jiān)封為西單于,后為北魏拓跋珪所殺,赫連勃勃投奔后秦姚興,407年擁兵自立,稱天王、大單于,建元龍升。
承光赫連昌425不詳4不詳勃勃第二子以太子即位,428年被北魏生俘,封秦王,旋殺之。
勝光赫連定428不詳4不詳勃勃第五子昌被俘,定占據(jù)平原,稱帝,431年被吐谷渾擊敗生俘,夏亡。
北燕世系
年號廟號姓名即位時(shí)間即位年齡在位年數(shù)死時(shí)年齡世系備注
正始高云407不詳3不詳高句麗王族,慕容寶收以為養(yǎng)子,賜姓慕容407年,后燕禁衛(wèi)軍將領(lǐng)馮跋殺燕帝慕容熙,立慕容云(高云)為主,為其寵臣離班所殺。
太平太祖馮跋409不詳22不詳長樂信都人,漢族高云被殺,馮跋平定變亂,稱天王。
太平、太興昭成皇帝馮宏430不詳7不詳馮跋弟馮跋病死,宏盡殺跋諸子,乃自立,436年為北魏所殺,宏走死高麗。
北涼世系
年號廟號姓名即位時(shí)間即位年齡在位年數(shù)死時(shí)年齡世系備注
永安、玄始、承玄、義和太祖沮渠蒙遜401343366臨松盧水人,匈奴族沮渠部,先世世為沮渠部酋豪397年起兵反后涼呂光,擁后涼建康太守段業(yè)為涼州牧,建康公,401年殺段業(yè)而自立,稱張掖公,都張掖,412年占姑臧,稱河西王,421年滅西涼,據(jù)有涼州全境。
永和哀王沮渠牧健433不詳7不詳蒙遜第三子蒙遜死,牧健以皇太子即位,439年,魏師來伐,勢窮請降,被殺,北涼亡。
月下佛貍 2007-02-27 20:24
南朝宋世系
年號廟號姓名即位時(shí)間即位年齡在位年數(shù)死時(shí)年齡世系備注
永初高祖武皇帝劉裕42058360祖籍彭城,遷居京口,漢楚元王劉交之21世孫桓玄篡晉,劉裕起兵敗桓玄,迎晉安帝復(fù)位,官侍中、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揚(yáng)州刺史、錄尚書事。后升相國,封宋公,加九錫。420年廢晉建宋。
永初、景平少帝劉義符42217319武帝長子以太子繼位,游樂無度,不親政事。424年5月,被司空徐羨之等廢為營陽王,6月被殺。
元嘉太祖文皇帝(中宗景皇帝)劉義隆424173047武帝第三子武帝時(shí)封宜都郡王。424年,徐羨之廢少帝,8月迎義隆即位。
元嘉、孝建、大明世祖孝武皇帝劉駿453241235文帝第三子文帝欲廢太子劉劭,劭起兵殺文帝,嗣立。劉駿遂發(fā)兵討劉劭,殺之,自立為帝。
大明、永光、景和前廢帝劉子業(yè)46416217孝武帝長子以太子嗣位,465年11月,湘東王劉彧令帝近侍壽寢之殺帝。
泰始、泰豫太宗明皇帝劉彧46527834文帝第十一子文帝時(shí)封淮陽王,后改封湘東王。465年11月殺廢帝即位。
泰豫、元徽后廢帝(蒼梧王)劉昱47210615明帝長子以太子嗣位,477年7月,蕭道成殺之,貶為蒼梧王。
升明順皇帝劉準(zhǔn)4779311明帝第三子文帝時(shí)封安成王。477年后廢帝被殺,蕭道成迎王入朝即皇帝位。479年,蕭道成自立為帝,封順帝為汝陰王,旋殺之,追謚為順帝。
南朝齊世系
年號廟號姓名即位時(shí)間即位年齡在位年數(shù)死時(shí)年齡世系備注
