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之年,欣喜相逢,點擊上方“關注”了解更多名人故事。
在眾多扮演“宋慶齡”的演員中,李羚是讓觀眾最難忘的一個。
她在《宋慶齡和她的姊妹們》中以高超的演技,準確的把握人物的內心行動,在行為語言上追求大度高雅的氣質和修養(yǎng),成功塑造了宋慶齡的形象。
當時該劇播出后在社會上引起巨大反響,李羚獲得第8屆電視飛天獎最佳女主角獎。
接著李羚又獲得出演《上海一家人》中“若男”的機會,并憑此獲得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女主角獎,從而迎來演藝事業(yè)的第二個高峰。
李羚從藝23年,出演的作品不多,但多是經(jīng)典并獲獎無數(shù)。
從《苗苗》《陌生的朋友》《黃山來的姑娘》《最后一個皇妃》到《宋慶齡和她的姊妹們》《上海一家人》,她把中國電影金雞獎、小百花獎、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金鳳凰獎、飛天獎、金鷹獎都拿了個遍。
2004年,46歲的李羚獲得“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稱號,這是建國以來首個頒給文藝界的個人最高榮譽。
可見李羚在藝術表演事業(yè)上的造詣之高。
只是遺憾的是千禧年之后,李羚就息影退居幕后了,這也讓喜歡她多年的影迷好奇,這些年她都干嘛去了,生活的還好嗎。
01
李羚是一個對自我要求極嚴的人。
從藝時她不斷在表演藝術追求,不斷開拓自己的戲路,不斷超越自我,息影后她也沒放棄追求,成為為人民服務的公仆,多次為我國招商引資、海外聯(lián)誼、促進統(tǒng)一、扶貧解困等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我想這也是大家喜歡李羚的原因,除了在事業(yè)上取得的成就;
在感情上她也收獲了完美,與丈夫李克己相濡以沫成為眾人的榜樣。
回顧李羚這一路,不難發(fā)現(xiàn)她有今天的選擇和成果與她的成長經(jīng)歷有關,1958年李羚生于上海,父親是工程師,母親是人民教師。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李羚估計也會跟父母一樣,將來成為一名工程師或老師教書育人。
但天不遂人愿,1970年,李羚父母被下放到農村,她也跟隨父母去插隊開始了農村生活。
這段日子雖然艱辛,比不得在上海的生活,但這段有農民生活的經(jīng)歷,讓李羚看到了他們身上的純真和樸實,這成了她后來演藝路上的一筆財富。
1972年,李羚隨父母到大連,1975年李羚畢業(yè)于大連金重子弟學校,同年進入大連金州汽車配件廠當學徒。
李羚臉蛋長得漂亮,人又機靈聰明,還愛唱歌會彈吉他,做事也認真細致,是廠子宣傳隊的一員,深得大家的喜愛與肯定。
李羚有一個愿望,她喜歡藝術,將來想做演員,但因為時代的關系,她只能等。
1978年,李羚考入北京中央實驗話劇院,正式開始了她的演藝生涯。
02
李羚沒學過表演,但成長路上的每一次經(jīng)歷都是她表演的素材,首次出演話劇是《未來在召喚》。
為了演好這個劇,李羚付出了比別人更多的艱辛,因為她扮演的角色要會芭蕾舞,但她卻從未跳過,為了抓住這個機會,她沒日沒夜的練,希望可速成。
但因為沒基礎,加之沒有正確的練習方法,她的腳扭傷了,扭傷了她也不敢告訴別人,怕被換掉。
后來導演知道后被她的堅持和執(zhí)著感動,導演跟她說就沖著她這份敬業(yè)精神也不會換掉她。
