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肯定見過犯了錯怎樣都不肯承認的別人家孩子嗎?見過敢和父母動手的別人家孩子嗎?見過哭鬧起來怎么哄都哄不好的別人家孩子嗎?為什么有的孩子彬彬有禮,有的孩子卻截然相反、沒大沒小,一舉一動都讓人頭疼?
很多家長在孩子5歲前并不重視孩子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以為放養(yǎng)的孩子可以更快成長。其實不然,一些行為規(guī)范得不到及時的建立,會對孩子以后的發(fā)展有難以彌補的損害。
孩子的發(fā)展在各個階段都有側重點,五歲在塑造一個人的品行方面可以說是個轉折點。五歲之前明白一些事能不能做,怎樣做,重要性不言而喻。下面這五個規(guī)矩更是重中之重,必須要講給孩子聽。
1、換位思考,打造同理心
什么是同理心?就是孩子在做出行動時會考慮是否會對他人造成影響,例如,看電視時會想到會不會打擾其他小朋友寫作業(yè);遇到喜歡吃的東西,會考慮要不要給別人留。如何建立同理心?關鍵還是在父母。如果父母能夠時常對孩子的處境表示理解并表達出來:“寶寶摔倒了,媽媽知道很疼,下次我們要注意”等之類的話語,那么孩子經常耳濡目染也會經常為別人思考。
2、友好和睦,規(guī)避攻擊性
有的孩子自己的玩具被拿走,就會很憤怒,哭喊不停甚至可能動手。還有的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在玩耍,意見不一時就大打出手,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大人們都會覺得孩子小,不懂事不會重視。而這將影響孩子以后的社交,作為家長一定要阻止制止,告訴孩子這種行為不對,并把這種苗頭扼殺在搖籃里。
3、基本的接人待物禮儀
這說的就是孩子的教養(yǎng)。一個有良好教養(yǎng)的孩子到哪里都會受歡迎。家長們要從小的方面開始培養(yǎng)孩子這方面的常識,如見人問好,合理表達自己的情緒等。
4、主動分享
沒有孩子天生懂得分享,都是靠大人后天引導的。教孩子學會分享玩具,分享零食,并教他們體會分享的快感和收獲,讓他們接受認可。
5、說對不起
學會認錯是改錯的開始。特別是小孩子,一定要讓他清楚到什么不對,并且及時改正。做錯事學會道歉,未達到目標而抱歉,這不僅僅是自我反省,也是責任心的體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