建元太祖高皇帝蕭道成47953456祖籍東海蘭陵,東晉初遷晉陵武進(jìn)縣界內(nèi)僑置蘭陵郡。父蕭承之為宋漢中太守,后轉(zhuǎn)南泰山太守、右軍將軍以將門子,屢率兵攻伐。宋明帝時(shí),漸被信用,地位始隆,及平桂陽王劉休范之亂,掌握了劉宋軍政大權(quán)。477年殺后廢帝迎立順帝,拜司空、錄尚書事,后位至相國,封齊王。479年代宋自立,改國號為齊。
建元、永明世祖武皇帝蕭賾482431254高帝長子以皇太子嗣位。
永明、隆昌郁林王蕭昭業(yè)49320221武帝文惠太子蕭長懋長子永明十一年,文惠太子死,被立為皇太孫。武帝死,乃嗣位,后為西昌侯蕭鸞(高帝侄)所殺,貶號郁林王。
延興恭王(海陵王)蕭昭文49415115武帝文惠太子第二子郁林王被殺,蕭鸞立以為帝。即位僅數(shù)月(494年7月至10月),又被蕭鸞廢為海陵王,旋被殺,謚曰恭。
建武、永泰高宗明皇帝蕭鸞49443547高帝蕭道成侄,安貞王蕭道生子494年7月殺郁林王,立恭王。同年10月殺恭王,自立為帝。
永泰、永元東昏侯蕭寶卷49816419明帝第二子以皇太子嗣位,淫昏嗜殺,雍州刺史蕭衍起兵攻建康,城中禁衛(wèi)軍倒戈,殺蕭寶卷,迎蕭衍,廢帝為東昏侯。
中興和帝蕭寶融50114215明帝第八子501年三月蕭衍反,奉以為帝,即位于江陵。在位二年,禪讓于梁,齊亡。旋被殺。
南朝梁世系
年號廟號姓名即位時(shí)間即位年齡在位年數(shù)死時(shí)年齡世系備注
天監(jiān)、普通、大通、中大通、大同、中大同、太清高祖武皇帝蕭衍502394886南蘭陵人,父蕭順之乃齊高帝之祖弟即位前任雍州刺史,鎮(zhèn)襄陽。501年起兵攻建康。城中禁衛(wèi)軍殺蕭寶卷,迎蕭衍。蕭衍起兵后,擁立蕭寶融為帝。502年初,融遜位于蕭衍。
太清、大寶高宗簡文帝蕭綱54947349武帝第三子,昭明太子同母弟531年4月昭明太子蕭統(tǒng)死,5月,蕭綱被立為皇太子。549年侯景攻破臺城,梁武帝死。景擁立蕭綱即帝位。551年8月,景廢帝為晉安王,10月殺之。
承圣世祖元皇帝蕭繹55245447武帝第七子551年8月,侯景廢簡文帝,立豫章王蕭棟為帝。同年11月廢之,自立為帝。552年湘東王蕭繹發(fā)兵討侯景,景敗死,繹稱帝于江陵。554年西魏發(fā)兵攻梁,11月,入江陵,元帝降,旋被殺。
紹泰、太平敬皇帝蕭方智55513316元帝第九子554年11月,西魏克江陵,陳霸先、王僧辯迎梁晉安王蕭方智至建康,以太宰承制,尋即帝位。557年10月遜位于陳,梁亡。
南朝陳世系
年號廟號姓名即位時(shí)間即位年齡在位年數(shù)死時(shí)年齡世系備注
永定高祖武皇帝陳霸先55755357原籍潁川,永嘉時(shí)遷居于吳興長城。出身鄉(xiāng)吏,后以鎮(zhèn)壓農(nóng)民起義之功,累官至西江都督、高要太守。侯景叛亂,霸先起兵討之,破建康,滅侯景。西魏破江陵,梁元帝被殺,霸先立蕭方智為帝。557年10月,代梁而自立,改元永定,國號陳。
永定、天嘉、天康世祖文皇帝陳蒨55938845陳霸先兄道譚之長子武帝時(shí)立為臨川王,總軍政。武帝子陳昌被西魏執(zhí)俘于長安,故以蒨嗣位。
天康、光大臨海王(廢帝)陳伯宗56613317文帝嫡長子以皇太子嗣位,年幼,以叔父陳頊為司徒、錄尚書事、都督中外諸軍事。568年,頊廢帝為臨海王,自立為帝。
太建高宗孝宣皇帝陳頊568391553始興昭烈王陳道譚第二子,文帝陳蒨之弟568年11月廢陳伯宗為臨海王,尋自立為帝。