李羚是有些天賦的,憑這個劇她展現(xiàn)了自己的藝術潛力,讓更多的人關注到了她,同時也為她迎來了更多新的機會。
1979年,王君正導演籌拍電影《苗苗》,原本這部劇的女主是定的張瑜,但因為當時她太火沒檔期,故而就選擇了新人李羚。
王導是看過李羚的話劇《未來在召喚》的。
他覺得李羚無論是樣貌、氣質都跟《苗苗》契合便邀請她去出演了女主角韓苗苗老師。
李羚是一個善于觀察的人,在家里母親就是老師,后來上學又見過不同的老師。
她對老師這一形象并不陌生,加之對劇本的閱讀與理解,她成功塑造了一位純潔、善良、熱情有理想的青年女教師形象,初顯了她在影視表演上的才華。
接著在《陌生的朋友》中,李羚扮演了一個失足女青年,這是一個沒有多少語言的角色,更多的要靠肢體語言和眼神來表現(xiàn)人物。
如果說《苗苗》是本色出演的話,那《陌生的朋友》對李羚來說就是一個挑戰(zhàn)。
但她做到了,這個角色一出來就很難讓人把她跟單純善良的苗苗老師聯(lián)系在一起。
1983年,李羚主演了人生第三部電影《十六號病房》,她在劇中扮演的女主角常琳是一個表面消沉頹廢,內心卻蘊藏著對生命渴望的復雜的形象。
李羚憑借精湛、自然的演技完美的塑造了這個人物,并獲得第14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提名,以及第6屆小百花獎故事片女演員榮譽獎,自此她的表演事業(yè)上一個新臺階。
之后一直到九十年代都是李羚表演事業(yè)的輝煌時期。
03
八十年代,李羚的主戰(zhàn)場在話劇舞臺和大熒幕上,進入九十年代她開始出演電視劇。
首部電視劇便是《宋慶齡和她的姐妹們》,這部劇由她和王馥荔、張曉敏主演。
李羚在劇中出演大姐宋慶齡,要知道這可是國母,在大眾心目中都有著很重的地位,對李羚來說無疑又是一個新的挑戰(zhàn)。
但她沒讓人失望,她成了眾多宋慶齡扮演者中最讓人難忘的一個。
觀眾評論其無論是形神氣質還是神韻談吐,方方面面都符合大家心目中的宋慶齡形象,憑這個角色李羚拿下第11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最佳女主角獎。
1992年,李莉導演正在為《上海一家人》找女主,她原本有意李羚,覺得她挺合適“若男”這一角色,但她還未確定。
但是看了李羚主演的《宋慶齡和她的姐妹們》后,她更加篤定覺得李羚合適。
李莉是著名導演,執(zhí)導過《家春秋》《金融家》等大作,她決定李羚演若男后便打電話,但一直沒聯(lián)系上,于是她決定親自上門。
當時,李羚生病在家,得知李莉導演找她后便邀請她上門談。
李羚家住五樓,而李莉的膝蓋受傷了打著石膏,上著鋼板鋼釘,腿很不方便,但她還是二話沒說,一瘸一拐的忍著疼痛爬上了五樓。
李羚看著這樣的李莉導演出現(xiàn)在自己面前,她十分感動,當即決定自己要好好看劇本,好好演。
尤其是在當時導演要一個北京演員來上海主演《上海一家人》頗受爭議的情況下,她會更加努力,當然她的心里也有底,因為早年她也在上海生活過十余年,她還能說一口流利的上海話。
除此之外,她還向劇組推薦了曹翠芬,讓她來扮演她的上海媽媽。
所有的付出都是有收獲的,劇中的若男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女強人,她從小跟隨父親到上海謀生,但六歲時父親因勞累過度離開了她,此時的若男才六歲。
幸好孤苦伶仃的她被巧珍媽媽收養(yǎng),在她和私塾老師童先生的呵護下成長學習,成年后努力奮斗逆襲成為一名女商人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想。
