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做悟空問答時,看到一位網(wǎng)友提到的問題:為什么有些人明白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這個問題讓我沉思良久。
老師教育我們,人生要無私奉獻(xiàn)、要報效祖國;家人告誡我們,待人要寬容大度、要換位思考;朋友勸導(dǎo)我們,遇事要心平氣和、要海闊天空。同樣,長大后的我們,也在不停地說教別人。
人這一生,總是在受教育和說教別人的過程中,不自覺獲得許多道理。
然而,明白道理并不等同于踐行道理。在說教別人的過程中,人總會不由自主地套用許多道理,似乎不披上道理的外衣,言語便顯得蒼白無力,所以不管自己是否踐行了這些道理,先拿來用了再說。
這個問題忽然讓我總結(jié)出一個新的道理:越是喜歡用道理來說教的人,似乎越不會運用那些道理。告誡別人要理智冷靜,自己卻心浮氣躁;要求別人心平氣和,自己卻脾氣暴虐;渴望得到別人的關(guān)心,卻從不感恩付出;指責(zé)別人不大度從容,卻從不審視自己。
大道理人人會說,言語冠以道理的名義,就能夠更好的說服別人。
明白道理,是悟道的過程,我們通過學(xué)習(xí)和實踐,總能明白很多道理,然后用它來武裝自己,從而顯得有修養(yǎng)有內(nèi)涵。但明白道理只是成長的前提,并不是用來要求別人的武器,那些紙上談兵的道理和截然相反的行為,只會襯托出人的表里不一。
運用道理,是謂入道,學(xué)而不用則廢,運用道理才是大智慧。用自己所理解的道理,規(guī)范約束自己的言行,直至這些道理成為性格中的一部分,當(dāng)一個人成為別人眼中的模范,無聲的身教遠(yuǎn)比有聲的言傳成效斐然。
悟道難,入道更難。將道理融入性格,讓入道成為習(xí)慣,人生便有了新的起點。