太建、至德、禎明后主煬帝陳叔寶58230852宣帝嫡長子以皇太子嗣位,荒淫無度,興土木,寵女色,尚浮華,隋文帝于開皇九年(589)正月,遣兵伐陳,下建康。降隋,入洛陽,封長城縣公,贈大將軍。擅詩詞,明人輯有《陳后主集》。
月下佛貍 2007-02-27 20:24
北魏世系
年號紀(jì)年廟號姓名即位時(shí)間即位年齡在位年數(shù)死時(shí)年齡世系備注
登國皇始天興天賜386396398404太祖道武皇帝拓跋珪386162439鮮卑族拓跋部人,父為拓跋寔,未即位死。祖昭成皇帝什翼健(代王)魏先世曾建代國,376年為前秦苻堅(jiān)所滅。386年拓跋珪重建代國,同年改國號為魏,398年建都平城,次年稱帝。
永興神瑞泰常409414416太宗明元皇帝拓跋嗣409181532道武帝長子409年十月,道武帝為其子拓跋紹所殺,嗣殺紹,乃即位。
始光神NFDB3延和太延太平真君正平424428432435440451世祖太武皇帝拓跋燾423163045明元帝長子以皇太子嗣位,452年二月為宦官宗愛所弒。
承平452南安王拓跋余45211太武帝少子442年封吳王,后改封南安王,中常侍宗愛殺太武帝,于452年三月矯太后令立南安王,同年十月殺之。
興安興光太安和平452454455460高宗文成皇帝拓跋濬452131426太武帝嫡孫,拓跋晃長子宗愛殺南安王,殿中尚書源賀等擁立皇孫濬即位。
天安皇興466467顯祖獻(xiàn)文皇帝拓跋弘465127723文成帝長子以皇太子嗣位。471年傳位于太子宏,自為太上皇,后為馮太后鴆殺。
延興承明太和471476477高祖孝文皇帝拓跋宏47152933獻(xiàn)文帝長子以皇太子即位,年5歲,由馮太后臨朝。490年馮太后死,帝親政。493年由平城遷都于洛陽。
景明正始永平延昌500504508512世宗宣武皇帝元恪4991761733孝文帝第二子以皇太子嗣位。
熙平神龜正光孝昌武泰516518520525528肅宗孝明皇帝元詡51561419宣武帝第二子以皇太子嗣位,年幼沖,母胡太后臨朝,帝后為胡太后鴆殺。
建義永安528528敬宗孝莊皇帝元子攸52822324彭城王元勰第三子即位前,襲封長樂王。528年胡太后殺孝明帝。爾朱榮廢釗,立攸為帝。攸后被爾朱兆所殺。
建明530長廣王元曄5302拓跋燾長子太子晃之后530年9月,莊帝殺爾朱榮。10月,爾朱榮之侄爾朱兆占據(jù)晉陽立長廣王元曄為帝。12月,爾朱兆入洛陽,殺孝莊帝。次年2月廢元曄。
普泰531節(jié)閔帝元恭53134235廣陵惠王元羽之子即位前襲爵廣陵王。351年?duì)栔煺住栔焓缆〉葟U長廣王元曄,立恭以為帝。532年4月為高歡所廢,尋被鴆殺。
中興531安定帝元朗53119220章武王元融第三子531年高歡起兵討爾朱氏,10月元朗為帝。532年4月,廢為安定郡王,11月被殺。
太昌永興永熙532532532孝武元修53223325孝文帝子廣平武穆王元懷第三子即位前封平陽王,532年4月,高歡廢元朗,擁立元修為帝。534年,帝憤高歡專權(quán)而西入長安,投奔宇文泰。十月,高歡立清河王世子元善見為帝,是為孝靜帝,遷都于鄴,自是魏分東西,閏十二月,孝武帝被宇文泰所殺,北魏亡。
天平元象興和武定534538539543孝靜皇帝元善見534111728孝文帝孫,清河文宣王元亶世子534年,北魏孝武帝憤高歡專權(quán),奔長安。高歡另立元善見為帝,遷都于鄴,史稱東魏。高歡、高澄、高洋父子相繼擅權(quán)。550年5月,高洋代魏稱帝,封元善見為中山王,次年12月殺之。東魏亡。