這部劇在當時播出后轟動全國,成為至今為止海派電視劇的一個經(jīng)典之作,李羚也憑此獲得第10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女主角獎。
1993年,李羚獲得首屆十大影視明星稱號,之后她又出演了《至高榮譽》《超越情感》《心疼女人》等劇,并于2004年獲得“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稱號。
04
在事業(yè)上,李羚留下了輝煌的篇章,在感情上她也收獲了幸福。
像李羚這樣會演戲又長得美的女明星,無論在哪個年代都少不了追求者,李羚也是,不過在眾多追求者中,她對李克己情有獨鐘。
李克己也是一名演員,同時也是碩士生導師、表演教師,比李羚大13歲。
兩人在拍攝《苗苗》時相識,李克己英俊帥氣且有才華,彼時的李羚青春靚麗,正是好年華,兩位年輕人相互吸引,志同道合就在一起了。
之后的歲月里兩人相互扶持,相互成全,李羚不是科班出身,她在表演上卻有著質一般的飛躍,這里面離不開李克己的支持與輔導。
1984年,兩人低調成婚,住在一個只有10平米的平房里,生活雖過的貧乏,但他們的精神很富有,有說不完的話道不完的情。
最主要的是兩人目標一致,對藝術追求都有自己的見解和支持,并且尊重對方的堅持。
同為演員,李克己的志向在教書育人,為影視圈教導更多優(yōu)秀的演員,而李羚則是希望不斷開拓自己的戲路,突破自己。
他們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彼此實現(xiàn)了自己的理想,李羚成了大眾喜歡的實力派;
李克己則教出了諸如柳云龍、邵兵、于飛鴻、蔣雯麗、富大龍、蔣勤勤、李成儒、張光北、陳紫函、熱依扎等眾多優(yōu)秀的學生。
如今兩人已攜手四十余年,他們仍在各自熱愛的領域發(fā)光發(fā)熱,感情一如既往的好。
李羚今年64周歲,退居幕后的她仍在為百姓做貢獻,猶記得1995年她在神農溪拍電視劇《家在三峽》。
在這里她結識了農家婦女謝永蘭,謝永蘭的兒子朱孝恭患有先天性痙攣癥,十多年一直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
李羚當時買了一副象棋,請劇組演員教他,還把他背到劇組長見識,戲拍完時她和謝永蘭一家人成了好朋友。
回到北京后,李羚對謝永蘭一家念念不忘,經(jīng)常打電話問謝永蘭兒子的情況。
2000年李羚陪張思卿到巴東調研庫區(qū)移民工作,她還專門找到謝永蘭并一再囑咐她要想辦法把兒子的病治好,聯(lián)系醫(yī)院的事情由她負責。
這讓謝永蘭特別的感動,其實多年來她和丈夫跑了很多醫(yī)院,花了不少錢就是為了治好兒子的病,但始終沒效果。
她一想到到北京會給李羚添麻煩,所以一直遲遲未下決心,直到2005年謝永蘭的女兒告訴她哥哥有救了,在北京有能治先天性痙攣的醫(yī)生,只要帶兩張照片去就可以。
謝永蘭一聽高興不已,想著馬上打電話給李羚,不過女兒卻說:
媽,以前李阿姨多次要您去,您都沒去,這一次自己冒冒失失的去,人家會笑話我們的。
于是謝永蘭就沒打,她們母女二人到了北京,才發(fā)現(xiàn)沒那么簡單,最后還是撥通了李羚的電話。
不過當時李羚不在北京,她安慰她:“大姐,你別著急,我來想辦法?!辈灰粫豪盍缇吐?lián)系上了北京天壇醫(yī)院,并請李教授為謝永蘭的兒子開了藥,吃了藥朱孝恭的情況也變得越來越好。
通過這件事,謝永蘭永遠感恩李羚,同時也讓她看到了真正為群眾為人民辦實事的官。
作為演員,李羚為觀眾塑造了很多經(jīng)典人物形象,不負自己,不負觀眾,隱退后她也不忘為百姓奉獻,她是真正的德藝雙馨,是榜樣,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