北齊世系
年號紀(jì)年廟號姓名即位時(shí)間即位年齡在位年數(shù)死時(shí)年齡世系備注
天保550顯祖文宣皇帝高洋550221031渤海蓨人,漢族。神武帝高歡次子。其父高歡(被追尊為神武帝)、其兄高澄,專擅東魏朝政。550年五月,高洋代魏稱帝,國號齊。
乾明560廢帝濟(jì)南王高殷55915217文宣帝長子以皇太子嗣位。560年被大丞相常山王高演(高洋弟)廢為濟(jì)南王,次年被殺。
皇建560肅宗孝昭皇帝高演56026227高歡第六子,文宣皇帝高洋之母弟560年廢高殷,8月即皇帝位于晉陽。次年9月出獵,馬驚墜地傷肋,不久病死。
太寧河清561562世祖武成皇帝高湛56125532高歡第九子,孝昭皇帝高演之母弟遵孝昭皇帝遺詔,于561年11月即皇帝位于晉陽。565年禪位于其子高緯,自稱太上皇。
天統(tǒng)武平隆化565570576后主高緯565101222武成皇帝高湛之長子565年四月,以皇太子受禪即皇帝位。576年傳位于太子高恒,自稱太上皇。577年北周陷鄴都,高緯為周師所俘,封溫公。不久高氏宗族全被賜死。
承光577幼主高恒577818后主高緯長子577年正月以皇太子即皇帝位。同月被俘,十月被賜死,在位僅一個(gè)月。
北周世系
年號廟號姓名即位時(shí)間即位年齡在位年數(shù)死時(shí)年齡世系備注
孝閔皇帝宇文覺55716116文帝宇文泰第三子556年十二月,宇文護(hù)逼西魏恭帝禪位于宇文覺。557年正月,周公宇文覺稱天王,代魏。
武成世宗明皇帝宇文毓55724427文帝宇文泰之庶長子557年九月,宇文護(hù)廢閔帝宇文覺為略陽公,以宇文毓為天王,559年毓稱皇帝。560年四月,宇文護(hù)使人置毒于糖餅而殺帝。
武成、保定、天和、建德、宣政高祖武皇帝宇文邕560181936文帝宇文泰第四子560年四月,晉國公宇文護(hù)毒死明帝,立魯國公邕為帝。577年滅北齊,統(tǒng)一北方。578年六月卒。
宣政、大成宣皇帝宇文赟57820222武帝長子以皇太子嗣位。579年傳位于太子,自稱太上皇,次年病死。生前曾冊封五位皇后。
大象、大定靜皇帝宇文衍579739宣帝長子579年二月,宣帝自稱天元皇帝,太子衍即位,以幼沖,以楊堅(jiān)(宣帝皇后楊氏之父)輔政,進(jìn)爵隋王。580年太上皇卒。581年二月,楊堅(jiān)代周稱帝,以靜帝為介國公,周亡。五月,靜帝死。
臥風(fēng) 2007-02-27 20:26
西晉(265——316)
一、
謚號:武皇帝
廟號:世祖
帝名:司馬炎
輩份:第一代
在位:265——290(25年)
生卒:236——290(54歲)
皇考:文帝司馬昭子
生母:王元姬
年號:泰始(265——274)咸寧(275——280)太康(280——289)太熙(290)
陵墓:峻陽陵(今河南省洛陽市北)
二、
謚號:孝惠皇帝
廟號:無
帝名:司馬衷
輩份:第二代
在位:290——306(16年)
生卒:259——306(47歲)
皇考:武帝第二子
生母:楊艷
年號:永熙(290)永平(291)元康(291——299)永康(300——301)永寧(301——302)太安(302——303)永安(304)建武(304)永興(304——306)光熙(306)
陵墓:太陽陵(今河南省洛陽市)
三、
謚號:孝懷皇帝
廟號:無
帝名:司馬熾
輩份:第二代
在位:306——313(7年)
生卒:284——313(29歲)
皇考:武帝第二十五子
生母:王媛姬
年號:永嘉(307——313)
陵墓:無
四、
謚號:孝愍皇帝
廟號:無
帝名:司馬鄴
輩份:第三代
在位:313——316(3年)
生卒:300——317(17歲)
皇考:武帝子吳王司馬晏子
生母:待考
年號:建興(313——316)
陵墓:無
東晉(317——420)
五、
謚號:元皇帝
廟號:中宗
帝名:司馬睿
輩份:第二代
在位:317——322(5年)
生卒:276——322(46歲)
皇考:宣帝司馬懿子瑯邪王司馬伷子瑯邪恭王司馬覲子
生母:夏侯光姬
年號:建武(317——318)大興(318——321)永昌(322)
陵墓:平陵(今江蘇省江寧縣雞籠山)
六、
謚號:明皇帝
廟號:肅宗
帝名:司馬紹
輩份:第三代
在位:322——325(3年)
生卒:299——325(26歲)
皇考:元帝長子
生母:荀氏
年號:永昌(323)太寧(323——325)
陵墓:武平陵(今江蘇省江寧縣雞籠山)
七、
謚號:成皇帝
廟號:顯宗
帝名:司馬衍
輩份:第四代
在位:325——342(17年)
生卒:321——342(21歲)
皇考:明帝長子
生母:庾文君
年號:太寧(326)咸和(326——334)咸康(335——342)
陵墓:興平陵(今江蘇省江寧縣雞籠山)
八、
謚號:康皇帝
廟號:無
帝名:司馬岳
輩份:第四代
在位:342——344(2年)
生卒:322——344(22歲)
皇考:明帝子
生母:庾文君
年號:建元(343——344)
陵墓:崇平陵(今江蘇省南京市鐘山西南)
九、
謚號:穆皇帝
廟號:孝宗
帝名:司馬聃
輩份:第五代
在位:344——361(17年)
生卒:343——361(18歲)
皇考:康帝子
生母:禇蒜子
年號:永和(345——356)升平(357——361)
陵墓:永平陵(今江蘇省江寧縣西北幕府山)
十、
謚號:哀皇帝
廟號:無
帝名:司馬丕
輩份:第五代
在位:361——365(4年)
生卒:341——365(24歲)
皇考:成帝長子
生母:周氏
年號:隆和(362——363)興寧(363——365)
陵墓:安平陵(今江蘇省江寧縣雞籠山)
十一、
謚號:海西公
廟號:無
帝名:司馬奕
輩份:第五代
在位:365——371(6年)
生卒:342——386(44歲)
皇考:成帝第二子
生母:周氏
年號:太和(366——371)
陵墓:待考
十二、
謚號:簡文皇帝
廟號:太宗
帝名:司馬昱
輩份:第三代
在位:371——372(1年)
生卒:320——372(52歲)
皇考:元帝少子
生母:鄭阿春
年號:咸安(371——372)
陵墓:高平陵(今江蘇省南京市鐘山西南)
十三、
謚號:孝武皇帝
廟號:烈宗
帝名:司馬曜(司馬昌明)
輩份:第四代
在位:372——396(24年)
生卒:362——396(34歲)
皇考:簡文帝第三子
生母:李陵容
年號:寧康(373——375)太元(376——396)
陵墓:隆平陵(今江蘇省南京市鐘山西南)
十四、
謚號:安皇帝
廟號:無
帝名:司馬德宗
輩份:第五代
在位:396——418(22年)
生卒:382——418(36歲)
皇考:孝武帝長子
生母:陳歸女
年號:隆安(397——401)元興(402——404)義熙(405——418)
陵墓:休平陵(今江蘇省南京市鐘山西南)
十五、
謚號:恭皇帝
廟號:無
帝名:司馬德文
輩份:第五代
在位:418——420(2年)
生卒:386——421(35歲)
皇考:孝武帝子
生母:陳歸女
年號:元熙(419——420)
陵墓:沖天陵(今江蘇省南京市鐘山西南)
臥風(fēng) 2007-02-27 20:27
西晉(265——316)
一、
謚號:武皇帝
廟號:世祖
帝名:司馬炎
輩份:第一代
在位:265——290(25年)
生卒:236——290(54歲)
皇考:文帝司馬昭子
生母:王元姬
年號:泰始(265——274)咸寧(275——280)太康(280——289)太熙(290)
陵墓:峻陽陵(今河南省洛陽市北)
二、
謚號:孝惠皇帝
廟號:無
帝名:司馬衷
輩份:第二代
在位:290——306(16年)
生卒:259——306(47歲)
皇考:武帝第二子
生母:楊艷
年號:永熙(290)永平(291)元康(291——299)永康(300——301)永寧(301——302)太安(302——303)永安(304)建武(304)永興(304——306)光熙(306)
陵墓:太陽陵(今河南省洛陽市)
三、
謚號:孝懷皇帝
廟號:無
帝名:司馬熾
輩份:第二代
在位:306——313(7年)
生卒:284——313(29歲)
皇考:武帝第二十五子
生母:王媛姬
年號:永嘉(307——313)
陵墓:無
四、
謚號:孝愍皇帝
廟號:無
帝名:司馬鄴
輩份:第三代
在位:313——316(3年)
生卒:300——317(17歲)
皇考:武帝子吳王司馬晏子
生母:待考
年號:建興(313——316)
陵墓:無
東晉(317——420)
五、
謚號:元皇帝
廟號:中宗
帝名:司馬睿
輩份:第二代
在位:317——322(5年)
生卒:276——322(46歲)
皇考:宣帝司馬懿子瑯邪王司馬伷子瑯邪恭王司馬覲子
生母:夏侯光姬
年號:建武(317——318)大興(318——321)永昌(322)
陵墓:平陵(今江蘇省江寧縣雞籠山)
六、
謚號:明皇帝
廟號:肅宗
帝名:司馬紹
輩份:第三代
在位:322——325(3年)
生卒:299——325(26歲)
皇考:元帝長子
生母:荀氏
年號:永昌(323)太寧(323——325)
陵墓:武平陵(今江蘇省江寧縣雞籠山)
七、
謚號:成皇帝
廟號:顯宗
帝名:司馬衍
輩份:第四代
在位:325——342(17年)
生卒:321——342(21歲)
皇考:明帝長子
生母:庾文君
年號:太寧(326)咸和(326——334)咸康(335——342)
陵墓:興平陵(今江蘇省江寧縣雞籠山)
八、
謚號:康皇帝
廟號:無
帝名:司馬岳
輩份:第四代
在位:342——344(2年)
生卒:322——344(22歲)
皇考:明帝子
生母:庾文君
年號:建元(343——344)
陵墓:崇平陵(今江蘇省南京市鐘山西南)
九、
謚號:穆皇帝
廟號:孝宗
帝名:司馬聃
輩份:第五代
在位:344——361(17年)
生卒:343——361(18歲)
皇考:康帝子
生母:禇蒜子
年號:永和(345——356)升平(357——361)
陵墓:永平陵(今江蘇省江寧縣西北幕府山)
十、
謚號:哀皇帝
廟號:無
帝名:司馬丕
輩份:第五代
在位:361——365(4年)
生卒:341——365(24歲)
皇考:成帝長子
生母:周氏
年號:隆和(362——363)興寧(363——365)
陵墓:安平陵(今江蘇省江寧縣雞籠山)
十一、
謚號:海西公
廟號:無
帝名:司馬奕
輩份:第五代
在位:365——371(6年)
生卒:342——386(44歲)
皇考:成帝第二子
生母:周氏
年號:太和(366——371)
陵墓:待考
十二、
謚號:簡文皇帝
廟號:太宗
帝名:司馬昱
輩份:第三代
在位:371——372(1年)
生卒:320——372(52歲)
皇考:元帝少子
生母:鄭阿春
年號:咸安(371——372)
陵墓:高平陵(今江蘇省南京市鐘山西南)
十三、
謚號:孝武皇帝
廟號:烈宗
帝名:司馬曜(司馬昌明)
輩份:第四代
在位:372——396(24年)
生卒:362——396(34歲)
皇考:簡文帝第三子
生母:李陵容
年號:寧康(373——375)太元(376——396)
陵墓:隆平陵(今江蘇省南京市鐘山西南)
十四、
謚號:安皇帝
廟號:無
帝名:司馬德宗
輩份:第五代
在位:396——418(22年)
生卒:382——418(36歲)
皇考:孝武帝長子
生母:陳歸女
年號:隆安(397——401)元興(402——404)義熙(405——418)
陵墓:休平陵(今江蘇省南京市鐘山西南)
十五、
謚號:恭皇帝
廟號:無
帝名:司馬德文
輩份:第五代
在位:418——420(2年)
生卒:386——421(35歲)
皇考:孝武帝子
生母:陳歸女
年號:元熙(419——420)
陵墓:沖天陵(今江蘇省南京市鐘山西南)
臥風(fēng) 2007-02-27 20:27
西晉(265——316)
一、
謚號:武皇帝
廟號:世祖
帝名:司馬炎
輩份:第一代
在位:265——290(25年)
生卒:236——290(54歲)
皇考:文帝司馬昭子
生母:王元姬
年號:泰始(265——274)咸寧(275——280)太康(280——289)太熙(290)
陵墓:峻陽陵(今河南省洛陽市北)
二、
謚號:孝惠皇帝
廟號:無
帝名:司馬衷
輩份:第二代
在位:290——306(16年)
生卒:259——306(47歲)
皇考:武帝第二子
生母:楊艷
年號:永熙(290)永平(291)元康(291——299)永康(300——301)永寧(301——302)太安(302——303)永安(304)建武(304)永興(304——306)光熙(306)
陵墓:太陽陵(今河南省洛陽市)
三、
謚號:孝懷皇帝
廟號:無
帝名:司馬熾
輩份:第二代
在位:306——313(7年)
生卒:284——313(29歲)
皇考:武帝第二十五子
生母:王媛姬
年號:永嘉(307——313)
陵墓:無
四、
謚號:孝愍皇帝
廟號:無
帝名:司馬鄴
輩份:第三代
在位:313——316(3年)
生卒:300——317(17歲)
皇考:武帝子吳王司馬晏子
生母:待考
年號:建興(313——316)
陵墓:無
東晉(317——420)
五、
謚號:元皇帝
廟號:中宗
帝名:司馬睿
輩份:第二代
在位:317——322(5年)
生卒:276——322(46歲)
皇考:宣帝司馬懿子瑯邪王司馬伷子瑯邪恭王司馬覲子
生母:夏侯光姬
年號:建武(317——318)大興(318——321)永昌(322)
陵墓:平陵(今江蘇省江寧縣雞籠山)
六、
謚號:明皇帝
廟號:肅宗
帝名:司馬紹
輩份:第三代
在位:322——325(3年)
生卒:299——325(26歲)
皇考:元帝長子
生母:荀氏
年號:永昌(323)太寧(323——325)
陵墓:武平陵(今江蘇省江寧縣雞籠山)
七、
謚號:成皇帝
廟號:顯宗
帝名:司馬衍
輩份:第四代
在位:325——342(17年)
生卒:321——342(21歲)
皇考:明帝長子
生母:庾文君
年號:太寧(326)咸和(326——334)咸康(335——342)
陵墓:興平陵(今江蘇省江寧縣雞籠山)
八、
謚號:康皇帝
廟號:無
帝名:司馬岳
輩份:第四代
在位:342——344(2年)
生卒:322——344(22歲)
皇考:明帝子
生母:庾文君
年號:建元(343——344)
陵墓:崇平陵(今江蘇省南京市鐘山西南)
九、
謚號:穆皇帝
廟號:孝宗
帝名:司馬聃
輩份:第五代
在位:344——361(17年)
生卒:343——361(18歲)
皇考:康帝子
生母:禇蒜子
年號:永和(345——356)升平(357——361)
陵墓:永平陵(今江蘇省江寧縣西北幕府山)
十、
謚號:哀皇帝
廟號:無
帝名:司馬丕
輩份:第五代
在位:361——365(4年)
生卒:341——365(24歲)
皇考:成帝長子
生母:周氏
年號:隆和(362——363)興寧(363——365)
陵墓:安平陵(今江蘇省江寧縣雞籠山)
十一、
謚號:海西公
廟號:無
帝名:司馬奕
輩份:第五代
在位:365——371(6年)
生卒:342——386(44歲)
皇考:成帝第二子
生母:周氏
年號:太和(366——371)
陵墓:待考
十二、
謚號:簡文皇帝
廟號:太宗
帝名:司馬昱
輩份:第三代
在位:371——372(1年)
生卒:320——372(52歲)
皇考:元帝少子
生母:鄭阿春
年號:咸安(371——372)
陵墓:高平陵(今江蘇省南京市鐘山西南)
十三、
謚號:孝武皇帝
廟號:烈宗
帝名:司馬曜(司馬昌明)
輩份:第四代
在位:372——396(24年)
生卒:362——396(34歲)
皇考:簡文帝第三子
生母:李陵容
年號:寧康(373——375)太元(376——396)
陵墓:隆平陵(今江蘇省南京市鐘山西南)
十四、
謚號:安皇帝
廟號:無
帝名:司馬德宗
輩份:第五代
在位:396——418(22年)
生卒:382——418(36歲)
皇考:孝武帝長子
生母:陳歸女
年號:隆安(397——401)元興(402——404)義熙(405——418)
陵墓:休平陵(今江蘇省南京市鐘山西南)
十五、
謚號:恭皇帝
廟號:無
帝名:司馬德文
輩份:第五代
在位:418——420(2年)
生卒:386——421(35歲)
皇考:孝武帝子
生母:陳歸女
年號:元熙(419——420)
陵墓:沖天陵(今江蘇省南京市鐘山西南)
臥風(fēng) 2007-02-27 20:27
北魏(386——534)
一、
謚號:道武皇帝
廟號:太祖
帝名:拓跋珪
輩份:第一代
在位:386——409(23年)
生卒:371——409(38歲)
皇考:代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子獻(xiàn)明帝拓跋寔?zhàn)?div style="height:15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